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股份:出身不错~

发布于: 雪球转发:8回复:6喜欢:11

这是我对晨光股份,进行系列分析的第5篇文章,在上一篇中,我提到:

“到这里,我们对晨光这家公司的历史、业务,了解得差不多了。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晨光所做的这些业务,在行业及生意本身的特性方面如何。

这将是做出投资决策的第一道关卡。”

我们接着来看。

01 当初的梦想

对于传统业务而言,前面描述地比较清楚了:

这就是个卖文具的生意,模式比较简单、容易理解。

对于直营大店业务而言,有两种模式:晨光生活馆,以及九木杂物社。

晨光生活馆,是早年晨光探索的一种新模式,主要是在新华书店这种地方开店,目标的群体,多是学生和家长。

九木杂物社,是2016年出现在年报中的。

按照后来的介绍,这种店主要是开在购物中心里面,目标群体,则是年轻女性。

毕竟,商家也都知道:年轻女性有冲动消费、重复消费、价格敏感性低等特点。

晨光生活馆经过了多年的努力,早期承载着晨光“直营大店”的梦想,到如今,随着传统新华书店的没落,如今的业务越来越不好做,关店就是必然的选择。

根据晨光2019年报披露的信息,公司当时有119家晨光生活馆,而到了2021年,已经只有60家了。

相比之下,倒是九木杂物社,发展很快:

从2016年只有2家店开始,一路发展到了2021年,包括直营和加盟的,已经有463家之多了。

在这种杂物店里,晨光通过零售各种商品给消费者,从而获得收入,当然,也会卖晨光牌的商品。

这种零售业态,也是模式简单可理解的。

而对于直销业务而言,情况就会复杂一些了。

这里有一点我的工作经验的影响,如果不是之前给一家类似业务的企业做过项目,我也不会知道,这个业务是什么样的。

办公用品集采这个业务的模式,大概是这样的。

02 苦哈哈

首先,政府/企业(央企国企居多,也有大型民企)发起采购招标,平台企业来应标。

经过评标、平台企业中标后,招标方将按照合同条款,从中标方采购,一般是通过企业的平台,来完成这个动作。

以晨光科力普为例,他们的网站是这样的,截个图给各位感受一下:

是不是感觉,跟我们上的电商网站一模一样?

在这个生意中,平台企业的本质,是个中间商,有点像京东的感觉:

既有一部分商品是自有的,也有一部分是作为渠道提供的。

科力普这个网站,很多是科力普中标的政府/企业在用,而不是我们这种个人消费者在用。

应该说,如果不是研究晨光,我不会想到到这里买文具,我甚至不知道这个网站。

这个业务,最大的难点在于:

客户是跟科力普签约,科力普就要确保,客户想要的东西都能买得到——至少明文规定好的那些是要有的。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

如果客户要的是文具类的、甚至晨光牌的,那当然没问题,管够。

但如果客户要的,不是晨光牌的、甚至不是文具呢?

毕竟如你们所见,上图的列表中,可是包罗万象的。

说的具体点,问题在于:

这些货品的厂商,凭什么要跟晨光合作,并给出合理甚至优惠的价格呢?

比如,一个笔记本电脑制造商,给科力普的价格,不大可能比给京东等大电商的要低,甚至会要高一些。

还有,据我所知,由于下游客户不乏政府和大型国企央企,所以,时不时会有一些定制化的要求。

比如,我这个杯子上面,能不能印一个中国移动的LOGO?

类似这些要求,不都得科力普去跟上游供应商沟通、协调(求)人家解决吗?

03 简单却不容易

这还没完,为了保证服务的快捷性,晨光年报里也说,要在全国建立仓库。

除此之外,晨光除了这个在线平台科力普,还需要在全国各地,有众多产品和服务提供商。

举个例子,南方电网要买一套劳保用品,晨光可能就得在当地开发一个供应商,从而快速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从上面这个模式的描述中,各位应该能看出来:

科力普的这个业务,是个很可能“两头都没话语权”的业务。

这个业务的模式其实不复杂:

搭个台子,通过招标入围,然后卖商品给企业,自己在中间赚点差价,或者卖点自己的货。

但是,虽然这个业务是简单的,却不是容易的,平台企业在成为巨头之前,两头都没啥话语权,所以也不容易做。

看完生意的难度,我们再看看生意模式的稳定性。

具体来说,我们来看看晨光这些业务,是否要面对持续不断的变革,不管是技术层面,还是模式层面的。

先看卖文具这个传统业务,以及开店做零售的业务。

这两个业务,都是由来已久的普通生意——自己卖货、帮他人卖货,看起来没啥大的变革风险。

再看看办公直销业务。

由于这种生意,不乏大的项目,所以可能会有一定的脉冲性。

比如,每年政府集中采购时期,可能会有一波上升。

但整体来看,因为持续有项目进来,而且,很多项目也不是很快就服务完了,可能需要持续一段时间。

所以,总的来说,办公直销业务的模式,看起来还算稳定。

我们再看看,晨光这些业务赚钱的逻辑,是不是有恶化或者崩塌的迹象。

04 “赛道”好

对晨光的传统业务而言,一直都是很赚钱的。

事实上,2021年晨光的15亿利润里,有13甚至14亿,是来自于这些业务的。

从未来来看,只要晨光的竞争优势没有发生变化,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以及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加大,这些业务会继续赚钱,这是可以合理预期的事情。

