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腾讯,要盯紧几个点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6回复:23喜欢:74

这是我“从0开始”,分析腾讯的第十五篇文章。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

腾讯这几年,最容易被人诟病的是:

QQ、微信都那么多人用了,还能有什么增长空间?

的确,这两个腾讯的根基产品,确实看起来遇到了瓶颈。

从绝对数来看,2020年底,微信活跃账户,已经达到12.3亿。

考虑到,大多数人都只有一个微信号,这个数值,已经接近中国的人口数。

事实上,对腾讯来说,来自用户自发的需求增长,就有三个方面:

1、用户增长

2、付费用户比例增长

3、付费用户频次增长

这里面,最有意思的是第二个方面。”

我们接着来看。



01

碗里的


腾讯的自发增长需求,可以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越来越多的用户。

微信的用户增长,很难再有高速增长。

但是,腾讯的其他产品,也在获取越来越多的客户。

第二,付费用户的比例越来越高,关于这一点,是必然的。

李录先生在《文明、投资、现代化与中国》提到:

随着人民收入的提高,精神消费、娱乐消费、虚拟消费占总支付的比例,会迅速提升。

我在自己身上,就充分体会到了这一点。

从我过往文章中,读者们可能会发现,我是一个很节省的人。

我的节省,是个什么量级的?

用我妈的话说,我刚毕业那几年,“在一线城市,过得像月薪3000的人”。

当然,这几年好了很多,我也逐渐会对自己好一点,适当享受一下生活。

这几年,连我都开始买虚拟物品了,比如视频会员、游戏皮肤。

读者们应该记得,我在之前1篇文章中,提到的我买王者荣耀皮肤、以及那个心理变化的过程吧?

第三个,很多人不买虚拟物品,是因为心理障碍,过了这个“坎”以后,购买会越来越多。

也就是说,一旦过了那个坎儿,“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恐怕再遇到“会员可取消广告”这种场景时,更容易选择成为会员,而不是像过去一样,等那一分钟的广告播完。

这些,还只是面向已有的服务,逐渐浮现的自发需求。

另一方面,经济学领域有个萨伊定律,叫“供给创造需求”。

这一点,在腾讯这家公司、甚至互联网这个领域,都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



02

像我一样


我们接着萨伊定律说。

在未知的领域,供给,是可以创造需求的。

比如说,在乔布斯发明IPhone之前,这世界上,并没有多少对智能手机的需求。

在电子游戏发明之前,也没有这样的需求。

现在我的很多同事,工作加班时,解压的核心方式之一,就是买买买。

只是这种买买买,大多是通过手机,在网上开展的,这种网购需求,以前也是没有的。

当我们说到腾讯这家公司,别忘了,他的大多产品和服务,提供的,都是新增的供给。

这些供给,有可能会创造出更多的需求,这是在现实世界中,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

再举个例子,很多读者是长期看我文章的,在我没有做这些分享之前,你们其实并没有“看villike文章”的需求。

供给创造需求,这只是个开始,如果只是由腾讯来创造供给,那也是有限的。

腾讯现在更厉害的一点是,他的很多供给,是由像我一样、成千上万的个体,创造出来的,而非全部来自于腾讯的几万员工。

随着腾讯的投资企业越来越多,腾讯的巨额流量,价值就越来越大,因为用户在腾讯这里,能够获得越来越多的价值。

或者,换个角度说,腾讯及其投资企业、包括像我一样、在他这个体系提供内容的人,每天都在共同创造着更多的供给,这反过来又刺激出了更多的需求。

所以,不管是从自发需求的角度,还是从供给创造需求的角度,我对腾讯长坡的判断是:

腾讯,是一家少有的、完全看不到增长天花板的公司。

因为,他的增长,建立在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上。



03

一个雷


我的投资理念,就是“湿雪长坡,安全边际”8个字。

前面的文章,重点都在讲腾讯,在这8个字上的情况。

但其实,在这8个字之外,还有“风险”2字,是隐藏的主线。

芒格说,“如果我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我就永远不去那里”。

我们研究一家企业,也是一样,一定要对他可能的风险,有充分的认知。

这样,在遇到一些所谓的“困难”时,你才能够不慌张,冷静地想:

这是我早就考虑过的风险,还是一些没想到的事情。

还有,这些事情,真的重要吗?

对于腾讯来说,我认为最大的风险,有4个。

第一个,游戏是个雷。

这个说法,是一位朋友的原话,他在腾讯总部工作过,级别不低,会出席马化腾会议的那种。

听他说这个话之前,我自己想过腾讯的这个风险,而在他看来,这是腾讯的一大风险。

如前面文章所展示的,游戏,是腾讯的业务最大头,如今依然占据30%以上的收入。

但是,这个业务,却是争议颇大的业务,坊间也经常有鬼故事传出,比如这个业务会被监管卡死。

我的看法是,如前面所说,娱乐,是人类的天然需求,无法被抑制,只能被疏导。

我国这几年出的未成年保护的要求,也都是这个方向。

对于监管来说,听话、主动,就是对于游戏公司的隐藏要求。

对于游戏业务而言,我认为腾讯低调、务实、听话的风格,让这个雷显得没有那么危险。



04

根基动摇


腾讯的第二个风险是:即时通信垄断者这一身份被动摇。

最典型的前车之鉴,就是以前的中国移动

在全国人民都只能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来联系的年代,这就是一台超级印钞机。

后来,互联网崛起了,腾讯崛起了,联通和电信出来了,移动就没有那么风光了。

如今,我认为腾讯可能遇到的,最灾难性的后果,就是即时通信这个根基被动摇。

然而,这种颠覆,在现在的世界,是不太可能会发生的。

如前面文章所说,梅卡夫特效应,让每个使用微信的人,不管是用户、还是商家,都在增强微信的垄断性。

腾讯的即时通信垄断地位被动摇,只有可能在颠覆性科技,或颠覆性商业模式出现的时候,才会发生。

很多人拿柯达诺基亚来举例,但是,智能手机不是一夜之间出现的,数码相机也不是。

关键在于,在那个新事物出现、明显可能颠覆原有巨头的时候,是选择理性看待,还是选择冥顽不化,就是每个人的水平了。

所以,投资腾讯的人,一定要对“即时通信垄断者身份”被动摇这件事,始终保持警惕。

一旦发现苗头,千万要保持开放、中立的心态,这一点,在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05

