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权益市场今年的表现为什么不尽如人意?

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上证指数(SH000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沪深300(CSI000300)$

如下图所示,国内权益市场今年的表现,似乎既弱于大部分外围权益市场,也弱于国内自身宏观现实。

那么有没有什么合理的解释?

个人认为原因可以概括为,减量市场环境下催生的博弈和内卷,造成的额外流动性损失。


一、问题的源头

存量资金仓位维持高位+宏观信心不足导致内外部均没有新的流动性进来+募资融资不断导致旧的流动性被一点点抽走,最终导致全市场的估值中枢都受到了潜在负面影响。

二、衍生的市场内卷

主观多头公私募、量化、游资等资金为了创造相对收益,以逐渐凝聚资金共识的形式(即抱团)强行制造高波动,如把股价从20拉到100,再70完成出货。另外叠加快速的板块轮动,以赚市场博弈的钱,即市场的内卷化你想赚企业价值成长的钱,可他们想的是割你。

三、内卷进一步衍生的负反馈

以上这些市场行为,一方面会对其他暂时未被选择的板块,构成抽水效应,一个板块涨其他板块跌、白马股筹码松动引发闪崩等现象屡见不鲜;另一方面当高标板块A杀时,又套牢锁死了新的一部分流动性,造成市场新一轮的下跌。

四、最终现象

全市场层面,各大指数一顿波动最终涨幅大部分都归零,相比宏观现实表现显著更差;

板块层面,强博弈、高波动、快轮动;

个股层面,估值体系和定价逻辑失效地比以往更明显,流动性的缺乏导致即使低估也无法被及时修复和重新合理定价。

就像一个到处漏水的水桶,水位本就越来越低,总有人想通过剧烈晃荡水桶来喝到水,最终只能是晃出了更多的水,把水位越晃越低。

五、如何破局

自上而下看上述的负反馈链条中,有可能产生边际变化的环节:

1.改减量市场环境为存量甚至增量

需要更多的宏观信心和减少近期的大额募资融资。

其实当前宏观信心体感上已经比宏观现实更差了,情绪见底(标志之一是地量)自然会迎来一轮修复。不过情绪周期的修复只能带来反弹,反转还需要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推动的复苏中枢上行。

减少近期大额募资融资则不做期待了。

2.引导专业投资机构投资行为长期化,引导更多长期资金入市

涉及底层的考核机制,只能说任重道远,这点没法做什么期待。

@今日话题 #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