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慢加速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23喜欢:26
这本是个很有意思的观察,我同意r在降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也同意目前需要仔细参考60s-70s的历史经验,但是郭博士的推理过程我不敢完全同意。以下是一些诠释:
讨论r > g最有名的莫过于托马斯·皮凯蒂,他的看法是长期上r > g意味着资本积累速度大于经济增长速度大于工资上涨速度,导致贫富分化悬殊。反过来说,r接近甚至小于g,意味着劳资分配关系中劳方更强势。而在年龄结构上,年轻人普遍依靠工资,老年人普遍依靠积蓄,老年人的过剩储蓄满足年轻人的借贷需求,年轻人的超额产出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那么r-g的差值降低,应当是老年人的财富被分配给年轻人。如果按照r-g决定分配进一步决定社会稳定性的逻辑推,在r-g大幅下降的时候应该是老年人不满,年轻人得意。但这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原因是r-g本身就是被其他大趋势决定的量,而不是决定经济趋势的原因。
按照新古典主义理论,长期上应该趋近于r=g,这也是黄金律要求的利率水平。甚至1929年大萧条都几乎没怎么影响r-g的净值,因为这两个数都同时大幅跳水。而偏离这个结果则一个是储蓄的供求关系出了变化,一个是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出现了变化。
关于一直到一战前的r-g下跌趋势,马克思的《资本论》就已经提出了利润率因为“资本有机构成”(机械取代人力->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而不变资本占比提升->剩余价值占比下降)不断提高长期下降趋势并据此预言资本主义终将灭亡。类似地,凯恩斯将这个过程解释为资本积累速度比人口增长快导致资本边际效益递减。如果说马克思和凯恩斯的理论解释了一战前的走低趋势,那么熊彼特(创新)和奈特(不确定性)的理论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个趋势没有一直持续下去。
有意思的是二十世纪前一半出现的大幅动荡。其中,战争固然同时意味着经济活动受到极大破坏和资本的大量损失,r和g都应该处于很低的位置。一战中r-g明显触底反弹其实很好解释:战争主要局限在欧洲,欧洲国家要进行大量的战争融资,美国的资本一下子就变得稀缺了。这一波战时r-g飙升更具体地说应该对应一战前后欧美尤其是英美的债权债务关系逆转。二战时整个世界包括美国都被拖入了战争,不仅资本损失更为惨重,而且所有的国家都降低利率为战争融资,所以r和g就同时维持低位了。而二十年代r-g迅速拉升和三十年代r-g迅速下降,应该都跟金本位有关:战后各国相继恢复金本位导致一定程度上的资本稀缺,而三十年代各国放弃金本位竞相贬值本币。尤其是在这期间魏玛共和国依然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经济体。
最后,这张图里战后的过程都是很好分析的:滞涨时期发生的实际上是分配向劳动力倾斜,压缩资本回报率。为什么分配向劳动力倾斜呢?第一是之前黄金时代资本积累过剩而又受到冷战的限制没法大规模投资海外。第二是战后发达国家开始建设福利国家,税收加重。第三是发达国家工人运动取得成果。然后到了里根-撒切尔时期,资本可以到海外寻求更高的回报,而工人只能留在原地,工会也遭遇灭顶打击,劳动力议价能力降低,同时发达国家经济越来越多地靠负债消费拉动,这样资本就变得相对稀缺了。金融危机之后则是各国长期维持历史性的低利率环境。
六十年代,年轻人/工人议价能力增强导致在滞涨的背景下利润下降速度更快,这反应为1968年之前r-g的下跌过程。实际上,1968年的五月风暴反而是整个六十年代广泛的工人运动和民权运动最后的高潮。而滞涨最痛苦的七十年代反而在冷战局势和国内政治上都是相对沉闷的——我认为这是我们需要参考的。
世界大战和冷战的高峰都并不发生在所有人都痛苦的时候。这是一个反直觉但是合乎逻辑的事情:所谓为了“转移矛盾”而发动大战是经不起历史检验的说法,决策者只会在认为自己能赢的时候发动战争,因此在所有人都痛苦的时候都会试图避免局势升级,只有在某些人率先开始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才会有人发动世界大战或者提高紧张局势。
未来r-g会不会继续降低,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来说,东亚的储蓄率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过去形成的超额储蓄逐渐回到本国被本国融资需求消耗,另一方面来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融资需求因为各种原因会持续走高,这是有利于r-g走高的因素。与此同时,全世界都在因为老龄化问题出现劳动力供给紧缺,而风险因素导致发达国家的资本一定程度上撤回本国以及劳动力价格较高或者劳动生产率较低的经济体,这是有利于r-g走低的因素。

