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致股东的信》:你肯定会赚到钱的

发布于: Android转发:3回复:4喜欢:21

先宣传一下:我的第一本书《被忽略的投资秘籍:伯克希尔股东大会的启示》已经出版了,在京东、当当等各大渠道都有卖,搜索villike就能找到了,这本书不求大卖,但我希望能卖五十年,因为内容绝对值得。

这是我对《巴菲特致股东的信》阅读感受的第3篇,也是最后一篇了,在上一篇中,我提到:

“看过我早期文章的读者,可能还记得我说过《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这本书,当时我说,读这本书,不如读那些信的原文来得直接和清晰。

现在我觉得,确实应该先看那些信的原文,但是在看完以后,还是可以去看看这本书的,这本书是以一种作者整理过的逻辑,对那些信的内容做了提炼,一方面更有体系性,另一方面,书里可能会有一些(读信时)被你自己遗漏的重要内容。

看完这些内容后,如果你对巴菲特和芒格的实操体系感兴趣,文章开头提到的我写的那本《被忽略的投资秘籍:伯克希尔股东大会的启示》,这是市面上目前唯一一本涵盖理念和实操的读物,没看过的读者可以去买来看看。

这篇文章是我对《巴菲特致股东的信》这本书的阅读感受,由于之前已经写过大量的对信的原文的阅读感受,所以这本书的阅读感受会少一些,但也都是当前让我最有感触的内容。”

以下未加粗字体是我的阅读感受,加粗字体是原书摘录。

今天,喜诗糖果在很多方面与1972年我们购买她的时候不一样,她提供不同类型的糖果,使用不同的机器,通过不同的分销渠道销售。但是,今天人们为何购买盒装巧克力,人们为何从我们这里购买而不是从别处购买,这些自1920年喜诗糖果创立以来,并没有什么改变。更有甚者,这些因素在未来的20年甚至50年也不会改变。

上一篇的最后,我提到可口可乐的厉害之处——可以这么多年保持主产品不变,但没有讲背后的原因,而这段摘录就是原因所在。

对于任何一家公司的产品/服务来说,能够长久存在的唯一原因,一定是被消费者/用户所需要,如果这种需要是我称之为“心甘情愿的需要”,那就更加宝贵了。

这也是为什么品牌消费品公司容易成为(投资视角的)伟大公司的原因,很多时候我们搞反了顺序,品牌不是什么“护城河”,而是一种综合感受,换句话说,品牌是结果,好的产品及满足消费者/用户背后的需求,那才是企业伟大的原因。

所以,一切还是会回到最原始的那个问题:这家企业及其产品/服务,到底满足了消费者/用户的什么需求?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就有可能把握住了一家企业成功的奥秘。

对于未来的10年或20年,可口可乐公司具体能卖出多少软饮料,或吉列公司能卖多少剃须设备,预测者的看法或许略有不同。我们对于必然性的讨论,并不意味着这些公司在制造、分销、包装、创新方面的工作不重要。然而,最终,没有哪位敏锐的观察家——甚至没有哪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假设他们能以诚实的态度进行评估的话——会质疑可口可乐和吉列公司在各自行业中,会继续其世界范围内的主导地位。

这段话的意义很微妙,但如果能仔细想明白,对投资者是一段价值连城的话。

我们通常关注的那些东西——一家企业的产销量、未来的空间、产品开发、效率提升、渠道优化——是重要的,但又是没那么重要的,这些事情更多是管理层的视角,但我们是投资人,投资人的劣势是你不可能对上述这些比管理层还懂,但投资人的优势是还好你不需要贴那么近、(偶尔)也能找到一两个好的投资对象。

之所以加了“偶尔”两个字,就是因为投资虽然是一项以追求“赢(赚钱)”为目标的活动,但却不同于任何竞技活动,因为难度可以由你自己控制。

换句话说,投资者的目标就是“找软柿子捏”,而找到那种连竞争对手都不否认她会继续赚钱的公司,就是我们最好的选择,这种“软柿子”不多,但绝对值得寻找,而且一定要找那种都不用捏、就知道“软”的“柿子”。

作为一个投资者,你的目标很简单,就是以理性的价格,购买一家容易明白的、她的盈利从今天到未来的5年、10年、20年确定能大幅增长的企业。随着时光流逝,你会发现符合这样的标准的企业并不多。所以,当发现符合条件的企业时,你应该大幅买入(而不是小赌怡情)。

这样的公司不多,而且很难找到,对我而言,哪怕一家公司不能在未来的10年、20年里大幅增长,只要作为公司部分权益拥有者的我能够获得满意的回报率,这对我也是可行的。

当然了,如果真找到了像摘录所说的公司,大量买入绝对是正确的选择。

尽管很少被人留意,这正是伯克希尔公司不断为股东创造盈利的方法:我们的透视盈余稳步增长,年复一年,我们的股价也相应地增长。

透视盈余的增长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持有公司的股权比例增加,另一方面是该比例股权代表的收益增加,前者是更多的股票,后者是更高的每股收益,这也是我们每个投资者应该努力的方向。

摘录里还暗含了一个意思,指望着市场情绪的增长来赚钱,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因为对于投资者来说,一方面是透视盈余增长,另一方面就是市场情绪增长。

对于指望靠市场情绪来赚钱的人而言,哪怕明白“市场情绪短期是不可捉摸的”这一道理,想长期靠这个赚大钱,也是不靠谱的。

一方面,市场情绪哪怕长期来看,也有可能是持续低迷的,不光是整个市场,对于某个具体公司也是一样;

另一方面,就算你的买入点绝佳,例如某家公司8倍市盈率买入,10年后该公司回到正常的20市盈率附近,这也就是2倍多的增幅,但这几本就到头了。

假设该公司能在接下来10年里依然保持这样的“正常市盈率”,靠市场情绪获得的收益率就会迅速下降,因为时间拉长了,而这还完全没有提市盈率下降或者你没有卖出的事情(如果你是真的在“投资”这家公司,大多数情境下你是不会卖出的,还记得上一篇文章说的吧?)

