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1喜欢:2

$中集集团(02039)$ $中集安瑞科(03899)$ $中集天达(00445)$ 

我先从三季报业绩来做一个简单介绍。今年1~9月份的业绩应该说是有一个逐渐的改善,特别是三季报这一块改善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1~9月份的收入是同比有3%的增长,达到了636亿人民币,归母净利润将近7个亿,是同比有9.6%的增长。总体来看,今年1~9月份,由于前两年贸易摩擦,包括今年以来疫情,实际上对整个全球经济还是有比较大的一个影响。

中国的整个出口各方面在年初的时候表现并不是很好,但是随着疫情得到比较好的防控以后,今年二三季度开始,中国的出口应该是逐月的回暖,整个数据非常靓丽。首先是海外的需求,在欧美的财政刺激或是数控计划的影响下,对中国这种消费品、工业品需求还是非常旺。所以看整个出口数据有一个非常好的表现。

在今年的5、6月份,我们看到航运的运价指数有一个拐点,然后一路向上,差不多上涨了有40%。从这个背景来看,直接影响的就是我们的集装箱业务,因为这块业务是我们传统的核心业务,特别是跟航运跟出口是直接相关的。

Part 01

集装箱业务

过去随着航运的周期波动,我们的集装箱的制造业务也是有一个正相关的关系。当然也不光是这些大的因素影响,比如还有一些行业竞争的影响,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我们看到16年有一个行业低谷,整个全行业是不太好的。随着集装箱产能增加,由于技术改造受到影响,17年的表现是不错的,有一些供不应求的情况。到了18年,虽然贸易战带来大的心理上的压力,但实际上那一年的集装箱的产出量应该是创了历史记录的。但是18年实际上是增收不增利,就是说并不是非常匹配的。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在18年创了一个集装箱产出量的全行业的历史记录。造成这种透支之后,在19年又叠加上一个贸易战后续的加工关系的影响,所以19年整个产出量大幅的回落,可能有近40%的下滑。再加上我们有一些竞争对手的行业竞争的因素,19年无论是产出量收入还是毛利率,表现都比较差。

具体到今年前三季度集装箱,首先是价格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回升,比如说在过去虽然价格也有大起大落,但总体来看基本是在1200、1300美元到2300、2400美元这样的一个范围内波动,就是一个20尺的标准。这个价格实际上是随着成本,随着景气度而波动的。

那么我们看到2019年底实际上集装箱的箱价又回落到了大概1600左右,那么年初就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上升提价,包括到二季度,我们看到基本上到了一千八九甚至到2000美元,所以说一季度实际上由于量还比较少,箱价相对比较低,所以还是亏损的,到二季度集装箱业务就扭亏了。所以说我们看到集装箱销量1~9月份同比还是有下滑,但是这个跌幅已经收窄到了20%,原因就是因为去年的基数比较高。今年实际上是一个低开,就是承接了去年下半年的一个低的基数,今年年初或者一季度到二季度的前半期,或者到二季度也是比较低的。但是明显从三季度开始产销量已经开始上台阶了。

从行业来看的话,整个根据航运的研究机构预测机构,预测全球的集运集装箱运量是1.76亿标准箱,同比有10%的一个下降。那么预计全国集装箱港口吞吐量上半年我们看只有下滑了5%,那么也是优于预期的。另外,运价指数为什么有一个飙升?就是货运价格飙升,那么首先也是在疫情之后,很多航运公司它是封存了很多运力,有一个供给侧的自我约束。那么加上刚刚讲需求的出口,需求货量的爆发式增长,不所以不只是有一箱难求的情况,运价指数也有一个飙升。由于疫情的原因散落在各地的集装箱不能按照过去进行正常的循环和回流,而且现在情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需求拉动的非常强烈。但在亚洲或者在中国的箱子,在全球各地的这些箱子并没有正常的回到亚洲或者是中国。

我们相信未来的回流或者是调运,至少还需要三四个月到四五个月的时间。目前比如说航运公司它的重点还是在满足客户货运需求的基础上,去继续采购新箱。现在出现所谓的一厢难求,箱价确实也从年初的不到2000美元逐季攀升到了2100甚至2200,那么后续可能还会更高。

