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点看法,对格力的员工持股计划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56回复:182喜欢:51

周五我刚买了格力,发了一篇文章:《我今年第六次买股票》。

就在刚刚,格力就出了公告:《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

因为这是个新鲜出炉的公告,又是我刚买了股票的公司,我想了一下,还是决定跟读者们,说一说我的一些观察。

我喜欢先说不好的地方,有4个。

第一个,授予价格有点低,27.68元,卖给员工1.08亿股,一共大约30亿。

这个价格,大约是如今股价的一半,等于公司变相给员工,送了30亿。

第二个,分配有点“不公平”,见下图。

我实在不理解,为什么这张图一直不让我放出来,只能删掉了,各位可以在方案里面自己去找那张分配比例的图。

董明珠一个人,可以认购3000万股,出资8.3亿,占比28%,参考第一点,这意味着,给了董明珠一个人8亿多的好处。

而其他的董监高,看起来一共拿了368万股,出资1亿,占比3%出头。

第三个,有“让领导先走”的意思。

接着第二点说,董明珠可以拿28%的股份,而这个员工持股计划,对于卖股票的条件是这样的:

这里面的关键,是员工在退休以前,这个股票是属于他的,但怎么处置,不由个人说了算,而是由工会说了算。

但是,董总如今已经67岁了,就算志向远大,退休也是看得见的事情了。

所以,这8亿,如果看得悲观点,可以看做是董总的“退休奖金”了。

第四个,员工持股计划设立了归属条件,见下图。

上面这个是公司业绩条件,个人考核条件见下图。

这两个条件,是相对宽松的,按照公司业绩要求,2022年,公司的净利润达到266亿,就算达标。

而这个数值,刚刚超过公司2018年的净利润,那一年是262亿。

还有,这里的口径,只是归母净利润,都没有扣非,说得阴暗点,想达到,是完全没问题的。

这意味着,公司付了30亿出去,让员工一起努力,把净利润做回到2018年的水平。

就算做不回去,也可以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把这个目标给达到了。

至于员工个人考核条件,国企的绩效考核,大多数都在B及以上,C和D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以上这4条,我认为是这份文件中,最容易让人看到的,不好的地方。

再来看看好的地方,一共有3个。

第一个,如果我没记错,4号文件对员工持股计划的规定,是没有业绩要求的。

这意味着,哪怕公司不设立上面的净利润增长标准,这也是一份符合监管要求的方案。

从这个角度看,公司是在试图展示对增长的信心,以及给员工一定的压力。

第二个,祸福相依,上文说过,这份方案,等于是低价给了员工股票,但除非员工退休,“套现”的机会是很少的。

换句话说,这是一份如董总所说,深度绑定员工和格力的方案,这一点,她是说到做到了。

第三个,如我前面的格力分析文章所说,格力的营收,在2020年四季度,以及2021年一季度,实际上是稳住了。

但是,从营收来看,公司没有选择释放营收,更没有试图做低利润,见下图。

2020年四季度,格力做出了公司历史上最高的净利润,85亿,归母净利率达到夸张的20%。

如果格力选择“正常”地释放净利润,没有人会过于在意,毕竟四季度本来就是空调淡季。

格力选择大量释放利润,我不知道这是否是在鞭策员工,但这肯定不属于“隐藏业绩以降低难度”的做法。

另外,还有一个中性的事情,也一起讲一下。

按照这个方案,普通员工可以有接近1.2万人参与,分享7500万股股票,人均分到6000股左右,大约是17万。

这6000股,每年分红按照公告中所说,不低于2元/股,也就是1万多块钱。

绝对值来看,这个钱其实意义不大,再看看相对值。

过去3年,格力的员工平均薪酬,大约是14万。

考虑到8万多员工中,6万多是制造人员,1.4万是技术人员。

这1.2万名激励对象,不出意外的话,大多数应该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而这1.4万人,平均薪酬应该远不止14万。

这就意味着,给这些人的股权,大概率不够他们1年的工资。

从这个角度再看,激励力度一般,但考虑到这只是一期,所以我说是个中性方案,聊胜于无。

总体来说,我对这份方案的看法是:

虽然公司主动设置了考核,但分析下来,给人的整体感觉,是给高管一次“退休奖金”的机会。

对于员工来说,方案试图将员工与公司利益长远绑定,但从数值上来说,能起到多大的效果,有待观察。

最后说说怎么应对这份方案,我个人的看法和做法会是:

