科林电气争夺战近终局?石家庄国资将“退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3

海闻社讯 5月13日晚,科林电气公告发布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海信网能将以33元/股的价格部分要约收购科林电气20%股份,此举直指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通过本次要约收购,海信网能直接持股比例将接近35%,在科林电气拥有的表决权比例将接近45%。

海信网能在要约收购公告中表示,通过本次要约收购进一步提升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增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性,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

海信网能公司总经理史文伯表示:“海信网能本次要约为部分要约收购,不会终止科林电气的上市地位,按照目前的股权结构,在海信网能方面要约收购完成后,科林电气的公众股东持股比例不会低于25%。”

如果海信网能此次要约能够成功完成,其与科林电气董事长张成锁、石家庄国资等关于科林电气的股权争夺大战也将终于迎来大结局。海信网能将成功取得科林电气的控制权,石家庄国资配合张成锁努力保住公司控制权的抵抗也将彻底瓦解。

科林电气公告称,此次要约收购股份数量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0%,共计4541.88万股,要约收购价格为33元/股,按5月13日公司收盘价上浮约15%计算,本次要约收购所需最高资金总额高达15亿元。

此前,由于控股权的争夺与保卫战,海信网能、张成锁与石家庄国资博弈激烈,三方你方唱罢我登场,共同演就了一台轰轰烈烈的股权争夺大戏。海闻君大致梳理了一下时间线:

3月11日至3月15日:海信网能通过二级市场耗资2.28亿元购买科林电气普通股1127.98万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4.97%。

3月15日:海信网能与科林电气股东李砚如、屈国旺等人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拟将其持有的科林电气1159.24万股股份(占协议签署日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10%)转让给海信网能。

3月18日:科林电气总经理屈国旺带着一些外部人士来到公司的证券部,其中海信网能代表拿出了一份文件,显示海信网能已经获得了科林电气10.07%的股权以及19.64%的表决权。

3月26日:科林电气公布海信网能增持0.36%股权的同时,石家庄国投以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11.17万股,占科林电气总股本的比例为0.05%。

3月29日:海信网能通过二级市场增持438.71万股,占科林电气总股本的1.93%,持股比例达到12.36%,对科林电气持有表决权比例达到21.93%。

3月27日至4月1日:石家庄国投增持227.10万股,变动比例达到1%,持股比例达到6.00%。

4月1日:

- 科林电气披露公告,公司董事长张成锁与邱士勇、董彩宏、王永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书,股权比例达到17.31%。

- 科林电气公告,海信网能增持359.86股,占该公司总股本的1.58%,至此海信网能持股比例达到13.95%,持有表决权比例达到23.52%。

4月19日:距离科林电气首次披露海信网能已获得上市公司10.07%的股权和19.64%的表决权正好满一个月。

5月13日:科林电气发布公告称,海信网能计划最高斥资近15亿元要约收购科林电气20%的股权。

几方争相在二级市场抢夺筹码,也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密切关注。在股权抢夺推升和市场合力下,科林电气股价从最低12.5元一路攀升至最高33.96元,虽然此后一度大幅回调,也在止跌后缓步抬升。此次要约公告后,科林电气一字涨停,今天继续上涨1.65%,距离新高仅有一步之遥。

据了解,科林电气作为高景气行业电网配用电设备的深度参与者,拥有智能电网、新能源EPC三大业务,在工商业储能方面的优势较为显著。公司客户资源极其丰富,除30-40%收入来自电网外,剩下60-70%来自全国2000多家工商业企业。

公司近年来业绩稳步上升,根据科林电气2023年年报,去年公司营业收入高达39.05亿元,同比增长48.88%,净利润2.99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61.36%。卖方给予未来几年高达50%以上的高增速,属于是不可多得的优质资产。

此前多年,海信在新能源领域布局已久,海信储能产品凭借独特的节能、热管理技术等进入国电投、中电装备、中车等企业,也因此对于谋求继续布局新型电网、新能源的海信集团来说,科林电气这样的小而美新能源企业可谓是一块香饽饽。

海信此次要约包括之前的扫货举牌,手段凌厉,手法迅猛,大有蓄谋已久胜券在握之势。面对这样强势的搅局者,如果掏不出底牌,战局将彻底锁定,面对这样的困局,张成锁和石家庄国资是否还有力回天?

【声明】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