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期货助力提升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效能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在传统的货币政策基础上引入宏观审慎政策,从而加强系统性风险防控、保障金融体系稳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央行的基本共识。我国央行也积极跟进国际动态,并将这一概念运用到自身的政策实践当中。在2016年第四季度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中国人民银行首次提出了包含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在内的“双支柱”调控框架。党的十九大报告则进一步要求,要健全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从国际监管机构的实践做法来看,金融期货与宏观审慎政策密切相关(张星,2019),基于金融期货(期权)的价格指标已成为重要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观测标尺。例如,由利率期货提前揭示的各类长短期利率,是英美央行重要的监测指标。再比如,由股指期权这一股市的“保险”产品计算得到的波动率指数,可以有效反映市场情绪。自1993年美国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推出全球首个波动率指数(VIX)以来,这一指标及相应衍生品已遍及欧洲、印度、韩国、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主要市场。当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欧洲央行、英国央行、美联储、美国财政部以及欧洲系统性风险管理委员会等机构都将其作为宏观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10年欧债危机期间,波动率指数为监管部门提供了监控市场情绪的指示器,是政府及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