董事会通过了这个方案,就意味着大股东们利益达成了一致。

考虑到这个方案并不会对格力的竞争优势,造成质的影响,另外这个方案本身,好坏都有,我会选择静观其变,看看有没有更多信息出来。

另外,除非有我对格力有新的判断,后面如果股价有机会,我会继续买入。

就说这么多,供读者们参考,好好享受最后的一点周末吧。

我的文章,雪球和微信公众号(villike的财务自由笔记)都有,想找起来方便的话,公众号后台输入感兴趣的内容即可(比如格力)。

$格力电器(SZ000651)$    $恒生指数(HKHSI)$    #格力电器公布员工持股计划#   @今日话题 $上证指数(SH000001)$

全部讨论

2021-06-20 21:53

比较客观了
$格力电器(SZ000651)$$美的集团(SZ000333)$ 比在国际化、多元化上确实要差很多,还有接班人问题上,这些被算在估值上了,美的也有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商誉、小家电质量、还有市值管理等,整体上从现在阶段看格力要稍微差些,两个公司都能拿到80分+吧,格力便宜些,可能高翎的控股算是一个可以的看点。
以前两个票都有,现在觉着格力便宜些就把美的买了,应该说是两个当时都卖了卖早了,现在又买回来格力了,看看有没有的肉吃吧,相对估值还可以,拿着放心点;同时格力的话,现在的市值如果有啥增长或扩展的话,应该算是意外之喜吧。
空调自身的增长国内应该是很缓慢了,后期就是看多元化、国际化这些看点,理论上两者的竞争力在国外应该都很强。
董明珠应该超过大部分企业家,虽然不喜欢她的一些言论比如啥我不可能犯错啊之类的,整体上能把格力做到这样出力以及付出还是很多的,担忧一言堂过重以及自我认知偏差厉害了跑偏。
边走边看  相对长期的标的

董明珠来格力后有卖出过一股格力吗,觉得董明珠退休就会卖股票,以为她是朱江洪啊。

2021-06-20 21:17

看来50以下的机会不远了

2021-06-20 22:18

现在半价员工持股是行业的正常操作,怎么到格力就是问题了呢?激励条件太低?请看下美的和伊利的条件是不是更低?董买的多,有伊利潘刚多吗?有美的老总多吗?而且董至少没卖过股票。

2021-06-20 22:49

所谓的给董明珠8亿退休奖金我觉得一点不多,即便给80亿我都赞成,参考其它一些牛逼公司特别是授予期权的给董事长的何止80亿。总之方案我赞成,不赞成的直接卖出股份更好,别投反对票了,浪费时间!

2021-06-20 23:39

到退休才能兑现的这么点激励没有任何激励效果,只能看做对临近退休人员的奖励,说直白点,就是董小姐要拿钱不方便自己拿,把其他人带上给自己打掩护。

2021-06-20 23:36

从董明珠店开始我就认为这个人品有问题,格力底子还很厚,不知道还经不经得起折腾。

其实就员工来看,40岁左右的员工一年投资17万每年至少可以分红1万,前提业绩保持漫步跑,员工一起努力,退休确实是有个大几十万或者百万级的退休红包。这确实从长远来讲对格力的人才绑定是优势,董小姐就对员工而言是个好领导。企业是员工和股东创造价值的。这是一步董小姐退休后的大布局。

2021-06-21 12:42

1.2万的中层,人均掏17万,20多年后才能兑现。
这个激励,对中层没一点诚意,谁年龄大谁合适嘛。年轻点的中层,老实点的会留下,有野心的,恐怕要跳槽。看未来,制造业出海,美的海尔大概率比国资格力更有前景(现在的数据也是),何况小米都杀入空调,未来全球的年轻人,会选谁呢#股权激励#

2021-06-21 00:59

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的目的是让员工和企业一起奋斗,创造更多价值。可不是计算这些块八毛的,多了少了的。所以最好站在企业和员工的角度看,分钱分的合理不,能否达到激励的效果。
1.本期持股人数12000,格力员工8w多,占比15%左右。相对合理,以华为为例大概占比不到50%,后续应该还会增加一些员工。更重要的是给了哪些人,研发,生产,销售各岗位骨干员工是否都覆盖到了,这点可以相信企业的管理层。
2.这里面有个最不合理的地方会导致激励效果大打折扣。那就是退休前离职只会补偿原始购款,意味着员工除了分红,并没有享受到和企业一起成长的权利即市值提升的权利。如果改成按离职时的市场价补偿就很合理了,华为离职也是按当年的股票市值进行回购。
3.按这份草案董总合计持有接近7500w股格力,大概占总股本1.2%。怎么说呢,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格力不是要学习华为吗?董总先和任总学一下,任总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持股比例可是从90%多稀释到现在0.8%左右不到1%。一次少配点给员工更大的比例它不香吗?
企业的成长才是长期的保障,股权激励只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能起到多大效果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变化,你要引进人才给股份激励,你要对表现好的员工继续增加股份激励,对离职员工进行回收和再分配啊等等。大可不必每次对这种短期事件波动大做文章。
最后,我谈一点对董总的个人看法,作为优秀的企业家优点很多,但最大的问题是危机意识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