伟大的投资机会往往发生在一家优秀公司遭遇一次性、可解决的问题时,就像很多年前发生在美国运通和盖可保险公司身上的那样。然而,总体而言,我们倾向于避开怪兽,而不是杀死它。

这段摘录所说,就是我们常说的“落难王子是最好的投资机会”,但这个概念和做法,有一些被滥用的倾向了,投资世界里并没有那么多的“王子”,时常有公司落难倒是真的。

我自己觉得,只有在一家公司没出问题的时候,你就已经对其垂涎三尺、并且对其足够有信心的前提下,遇到了所谓的“一次性、可解决的问题”,这才有可能是一个好的机会。

但总的来说,这段摘录的关键在于“然而”,要知道上面所说的“一次性、可解决”是事后看起来,在事情发生的当时,是否能做出这样的判断,我觉得是不一定的。

总的来说,投资关键在于避开困难,这种困难一方面是不好的公司,另一方面,何尝不是遇到的麻烦呢?

当然了,麻烦不可避免,但对公司持续的跟踪,是可以帮助我们识别该麻烦是不是“一次性、可解决的”,这就是关注公司的重要性了。

杠杆只会加速事情的运动。芒格和我从来不会匆匆忙忙,我们享受投资过程远胜于收获的结果。

人生除了这个过程有意义以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这个过程你做什么事情、有什么感受,这是最重要的,所以,远离杠杆、享受投资,这才是生活。

我们希望两件事:第一,我们通常希望这家公司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经营利润能长期以一个良好速度增长;第二,我们也希望这家公司的股价能长时间地落后于市场……对于伯克希尔而言,那种“买了就涨”的股票实际上是有害的。

过去的十几年里,A股是存在这样的公司和机会的,我所熟悉的就是格力电器,很长一段时间内,公司的收益强劲增长,而公司的股价则一直萎靡不振——直观表现就是市盈率一直很低,这让那些年坚持投资格力的人,收获了外人体会不到的幸福和乐趣。

我们也相信,投资者能够从专注于自己的“透视盈余”中受益。具体的算法是,投资者将自己投资组合中持有的股票一一审视,确定每一只股票相对应的公司盈利比例,然后加在一起。每一个投资者的目标,应该是创建一个投资组合(实际上,这就是一个公司)。看看这个组合在从今天开始的十年左右,可以为主人提供的最大限度的透视盈余。

这样的方式会强迫投资者思考企业的长期前景,而不是短期的股价表现。观点会改变结果。当然,长期而言,投资决策的计分牌是市场价格。的确如此,但是,决定价格的是未来的盈利,就像打球一样,投资者需要盯着的是场上,而不是记分牌。

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向读者们推荐的方法,当自己的公司经营结果出来以后,试着去算出属于你持股比例的那部分“透视盈余”,会让你真实体会到“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意思,在你持有的公司业绩上涨、股价下降的时候,你才能意识到什么叫做“市场是优秀投资者的朋友”。

30年前,没有人能够预见到越战的扩大,工资管制和物价管制,两次石油震荡,总统辞职,苏联解体,道琼斯指数一天大跌508点,或国债收益率在2.8%到17.4%之间巨幅波动。

但是,令人吃惊的是,这些重磅炸弹式的事件都未能对本·格雷厄姆的投资原则产生丝毫的打击和动摇,这些事件也没有动摇“以合理价格购买优秀企业”的原理。试想一下,如果出于对未知的恐惧而延迟或改变资本的使用,我们的代价会有多大?事实上,当对于宏观事件的忧虑达到顶峰之时,恰恰是我通常做出最佳买卖的时机。对于那些跟风追求时尚的人而言,恐惧是敌人,但对于那些关注基本面的人而言,恐惧是朋友。

以这样一段充满积极意义的摘录来结束这份阅读感受,我觉得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不光在巴菲特的那个年代,在中国,如果时间穿越回70年代,有谁能想到后来的改革开放,有谁能看到90年代开始的资本市场,又有谁能看到加入WTO、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还有08年的金融危机、房地产市场的暴涨暴跌、新冠疫情让整个经济硬生生停摆,这些有谁能预见到?

将来,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投资的逻辑不会过时,理性的投资者大概率会赚到钱(也许是TA自己都没有预期的钱)这个事情,永远也不会改变,与读者们共勉。

想看投资相关的内容,在我的XX号:villike的财务自由笔记,后台输入关键词试试吧。

@今日话题 $标普500指数(.INX)$ $恒生指数(HKHSI)$ $上证指数(SH000001)$

全部讨论

2023-11-02 13:04

透视盈余思维不错

2023-10-26 01:22

买了还没看。

2023-10-25 22:36

在京东买了一本,24元

2023-10-25 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