时代


我看到的腾讯的第三个风险是:

在产业互联网时代,被阿里等公司远远甩在后面。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在用户端,也就是消费互联网领域,已经非常蓬勃了。

但是,在产业链的另一端,也就是大量的制造型企业那一端,互联网的声音却小很多。

应该说,互联网更像是一种新的交互方式,一种新的工具。

所以,在“人”这个界面,天然容易出现一些应用,不管是单个人,还是人与人之间。

但是,社会价值产出的本源,至少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这些“默默无闻”、产出有形产品的制造类企业。

而企业这一端的互联网,现在叫产业互联网。

如之前文中所说,当下流行做法,是分层切分为Saas、Paas、Iaas三段,而最后这一段,云是主要的构成。

如今,阿里的云已经在全球名列前茅,而腾讯云,只能在中国数得上号,连后来进来的华为云,都已经把腾讯甩在后面了。

那么,在未来的产业互联网浪潮中,腾讯可能被远远甩在后面吗?

这会不会是腾讯的一大风险呢?



06

巨头的无奈


直接说答案,我觉得不是,有几个原因。

第一个,这个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浪潮,也就是工业4.0时代,现在的主流看法是,注定会到来,或已经揭开了帷幕。

但问题是,这个时代就算到来,人还是要沟通、要打游戏、要社交、要发广告、要支付。

换句话说,产业互联网,就算像现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一样,真的能彻底重塑工业体系。

但是,这并不会彻底颠覆,消费者一端的现有体系,至少,目前还看不到“颠覆”的任何明显迹象。

这里的原因,和“消费品行业容易出牛股”的逻辑是一样的:

其他东西就是被吹上天,人的吃喝拉撒和欲望,一直都在那里,否则人就不是人了。

所以,产业互联网,可能会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但我目前倾向于认为,那是个增量空间。

说不定,还会有助于消费互联网端的增长。

第二个,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最大的区别,就是后者具有普适性,更多是商业模式的游戏。

而前者,则具有很强的行业性,换句话说,对行业了解越深,你做出来的东西才越有用。

我举两个我工作中接触过的例子,给各位体会一下。

第一个例子,是一家做智能控制器的公司。

这家公司,做的是各类家电里面的智能控制器,老板未来想做一个事情,就是:

通过智能控制器收取的数据,经过计算之后,反向赋能于你生活中的各类元素,让你周围的东西,都能围绕你而“活起来”。

我去参观过公司的概念间,那真的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你不需要说“小度小度,帮我把空调打开之类的话”,那个空间,会自动测量你的血压、心跳、体温等各种数据。

然后,窗帘、电视、空调、灯光、甚至电饭煲,都会自动对你这个人,做出反应。

这个体系,和现在流行的AIOT,有相似之处。

但一大区别是,他是自动实现的,而且是完全个性化的。

强大的是,作出指令的那个“大脑”。

那可是融合了人类所有已知的知识,然后结合你当下的状态,给出的“当下最好的东西”。

那么,这个事儿,为什么阿里腾讯这样的公司不做呢?

这种所谓的“数据驱动的服务”,不是这种公司最擅长的吗?

我们下一篇见。

@今日话题 $腾讯控股(00700)$ $上证指数(SH000001)$ $阿里巴巴-SW(09988)$

精彩讨论

指数机械师2021-09-14 09:25

感谢!很好的分析。有空再分析最近的互联互通,从市场的角度看感觉这两天市场对互联互通有些犹豫,摸不到头脑的感觉,所以结果就是大家一起微跌。

全部讨论

2021-09-14 09:25

感谢!很好的分析。有空再分析最近的互联互通,从市场的角度看感觉这两天市场对互联互通有些犹豫,摸不到头脑的感觉,所以结果就是大家一起微跌。

2021-09-14 10:14

看了回放招行银行的讲解视频进入关注我,分析的有深度 学习了 ……

2021-09-14 08:50

谢谢分析,看来腾讯的未来动力就是不断投资有协同作用的公司,把它纳入微信这个流量池。帮助企业发展,同时腾讯取得投资收益。

腾讯增量用户很有限了,因为普及率太高了。想有高增长,必须在投资端和与微信QQ粘合度上下功夫。

2021-09-14 08:58

腾讯按照互联网理解,其实就是一个路由器,一边链接的是用户通讯流量,一边是链接多个功能的插头,腾讯只要维护好流量导入和导出就可以了。唯一的风险就是哪天有人把路由器拿走了,那一切都完完。

2021-09-14 08:57

就喜欢看企业分析,感恩分享

2021-09-14 08:50

非常好的一篇文章,学习了。

2021-09-14 08:18

如果需要盯紧,那就不要买了

2021-09-19 10:08

感恩老师分享

2021-09-16 16:12

第十四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