对杂物店来说,虽然看起来,开店数增长很快。

但是,跟大多数线下门店一样,这个生意,是很难赚钱的。

(就在写这篇文章的当天,我看到一则新闻:斯莱德selected传闻要关闭中国所有的门店,印象中是几百间,让人唏嘘)

截止2021年,晨光的杂物店还没有赚钱,当年,九木杂物社营收9个多亿,净利润亏损2000万。

虽然管理层在调研记录里说:

杂物店2021年,已经实现管理报表的盈亏平衡,年报的亏损,是因为会计政策的原因(好像主要是租赁负债的处理方式)。

但这其实不重要,冷冰冰的现实是:

这个生意截止目前,还远远达不到传统业务的盈利水平。

最后,办公直销业务的模式,前面我已经讲过了。

这个生意,按照我的理解,真的赚得是辛苦钱,对人员投入和管理的要求,真的不低。

(可以看做注脚的是,晨光在2021年的调研记录里,提到科力普时,专门提到“科力普引入了世界级的管理人才”。)

这里有个小插曲,也分享给读者们。

前面文章说过,说起文具,我们会想起晨光、齐心、真彩、得力等品牌,但其实文具也是有分类的。

盈利性最强的是笔和学生文具,这个领域主要是晨光和真彩。

盈利性弱的,是办公文具,这个领域公司更多,齐心和得力是比较出名的。

关于各个领域的文具公司,下图很清晰。

A股文具的上市公司,印象中也就3家,除了晨光,还有齐心和广博。

广博是做本子和册子的,齐心最早就是做办公文具的。

但是,自从2015年办公物资集中采购以来,齐心也开始做这个生意。

这个生意,齐心叫B2B业务,目前占到齐心业务体量的90%以上。

我们来看看,主要做这个业务的齐心,这几年的经营业绩,感受一下:

虽然齐心的营收,在快速地膨胀,目前也有80多亿的规模了,但利润始终是很一般的。

哪怕是最近三年,业绩最好的2019年,公司的ROE也只有8%,净利率只有4%。

到这里,我们可以停一下,简单总结一下晨光业务的特点了。

05 小结

对于传统业务和杂物店来说,这两种生意模式简单、容易理解,而且比较稳定、没什么颠覆性风险。

另外,传统业务的赚钱逻辑,已经久经验证了。

有问题的地方,主要在这个办公直销业务。

这个业务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对于投入的要求高、对管理的要求高,而且,是个苦哈哈、不好赚钱的生意。

另外,杂物店虽然投入不小,但目前还是个净利润的“漏水口”。

当然,杂物店未来可能做起来,但这只是“可能”。

总的来说,如果只是传统业务,晨光这个生意是不错的,但加上了杂物社和办公直销,就不一定了。

但不管怎么说,晨光取得了历史平均25%以上的ROE。

尤其是,在办公直销业务开始大幅发展的2016年以后,还能保持这样的整体盈利能力,这家公司,一定是有她的竞争优势的。

那么,晨光的竞争优势,到底是什么?

像真彩、齐心、得力这样的竞争对手,为什么不能将晨光“拉下马来”?

还有,如果我们开展巴菲特的“挑战实验”,即拥有大金主支持的背景下,我将如何与晨光竞争、胜算又有多大呢?

晨光股份的下一篇,发在我的XX号(villike的财务自由笔记),后台输入晨光就有了,我们下一篇见。

@今日话题 $上证指数(SH000001)$ $恒生指数(HKHSI)$ $晨光股份(SH603899)$ 

全部讨论

2022-10-15 13:21

老师好又见面了

2022-10-14 22:31

作为晨光文具人 作者分析的很棒 作为文具办公行内人 也清晰的知道 齐心 得力 为啥被拉开距离 力挺晨光

2022-10-14 19:51

正经分析企业的文章没人看?

2022-10-17 17:42

很多人把私募当作价投者的试金石其实更形象说是价投者的墓场。因为对于价投来说任何有时限的钱都是一个定时炸弹,因为没有任何人能保证短期内赚钱的确定性,也没有人能确切的说出所谓价投规定的长期和短期的界限是多少年,所以也就是说任何有期限的钱都是雷。

只不过对比公募,私募把死亡线挪到了三年以后。可能有的人顺利出货了,但只要接着玩儿那俄罗斯转盘的子弹就有对准你的一天。

价投者做私募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设止损,因为价格越低,相对价值越高,就越要加仓。而私募一般会设强平线,也许你买的起劲儿时候,系统却告诉你GAMEOVER了。

价投者做私募的第三个死穴就是环境风险。价投逻辑的救命稻草就是好公司长期持有会长回来,甚至再创新高。由于价投都是买在下行周期,买入即套牢,随着下行越加仓越大。最终很可能跌幅最大的那支就是你仓最重的那支。这在过去等着时间发酵就行了,但是一旦大环境变了,企业与环境相克就会本质受损,而作为价投者根本无法止损出手,只能陪着企业一起死。

曾经我们觉得大而不倒的,都有可能倒。如中概互联里的难兄难弟,都是好公司,但是单一持有哪一个都会要了命,即使你不单一持有,拿个中概指数照样要命。当然不仅中概,如银地保三傻,以及冲上云霄的赛道。大环境变了哪个都可能要命,尤其对于到期还要强行兑付的私募。

所以私募这个凶器不是是个人就能碰的,尤其是所谓的价投者。网页链接

2022-10-15 22:06

晨光就是这个问题,传统业务赚钱,但是新的盈利点还没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