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的选股策略(附格雷厄姆原论文)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6

格雷厄姆早年和晚年分别提出了两种选股策略:

1. 选择股价低于净运营资产的股票

净运营资产=流动资产-总负债

这个策略各类厄姆取得了年化20%以上的收益,巴菲特早年也是这个选股策略。

但是这个策略的缺陷在于,凡是这样的股票流动性都很差。像巴菲特,布局这样的股票都要很久,因为很难买到,甚至需要四处打听谁有这样的股票。另一方面,容易消失。按照目前的筛选条件,A股基本没有这样的股票;港股会很多,美股也不多。

巴菲特后来之所以放弃这个策略,主要还是他的体量太大了,巴菲特还是喜欢集中下注,哪怕在1969年解散合伙企业之前,巴菲特基本上就选5-10只烟蒂,占整个仓位超60%以上,其他的占比很小,加起来仓里面也就20-40只烟蒂股,这和格雷厄姆定的至少超过30只的分散策略更为激进,不过人家老巴天天看资料,了解的透彻。

施洛斯确实严格遵循了格老的教诲,基本仓里面100多只,但人家也有倾斜策略,基本上前20只占仓位超过60%,平均一只股票持仓时间4年,也就是每年周转率25%。

2.简单标准选股

格雷厄姆晚年开发了一种类似于量化策略的选股标准,用几个标准筛选出一组股票,平均下注。他自己提出了7个标准,用其中2-3个来筛选,他自己一般推荐3个,分别是:

P/E<10 其实他说得是E/P大于3A债券收益率的2倍,但最高市盈率不高于10

资产负债率<50%

股价距离最高峰跌了超过50%

当然除此以外,还有市净率、股息率等指标。让我们来看下原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