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阅读感受:买股票,一年赚多少正常?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0回复:6喜欢:27

这是我对《穷查理宝典》和芒格致wesco股东信书阅读感受的第5篇,也是最后一篇了。

在上一篇中,我提到:

“《穷查理宝典》这本书,是一本很有“内涵”的书。

说它有内涵,是因为对有些人来说(包括我),这本书第一次读起来,显得有些过于“大智若愚”了。

举个例子,我还记得,我第一次看到查理说他最喜欢的那句农夫的话——“要是我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了,这样我就永远不会去那个地方啦”——时的感受,我觉得——这也太无聊了吧?

但是,后来我越来越体会到这本书的思想深度。

写这篇阅读感受的时候,是我第三遍看这本书,哪怕我曾经写了大量巴菲特和芒格思想的阅读感受,也依然会从这本书中,找出一些有感触的内容出来。

除了这本书,还有一份很有价值的材料,就是芒格作为wesco金融公司的董事长,每年给股东写的信。

这篇文章,就是我从《穷查理宝典》这本书和芒格致股东信中获得的阅读感受。

以下加粗字体是原书摘录,未加粗字体是我的阅读感受。

投资是一个长期游戏。这期间有时候你需要播种,有时候你需要收获,而有时候你只需要安全度过而不要遭到淘汰即可。这有点像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个小孩子问他爷爷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他做了什么,这位爷爷回答说,“我活了下来。”

我很认同投资就像种地这个比喻,有时候你需要播种,在合适的时候去收获,在绝大多数的时候,你可能需要等待。

另外,这个过程中很重要的是不能做大的错事,比如,拔苗助长是不对的,种下种子再也不去关注他们,也是不对的。

“在股市活下来”,本来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啊,不融资融券、不懂不做,做到这两点,你不可能被股市淘汰出局,可惜,平常人难有平常心啊。

让我们恐惧的不是1987年的再现,让我们感到有些困扰的是可能会发生一些事情——股价可能上涨到漫无边际的地步,并且波动幅度很小,长年累月保持在高价位,每年上涨一点点。

芒格这个说法,我在其他地方没见他说过,所以还挺宝贵的。

芒格说,他不愿意见到的股市,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高位运行”的股市,这种股市的最大问题在于:

你没办法以合适的价格,持续将钱投入股市。

这意味着,时间久了,新的钱——不管是来自于哪里——就不能享受复利效果,整个投资业绩就会打折扣了。

当然,最梦幻的股市,就是先跌一段时间,等到我们买够后,一飞冲天,等我们卖掉后再低迷,可惜哪有如此理想的市场啊。

退一步讲,就算真的有这样的市场,大量的人还是会在低谷犹豫、在高峰沾沾自喜等待更高的。

一般来说,我们的策略以及你的策略依然应该是以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证券。只不过你必须意识到某些伟大企业的内在价值非常高。

“伟大企业的内在价值非常高”,这个说法,自我上次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问答环节见到巴菲特说过后,这是又一次在芒格这里看到。

原因上次我写过,如果一家企业能够以一个不错的增长率永续增长,这家公司的内在价值,甚至会趋向于无穷大。

这也从侧面提醒我们:没有公司可以像数学模型一样一直增长,但那些能(在一段时间内)接近于这个标准的公司,他们的内在价值可能会远超我们的想象。

在人寿保险行业,你需要为浮存金支付代价,并且这个代价相当高昂。我们并不像其他人那样那么喜欢人寿保险行业的会计处理。我们觉得会计师让人寿保险公司变得有些乐观。因此,大体上,我们的人寿保险业务的规模并不大。

上次有人问巴菲特和芒格:为什么总是买财险公司,而对寿险公司似乎兴趣不大,这一段芒格做了说明。

芒格的理由很明确:由于寿险行业对未来的普遍乐观预期,这让寿险浮存金很可能是非免费的,而且代价可能会很高昂。

对于这个判断,我并不准备做评价,但有一点我是很认同的,就是在涉及到对未来收入利润的预期时,比起悲观,人们往往是倾向于乐观的,而且往往是离谱的乐观。

我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我想,通过学习如何精明地管理资金,我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财务自由,而从事法律可能做不到这一点。因此我逐步做出了这个转变。

应该说,这个转变我做得非常胆小。我的一只脚一直在法律行业直到变得足够有钱才彻底退出。

芒格给我们设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他明白普通的打工很难让他实现财务自由,他也知道贸然转行会面临失败的风险,而擅长规避失败的芒格,是不会让自己置身于巨大风险中的,他选择了稳妥的转变。