热门回复

我还是那个看法,找不同是容易的,但是在找不同之前,要先在类比当中找相同的因素

2023-10-16 12:09

哈哈,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对吧。劳动力议价能力是个很好的切入点。而且你看,长期来说r-g~3%,而不是新古典主义认为的趋近于0

2023-10-16 13:13

我的看法是这个东西有点类似于比如10yrs-2yrs:当它发生变动的时候肯定是在发生什么重要的事情所以需要关注,但是反正这个东西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不如在模型中直接考虑那些因素。另外,从对未来的预期来讲,我会觉得r-g是个很不好用的指标,因为太滞后了并且太容易出误差了,在统计上或许g还好说,所有资本的r该怎么算这个问题,方法和口径上偏差一点点,+0.1%和-0.1%就出来了。。。

2023-10-16 12:49

哦索洛模型当然是过度简化的。抛开细枝末节的问题,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那个模型考虑的是封闭的经济体,而资本从来(至少从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以来)都是全球流动的,对于任何一个市场来说,资本的供给价格弹性都比劳动力的供给价格弹性强很多——钱可以换个地方或者藏起来,人不能不吃饭。即使在一个经济体内,资本从衰退的行业往新兴的行业转移也比大量劳动力重新学习技能快得多。

接在半年前跟郭博士的商榷后面,评论一下目前在美国校园发生的抗议与1968的差异。1968年横跨欧美的大规模学生运动是在整个西方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大方向上整体左倾的背景下、在婴儿潮一代步入大学使得年轻人/大学生的声势和在人口中的比例达到高峰的情况下、越战已经进行了十几年之后、在工会尚且可以动辄组织几千万人全国大罢工来声援的情况下发生的。我们的世界目前不具备以上任何一个条件,本次出现的情况更多是美国政治极化和当权阶层中的一些特定的政治经济联系的产物。在目前的情况下,支持巴勒斯坦的诉求与其他政治经济诉求还没有被联系起来,知名学府的学生在社会关系和文化认同上也跟广大的社会中下层尤其是蓝领工人和大多数少数族裔人群严重割裂。因此,目前尚不具备朝着扩大到全社会的方向演化的条件。这些条件中的一部分有可能在未来会出现,其中,我认为二次通胀、失业率、本轮经济着陆的方式、工会势力重新抬头(史上罕见地得到两党候选人一直支持)会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即使满足了这些条件,相比于六十年代的左翼浪潮,可能会更像历史中某一类右翼浪潮……

2023-10-16 13:43

感谢您,找到了。The rate of return on every thing 1870-2015 by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an Francisco

2023-10-16 23:09

我还说为什么差几年呢,把旧金山联储的报告翻出来找了一下这幅图,原来是decadal moving average。从这幅图上看,当r-g发生最严重的几次骤升骤降时,是完全没法从之前十年预判出来的。倾向于认为这个指标主要是对学术研究有用。

2023-10-16 13:04

我们都知道r=+0.1%和-0.1%是有巨大区别的,也就是说r在0有相变,我的看法是r-g在1%附近也有相变

2023-10-16 13:49

[很赞]

2023-10-16 13:19

不是未来的预期,而是已经发生了,这个图最后一个数据点是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