另外从我们收集的一些数据总体来看,客户在生产企业的堆场或者里面存的箱子,现在库存是比较低的,过去有很大的波动,但现在有明显的回落,对于18年19年实际上存销量是有一个大幅的回落,也就处在一个相对比较低的水平,也就是说现在提箱速度是很快的,较少的箱子堆在堆场里面,所以他存箱量是处在历史上的一个相对低位。从集装箱的毛利率来看或者说单项利润来看,从去年的相对低位,有比较大的上升,那么就是说我们的毛利率也在改善,去年整个行业的毛利率都不到10%,我们的毛利有9%左右,一些竞争对手他的毛利会更低一点。现在看很明显,经过上半年和三季度的经营的不断改善,毛利率现在已经回到了13~14%,也就是已经比较接近于正常的过去常态的一个毛利率的区间。以上就是集装箱的一个表现。

Part 02

道路运输车辆

第二大业务就是道路运输车辆,我们目前也是全球最大的半挂车或者叫专用车的一个生产商,也是国内最大的供应商。这块业务近3~5年的发展是非常快的,而且也走入了正轨,是健康可持续的一个发展,因为整个我们的战略布局,经营的模式和理念在这个行业都是比较领先的。

首先我们是全球化布局,另外我们又充分利用了中国的制造优势和红利,也就是说我们是全球运营地方智慧,这是我们一直倡导的经营理念,也确实是我们在海外布局是比较早,03年我们就进军北美市场,前几年又进军了欧洲市场,当然我们更早是在02 03年,我们已经是在中国市场已经是基本陆陆续续做好布局,那么我们现在是占到中国整个半挂车市场或者专用车市场的大概18%的份额。那么我们在北美市场我们也这个市场份额超过10%,在欧洲市场现在份额可能相对要低一点,也没有进入到前三大,但是在美国市场我们已经是前五大厂商,甚至说前三大厂商。我们在美国的这种销售模式,一方面是通过中国直接出口到北美,另外在北美的有些组装的工厂,比如在中国做好这些组件和零部件,到北美当地去进行一些简单的组装,再去销售。在前几年海外市场是非常持续的增长,我们也取得了比较好的业绩。但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海外市场是有所回落的。

今年国内市场虽然是有疫情的影响,但是国内疫情很快得到控制之后,由于各方面这种物流的需求,包括新基建的持续推进,我们看到整个商用车的市场是非常好的,牵引车累计销售64万台,同比增长53%,自卸车累计销售20万辆,同比增长11%,重卡累计销售123万辆,同比增长38.7%。另外就是冷链装备,特别是冷链冷藏车,也维持一个持续的高增长态势。这十年整个复合增长率应该在30%,2019年又逆势增长了20%。

2020年上半年,对于疫情以来冷链物流的旺盛需求,那么4~6月份产量同比增速超过60%,作为半挂车和专用车的龙头,无论是在基建类的工程车,普通的物流车以及特种的这种冷链车,我们都取得了比较好的业绩。具体来看是因为我们车辆是在香港上市,也不公布三季报,所以我们现在没办法去具体讲他的前三季度的业绩,但上半年它是收入是略有下降,大概12%,净利润有大概14%,下半年特别是三季度,我们看到海外市场也有所企稳回升,加上第三季度国内市场的一个比较好的这种表现,我们认为全年车辆的营收应该是包括利润应该是相对保持平稳,就并没有受到疫情比较大的一个影响。

大家如果比较关注公司的话,实际上也看到应该留意到我们中集车辆已经是在去年成功的登陆香港市场以后,今年我们也是利用国家的证券市场一个大的制度改革,比如说允许分拆,作为多元化的这样一个企业集团,我们现在希望中集车辆能够回归A股,那么现在目前是已经提交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一个申请材料,如果顺利的话,我们可能在年底之前看能不能够把这个事情做完,现在正在有序的去按照流程去推进创业板上市的这样一个项目。

Part 03

天然气和清洁能源设备

我们还有一块清洁能源装备,包括化工、冠香液态食品的业务,这块也是我们非常有优势的,特别是在天然气装备产业链,我们是覆盖了上中下游,包括上游的这种大型LED接收站里面的大型储罐的总包工程,以及在中游的一些液化工厂,储运的车辆,车载屏,那么一些小型液化装置。另外在下游我们有加气站,所以我们产业链是比较完整的。

