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8喜欢:0
福福那个新东西总让我想起阿东那个,改造抗体念念不忘啊。
之前北大组有个dIgA化。我做过了。这个看图,尝试过勾兑,双头型,嵌合体,官能团连接(双截棍)
最后冠能团连接胜出,应天雷教授的方案再次发光发热[可怜] 虽然他就纯官能团,扔掉树干只有树杈,灵活啊。福福这是树杈长大了。
抗体搞大了还是搞小了都有前途[可怜]
下面几组数据就是 2个单用,勾兑,官能团连接的结果。化腐朽为神奇了,好奇逃逸株的造型,建议后续做一下,看看是不是叹息之壁。

全部讨论

06-15 08:54

东子最近不务正业,自暴自弃的感觉

06-18 23:36

福福家的清子和福子我每天都在用耶,没事吧

双抗(双特异性抗体)与单抗(单克隆抗体)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能够识别和结合的目标数量。下面是两者之间的一些基本差异:
1. **目标识别**:
- **单抗**:设计用于特异性结合一个抗原或表位,常用于针对性地阻断或激活特定的信号通路。
- **双抗**:能够同时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或表位,这使得它们能够在免疫治疗领域提供更为复杂的治疗机制,比如同时靶向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或者同时阻断两个不同的信号传导途径。
2. **结构与设计**:
- **单抗**:通常拥有两个相同的抗原结合位点,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形成“Y”形结构。
- **双抗**:结构更加多样,可以设计为拥有两种不同抗原结合能力的区域,这要求在分子设计上实现创新,以确保正确的配对和功能。
常见的双抗设计策略包括:
1. **化学偶联法**:通过化学偶联剂将两个完整的单克隆抗体或Fab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双特异性结构。
2. **双杂交瘤融合法**: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将两种不同特异性的杂交瘤细胞融合,得到能够分泌双特异性抗体的双杂交瘤细胞株。
3. **基因工程法**:
- **Knob-in-Hole (KIH)**:一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抗体重链,使其中一个重链形成“knob”(凸起),另一个形成“hole”(凹槽),促进正确重链间的配对,减少同源二聚体的生成。
- **CrossMab**:通过交换重链和轻链的恒定区,确保正确组装,避免错配。
- **其他创新设计**:如双亲和力成熟(DARPin)、ScFv(单链可变片段)融合、IgG-like结构等,这些设计旨在优化双抗的稳定性、特异性和生物活性。
4. **基于Fc的策略**:有些设计保留Fc区域以利用其生物学功能,如通过FcRn介导的循环和Fc介导的效应功能,而其他设计则去除Fc区域以减小分子大小,改善肿瘤穿透性。
每种设计策略都有其优缺点,选择时需根据目标疾病、靶点特性、期望的治疗效果及生产可行性来决定。随着技术的进步,新的双抗设计平台不断涌现,为开发高效、安全的双抗药物提供了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