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1
吼實轉主板概念股應力

在執筆之時,國務院網站公布總理李克強周二在會議上已經公布深港通開通,很多人以為深港通、滬港通這些「互聯互通」機制對細價股影響不大,其實不然。因為互聯互通所代表的中港市場一體化,紅色資本更容易湧進香港。在細價股的角度而言,未來可以預期有更多殼股易手的案例出現。但在證監會收緊上市門檻之際,要搵殼就要回到現有板塊之上,其中轉主板概念股一向是尋找倍升股的不二法門,因為幾乎每年都有股份轉主板後迅速宣布賣殼。

期待已久的深港通終於開通,不少人期望深港通的來臨,可以令去年的港股大時代重現。但我個人傾向大時代不會重臨,因為經歷過滬港通的經驗,政府在實施深港通時定必會加強監管,避免再製造金融泡沫,為實體經濟雪上加廂。正因如此,如果紅色資本想透過股市賺大錢,就更需要來港買殼。但眾所周知,證監會近期嚴厲打擊一些殼股交易行動,甚至有意收緊上市門檻。既然如此,有意買殼者唯有從現有的股票市場上入手,但主板殼股都已經賣得所剩無幾,現時唯有轉而投資一些有機會轉主板的股票。

轉主板是很多創業板上市公司的目標,因為轉主板可以為公司帶來很多好處,其中對細價股投資者及殼主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殼價的提升。以今年的殼股易手作參考,主板與創業板之間的殼價差距約為3億元。所以只要公司財務狀況能夠滿足主板上市要求,轉主板是理所當然的事。

近期股市,有一隻創業板股票在轉主板前大炒特炒,該股便是均安控股(1559),短期間出現接近三倍的升幅。每人都在尋找下一隻均安控股,而在現時的創業板股票中,有一隻與均安控股不論是財務狀況、上市背景、業務都相當接近,該股便是去年10月8日上市的應力控股(8141)。應力控股與均安控股有很多相似之處,其中以財務狀況最值得大家留意。

均安控股過去三年的股東應佔溢利達6,400萬元,平均每年錄得2,100萬元純利。另一邊廂應力控股在2015年及2016年的股東應佔溢利達3,700萬元,平均每年錄得1,850萬元。由於轉主板同樣需要符合主板的上市門檻,其中一項即過去三年共5,000萬元及市值2億元的要求。即只要應力控股下個財政年度同樣錄得2,000萬元,便能夠滿足轉主板的基本盈利要求。

因此在應力控股市值仍然僅約2億元的時候,正好是逐漸吸納的好時機。不過轉主板不是話轉就轉,2014年港交所共接獲15宗轉主板申請,最終因為公司未能交代盈利增長原因,而有6宗最終胎死腹中。但應力控股與均安控股業務類型相近,同樣屬於建築行業,兩者均從事結構工程,承擔來自政府及私人企業的工作。在均安控股成功的例子前,應力控股要成功通過港交所相信也不是難事,轉主板只是時間問題。

根據觀察,轉主板創業股票通常都有機會出現兩段升勢,第一段是在宣布轉主板後,股價短時間內會反映轉主板帶來的影響,即公司估值由於殼價上升而提升。近期升幅最大的要數均安控股,均安於今年5月9日申請轉主板,當時股價才僅0.52元,之後逐步上升,股價在轉主板前一度升至最高的2元,期間升幅有接近三倍,市值最多漲至19億元。接近的情況出現在周二反彈五成的中國基建港口(8233)身上,中國基建於今年6月28日宣布申請轉主板,其間股價都上升接近一倍,市值更超過30億元。

以應力控股現時只有兩億市值來看,大約相當於均安及中國基建市值的十分之一,估值低絕對是一隻可以長渣的股票。除此之外,每年約十隻轉主板的股票中,總有兩三隻會在轉主板一年內成功易手,若然能夠遇上一個實力雄厚的新主,要成為一隻十倍股也不是不可能。最近宣布大股東正在考慮洽售的譽宴集團(1483)正是一個好例子,譽宴於2015年4月申請轉主板,並於同年8月正式轉主板。時至今年7月,譽宴控股就宣布大股東正在考慮洽售股份。然而譽宴並不是今年唯一的例子,中國寶豐(3966)於15年5月申請轉主板,並於同年8月正式守主板,並於16年1月獲被全購,買家為黨彥寶。

作者 - Phemey.com 投資創業網絡的創辦人, 通天密碼系列作者, 香港投資日報出版人, 周顯股票課程的搞手。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