这些年我们这一块业务总体表现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受益于中国清洁能源的这样一个能源结构调整,一直在增大天然气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包括十三五十四五,如果按照十三五规划,2020年我们就叫做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应该要达到15%,其中天然气要占到10%以上,所以对我们相关业务是会有一个持续的正面影响。我们现在确实看到现在中国的天然气进口量和产量依存度是越来越高的,那么目前已经达到45%。另外中国的天然气的消费量也已经差不多到了3000亿立方。那么其中进口天然气也是占到了其中的30%。

具体到我们前三季度业绩,我们也是因为它是在香港上市,并不公布公布季报,我们只能说从上半年来看,这块总体表现是有比较大的下滑,但是原因一是这两年煤改气或者国家在这方面的投资,经过前期的集中的一个增长之后是有所放缓。另外一个是今年由于疫情影响,海外很多工程安装业务,也会受到一些影响和推迟。今年上半年同比的业绩是一个比较大的下滑,但是现在看到今年在经营层面,我们获取的新的订单,还是保持了跟去年相同的一个规模,另外现在一些相关的工程和项目我们也正在努力去恢复或者推进。

Part 04

海洋工程装备业务

接下来是我们第四大块业务,就是我们的海洋工程装备业务。这块业务我们看到从整个大的环境来看,确实受两年这几年的一个低油价的影响,整个全球的油气装备行业实际上受到比较大的一个影响,特别是今年一季度油价出现一个暴跌,就是前所未有的暴跌。实际上这方面的资本开支就会比较低迷。

当然我们也认为说油气他还会在主要的全球的能源里面,还是会占着一个很大的份额。那么只是说现在确实是处在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另外一个确实海工全球海工的每年的需求量还是有400亿到500亿美元这样一个体量。我们作为国内的第一梯队,也是列入到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另外就是我们在海工这两年一直致力于它的一些重组或者说业务的重整,因为这块总体来看,受这种这几年持续的一个相对低油价的一个影响,以及他自身现在还有很多一些闲置的资产,包括战略平台,所以我们一直在谋求引入战略投资者。当然说在前几年已经取得了很多的一些进展和打了一些基础,但这个方案并没有实施和完成。

当然我们现在还是在继续推进,比如说跟前期跟一些地方政府,比如山东省政府,还有深圳市政府,还有一些大的央企会议都有很多的接触或者沟通,那么现在又面临一些有利的条件,比如说各个地方政府很有积极性来参与它的重组。另外国家部委现在也比较重视,也做了一些调研,也可能后续会参与进来。

具体到海工的经营的情况,我们也看到前三季度,他的收入上是有所改善的。但是盈利还是会有比较大的一个亏损。我们觉得短期内可能不会有很大的一个拐点,或者说有一个大幅的减亏,可能还会维持目前这样一个状态,因为虽然我们在经营层面今年拿到了更多的订单,比如现在我们今年1~9月份新增了2.1亿美元的一个订单,那么还是一个增长的态势。另外我们在平台的一些非油气开采的一些项目,包括滚装船,一些这个船的方面的交付我还是比较正常的。另外海工平台的租约方面我们也有所改善。

Part 05

机场装备和消防救援车辆

还有一块业务就是我们第5大块业务就是我们的机场或者空港装备以及消防救援车辆和自动化物流系统。这块最主要的是两块,一个是空港和消防救援车辆。那么目前消防救援车辆在经过我们过去几年的国内和海外的并购以后,我们现在拥有德国的一家老牌的消防车辆企业,生产中高端的这种消防车辆。那么在国内我们现在除了四川消防以外,我们在沈阳和上海都各收购了一家消防车辆的生产生产企业,那么我们在国内的布局是比较完整,那么目前消防救援车辆业务占到我们这块业务的大概50%的收入份额。另外在空港方面,我们一直是维持了传统的和比较大的一个竞争优势,那么我们是能拿到占到国内差不多百分之八九十的这样一个市场份额,比如在登基廊桥,另外除了我们机场登机廊桥,有我们这几年机场的货物处理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方面,我们也逐步增大了我们的份额,包括机场的特种车辆,比如像摆渡车,我们现在在国内新增订单里面,我们能占到将近一半的份额。

另外在机场的其他的比如说像一些食品车,举升平台,我们也都有一些布局,就是我们正在扩大机场地面车辆的一个产品线和或者是提高它的一个市场占有占有率。另外就是我们在自动化物流系统里面,也是为一些大的快递电商,包括一些不同行业的客户,提供了我们的高速分拣的系统和解决方案。因为这块市场我们是非常看好的,未来也还是有一个比较高的成长率。