我想,这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也是适用的,如果你有和芒格类似的打算,记得不要步子太大。

我发现如果我能应付跌宕起伏,那么每次持有三只股票对我来说就足够了。我得到这个结论只是通过粗略的计算和逻辑分析。

老实说,我不知道芒格这里“粗略的计算和逻辑分析”,具体是怎么做的,但我猜不会太复杂,而且参考了一些数字和常识。

但这不重要,我相信芒格的判断,这也就意味着,对于一位自信的投资者而言,1-3家公司是可以的,这是我目前还没做到的事情,未来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尽力做到最好——顺便说一下,这也是沃伦的目标。他说他的目标是15%只是为了告诉那些习惯了23%的人:那么高的回报并不是命中注定的。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说法——巴菲特15%的目标是为了降低外界预期,但我老早就有这种感觉了。

在我的观念里,我认为真正的投资者,是不应该对收益率有预期的。

因为,对投资这个事情而言,在“我们做什么”和“能获得什么”之间,存在太多变量,尤其是中短期内。

你设定一个收益率的目标,对你能取得什么样的成果,不会有任何帮助,倒是你可能会为了要实现这个目标(不然我多丢人啊),做一些错的事情,比如,加一点杠杆。

一旦你开了这个头,你就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距离犯大错就不远了。

当然,由于企业的经营具有规律性,以及估值中枢的规律性,投资的收益率有一个合理的区间,但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存在这个区间和投资者应该设置一个目标,这是两个事情,这里我就不探讨了,读者们不妨自己想想,这其实是个很有玄机的话题。

有意揭伤疤这个主意对社会有利,但许多人千方百计避开它。铭记并从你的愚蠢错误中学习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这些年,我觉得我现在更成熟了,标志之一就是:我能接受他人对我的评论了。

对于那些不公允的评论,我能够从心里看淡,对于有道理的评论,虽然心理上会不爽,但我已经能够从中学习了。

另外就是,我比较少犯同样的错误了,我说的是那种大的错误。

我经常跟自己说,我可以忍受自己犯了不同的错,但对于一些明知是错误的事情——虽然可能已经忘了疼——还是要在心里时不时揭开那些伤疤,回忆一下当时有多疼,这是一种很好的防止自己犯错的方式。

我很轻视长期规划。在这个问题上,我的看法和现代商学院以及联邦家庭贷款银行系统的传统准则不符。他们大多数人都有五年计划和预测,伯克希尔没有任何此类计划——别人要求我们做的除外。……一个人的任务不是看到远处朦胧不清的景象,而是完成眼前清楚无疑的工作。

真正的道理之间,应该都是相通的,这已经是我不知道第几次看到类似的表述了:

长远的具体规划不现实,定好大致的方向、知道什么事情不该做之后,接下来,就是应对一个又一个的当下,把面前的事情做好,这才是我们该有的态度和方式。

我曾经负责一家做邮票交易的公司,我们努力经营,公司的销售收入从巅峰时的1.2亿美元下跌到200万美元,下降了99%。在销售下滑的整个过程中,该公司都是由我负责,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我无法制止这种下滑。我做了一些事情试图遏制这种下滑,但是都大体上没用。

这可是芒格啊,在他的掌舵下,蓝筹邮票公司收入依然暴跌。

就算是作为世界上享誉盛名的投资者和企业家,芒格也无力回天,这个事情再次告诉我们:

如果你要选择一家公司投资,千万记住,选择那种赚钱逻辑没有崩溃的公司——邮票这个生意,那时候赚钱逻辑已经崩溃了,在此基础上,选择那些竞争优势强大、对手难以抗衡的公司。

或者你也可以换个角度去吸收经验:

下次你再想投资一家明知道赚钱逻辑正在迅速崩溃(但可能也正在被市场炒作)的公司时,想想芒格的这个案例吧。

当然,如果你想的就是“赚一把就跑,跑得比别人快就行”,那你最好祈祷自己每次都能做到吧。

我的书籍阅读分享和公司分析、交易记录,都发送在我的XX号:villike的财务自由笔记,后台输入想看的内容就有了。

@今日话题 $标普500指数(.INX)$ $恒生指数(HKHSI)$ $上证指数(SH000001)$

全部讨论

2023-07-13 11:31

无法阻止公司变坏,所以……

2023-07-12 10:09

投资是一个长期游戏。这期间有时候你需要播种,有时候你需要收获,而有时候你只需要安全度过而不要遭到淘汰即

2023-07-11 23:20

2023-07-11 18:51

收益-10%---+15%之间,平均10%

2023-07-11 18:50

这本书在我床头放了三个月了……才看一半,不是书不好看是我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