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这张图,最显眼包的估计是A435T,怀疑是发生了糖基化。

我认为RBM区域内是不可以选糖基化的免疫逃逸方式,后果是导致无力结合ACE2,换句话说这个意思就相当于自己带了个抗体粘上来,为了防止其他抗体过来。无端联想某个瑞安硬盘爸爸。这个结合能力据说比原始株还低,可惜作者自己没罗列在论文里。

JN.1.23是加入了K444R Y453F

HK.3.1是一个XBB含有FLip+F157L 非RBD突变可能对RBD抗体影响不大。

这个图可以看出456 475的逃逸性突变可能降低受体结合能力。没看懂为什么FLip的HK.3.1比没有的原始版XBB.1.5结合能力高,(XBB.1.5和XBB.1.9.1/2突变一样的)

反正还是那句话,病毒变异是存在制约条件的,不是说无限突变还能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什么单抗突变的逃逸株就能称霸的思想钢印,焦人头子打的?还是焦人自己生成的?我也被误导过,错了就要承认。最后还是那句话,以前美国大量用单抗,怎么没出现个pango毒株谱系是奇特的抗xx单抗的造型呢?(BB之前,BB是最后的非奥子的pango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