从这几年来看,业务一直是有一个大概20~30%的一个增长。当然说从它的业务分布来看就是说,往往在上半年营收是相对会比下半年要低,所以你看到上半年实际上他这块收入还有略有下降,同比,但是我们相信在前三季度和全年来看,这块业务还是能够取得一个正的增长,我们估计是在20%左右。

除了这以外,我们还有一些物流服务业务,那么物流业务我们今年反而是受到疫情的这样一个正的正面影响,因为这块国内的一些需求还是有有不错的一个表现。我们看到上半年收入是有大概3%的增长,净利润也有一个超过百分之百的增长。这块业务我们是属于非制造业的,我们有中集产城,那么今年上我们是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就是把产城通过引资增资引入战略投资者,有碧桂园在原有基础上它又增资5%,达到30%的持股比例。然后又有一个新的战略投资者是来自于西江,西安的曲江新区的国资委下属的一个企业,那么它增资了20%,我们就不再控股中集产城,我们还要保留46%的权益。由于这样的一个增资扩股,那么所以对他资产经过重估之后,应该是有百分有46亿的净利润的贡献,这个应该在四季度会体现在我们的2020年报表里面。

另外它自身的经营也会有大概2~3个亿的利润贡献。我们做产出表主要还是为了贯彻战略聚焦有秩增长,不再单纯追求业务规模,而是怎么样使盈利质量或者收入的业务的结构得到优化,剥离一些低效资产,出售一些非核心业务,包括我们在今年还出售了一家比较小的叫做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的叫中集智能。我们出售了大部分的股权,那么包括刚刚提到的海工重组,也都是我们在瘦身或者是聚焦的这样一个战略的具体的体现,我们还会继续再推进。也就是说通过这样的一个梳理和结果调整之后,我们应该主要还是聚焦在我们的四大业务里面,包括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天然气和清洁能源装备,以及我们的机场设备和消防救援车辆。

这两年我们也在内部对一些有一些共性,或者说有些协同作用的资产和业务做了一些梳理或者重新整合。比如说在今年的上半年我们成立了一个中级载具公司,载具公司它是瞄准的事,在物流的一些细分市场里面,一些标准化的物流器具,那么可以适用于这种汽车化工以及零售。因为现在中国的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物流效率和相应的一些装备,实际上还是一个短板。怎么样能够为客户提供更高效的这种物流中转,或者说一些具体的专业化的应用场景下的一些解决方案,这个是很迫切的。所以我们认为这块是一个一块比较大的蛋糕。

目前在单元化物流载具方面,我们已经实现了上半年已经实现了12个多亿的一个收入。按照我们载具的发展规划,我们也是朝着一个比如说百亿元的一个收入规模去发展,要充分挖掘我们内部的这种业务资源和基础,发挥我们在装备制造这个方面的一个能力专业能力。因为现在还是在一个培育阶段,刚刚起步,体量相对比较小,但是我们还是会朝着一个未来做大做强的这样的一个目标去发展。

还有一些其他业务像模块化建筑,已经是有一些发展的历程,我们还是希望在这方面有进一步突破。除了海外市场以外,未来在国内市场方面可能会获得更多的一些机会。因为这块也是可能适用于不同的业务场景。另外还有一个循环利用绿色的这样一个概念。

在冷链方面,除了原来的冷藏车辆和冷藏箱以外,我们也在去发展一些这种能够解决行业发展或者说客户需求一些痛点的这样的一些冷链的装备,比如说医用冷链,我们在北京有一家企业叫中集冷云,他是可以做这种医药疫苗的这种储运的这种相对的小型的冷藏包装或冷藏箱,它不是一种大的冷藏箱,而且这种方式也跟用冷机制冷还是不一样。我们还会结合比如现在农业仓储提供了移动式冷柜的这样的一个产品和一些解决方案,未来我们认为这方面的成长性也是比较好的。

在10月份可能大家也关注到了,我们有一个比较大的股权结构上的变化。我们在1994年上市之后,一直是两个央企是我们的大股东,中远和招商,招商是第一大股东。10月份通过股权转让,中国远洋海运把大部分股份还加上原来一个战略投资者联想集团的弘毅投资,以及原来管理层持有的一部分港股,这三部分港股都转让给了深圳国资,深圳资本运营集团持有29.7%的股份,成为我们第一大股东。招商变成持有25%左右,成为第二大股东。

