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商的判断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对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商的判断

一、以下几点应该已是共识:

房住不炒,房子是用来住的。

商品的价格取决于供需关系,房地产也不例外。

房地产短期看金融、长期看人口。

二、再看几组数据:

1、中国的商品房销售近20年来持续增长,2017年后保持在高位,每年超过17亿平米。若按套均85平米,则近5年每年销售超2000万套。各开发商手头已建成未售的、在建的、已拿地未建的,未来5年每年平均可售数量达2000万套应该也是有的。

2、中国的城镇化率,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而有一些非官方的观点认为加上非常住人口,城镇人口已近70%。未来10年,即便达到80%,也就是增加1亿人,按2人一套住房,需5000万套,每年需要500万套。

3、中国城镇的住房空置率是多少?这一直是个有争议的数据,各种渠道、各类口径有较大差异。根据西南财大发布的《2017中国城镇住房空置分析》的数据,2011、2013、2015年和2017年我国城镇地区住房空置率分别为18.4%、19.5%、20.6%和21.4%,2017年全国城镇地区有6500万套空置住房。 

4、还是西南财大报上述分析报告的数据,2017年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空置率分别为16.8%、22.2%、21.8%。该报告未提四五线城市、小城镇的住房空置率,我个人的直观感受是更高。

5、全国新出生的人口,2016年到2020年分别是1786万、1723万、1523万、1465万、1200万,下降趋势明显,有预测2021年会降到1000万。

6、全国结婚人数,2016年到2020年分别是1143万对、1063万对、1014万对、927万对、813万对,同样是下降趋势明显。我们假设男女都是平均25岁结婚,1991年到1995年的出生人口分别是2250万、2113万、2120万、2098万、2052万,除以2分别是1125万对、1057万对、1060万对、1049万对、1026万对,实际结婚的人数在适龄人口的占比也在逐年下降。

7、全国死亡的人口,2016年到2019年分别是977万、986万、993万、998万。随着老龄化人口的逐年增加,今后每年死亡人口接近、超过新生人口是必然的,人口从净增加到减少的拐点可能很快到来。

三、综合上面的数据,可以有以下的推断:

1、城市住房已较充足,空置率较高,但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人群之间分布不均。

2、新生人口、新结婚人数下降趋势明显,对住房的潜在需求逐渐下降。

3、城镇化率已达较高的水平,今后将继续提高,但空间已有限。商品房销售已多年持续高位,今后将逐年下降。

4、此次中央对房地产的调控是坚决的:居民高负债买房,已极大的限制了消费的增长、限制了生育意愿;炒房发财,与社会主义国家所倡导的劳动致富、社会公平不符;房地产的泡沫影响到实业的发展,不利于高新技术的发展,欧美国家的先进,没有哪个是因为房地产发展的好。

5、中央对房地产的调控是全方位的:控土地、控金融、控需求。光是控金融这条,对地产商有三条红线限制;对银行有地产融资比例的限制;对信托有压缩贷款规模、金融同业通道业务清零的要求;对私募有停止房地产业务备案的政策……

四、那么,今后房地产市场会怎样?房地产商会怎样?我想大概是这样的:

1、房地产企业将向头部企业集中,头部企业市场占比将逐渐提高。国企央企背景、融资利率低、讲究品质的房企将胜出。

2、地方政府前些年为了融资而设立的一些平台公司,名下持有大量的土地,其融资平台功能丧失后,可能会转型为开发商,特别是一些安居项目、租赁住房的开发商,并采用与有品牌、能提供建设资金的大型头部开发商合作开发、委托代建等模式。金融机构的房地产开发贷款、按揭贷款的都会向以上两类房企集中。中小房企获得融资的难度加大。

3、前些年追求高周转、快速扩张、高负债(特别是大量使用前融资金拿地)、融资成本高、质量问题较多的房企,有很多将被淘汰。

4、区域性地产公司,目前尚未得到主流金融机构认可的,即便有一定的规模,今后被淘汰的概率很高。这些区域性房企,普遍存在利用政商关系拿地、大量使用民间借贷、销售行为不规范、土地款缴纳不规范、销售款大量挪用等情况。而目前及今后,这些行为都在被打击、被规范,所以存在这些问题的区域房企大概率难以持续经营。其主要原因是获得资金难度大幅加大,现金流断裂。

5、城镇化将继续,人口将持续(西部)向东部区域、(北方向)南方区域、(四五线城市、小城镇向)一二三线城市、(乡村向)城镇流动,商品房的销售也将更集中在东部、南方、一二三线城市。四五线城市及城镇的市场有限。中西部、北方的四五线城市的当地开发商将基本消亡。

6、城市中旧改的数量将逐年增加,部分地产开发商将逐步演化为旧改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