我们认为这样一个大的股权结构调整对公司来讲是非常重大的变化,通过引入新的大股东,利用深圳国资的一些资源,包括它旗下的国有企业,我们可以在目前国家提出的双循环的这种背景下,把我们的业务中心适当的会转移到国内市场和或者发展内需。因为原来我们是做的国际化是比较多,那么海外销售也是占比相对比重比较大,未来我们可能在我们要在国内的市场来发展更多的业务机会。

现在看我们现有的业务都是对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的发展,包括物流自动化分拣,像这些都是可以跟我们现有的国资下面的一些企业或者说去做一些对接和协同,那么互相来支持。当然是深圳国资对我们现有的几个主要核心企业的行业地位和它的竞争力还是比较认可,特别是我们刚刚提到说我们在国际化的拓展并购方面也有很多经验,那么这个可以有更好的为深圳城市发展和它的未来的定位做出我们的贡献。特别是深圳现在这两年已经被定为国家的海洋中心城市,而我们现在的海工的这样的一个业务基础,包括我们装备制造,建造设计能力,那么应该是在海洋经济方面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除了海工方面,深圳市政府他会比较积极的去参与,另外就是在深圳东部坪山,我们还有一些工业用地,现在也面临一个供转商的这样一个关头。这次我们相信在深圳国资已经变成大股东之后,可能在土地的未来在利用上面或者说搬迁补偿方面,应该会有更好的一个沟通,或者是在时间进程上有望能够比较顺利。这事确实也是对中集在这方面会有一个很正面的作用。

另外再补充一下,今年前三季度还有两件比较大的事情,我们在香港上市的中集天达,也已经提出了私有化这样一个计划,也就是说刚刚已经提到了中级车辆是会回归A股,那么也不排除说我们中集天达也会利用这样的一个政策红利,怎么样来解决它的香港市场上交易流通性不足,估值比较低的一个问题,对我相信对股东也好或者投资者也好,如果未来能够回归A股的话,在做完私有化基础上回归A股的话,应该可能会有更好的一个估值,或者说大家能够有更好的一个投资标的。

在公司的管理层激励方面,我们也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一个管理层利润分享计划,那么这个也是承接了我们之前曾经做过的,比如说A股的股票期权计划,还有我们的在2015年做的一个管理层持有投资港股的一个计划,那么这是启动了一个新的计划,而且这个是把我们管理层历年奖金池结余的资金来拿出来去设立一个信托计划,由信托计划到二级市场去购买公司的港股。目前看应该已经是在分批的去买入了,那么这个也会对管理层的利益实际上是一个绑定,是一个利益的挂钩。

以上就是公司的目前三季报的一些情况,业绩情况、经营情况,还有目前公司发生的一些大的结构性的变化和和重大的行动的一个落地。我们管理层也相信这次利用股权结构变化,内部结构调整的这样一个契机,我们也提出了二次创业的一个口号。另外我们也在技术研发和新的拳头产品的打造上面,我们也提出一个计划,因为过去中集有大概24个这种所谓的拳头或者行业的冠军产品,我们现在提出要在未来三五年内再继续打造16个这样的一个冠军产品,增强公司的竞争力,这是我们一个比较具体的规划。

所以我们相信未来中集在一个中期或者说在未来三五年之内,借助股权变化,资产结构调整以及重大的资产重组,相信公司会有一个健康持续的发展。

Part 06

提问环节

Q:海工重组方面有大概的时间安排吗?因为这是拖累中集的最大因素

A:海工重组是还没有完全解决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管理层也在努力推动,但时间表没法精确给出。我们希望是越快越好,希望未来两年能解决,当然明年能解决更好。

集装箱需求的持续性的问题呢,我们预计明年上半年需求还会持续的,但也会有些变化,集装箱可能回流等,严重供不应求的情况会改善,但应该不会有大幅下滑。失衡到再平衡还需要一定时间,还要看各大经济体生产和经济是不是会改善,如果改善的话,对集装箱的需求是有一定的支撑的。

Q:2018年业绩很好,主要是哪些板块贡献的?当时集装箱价格是什么情况?

A:主要盈利来自三个业务,集装箱大概十个亿的利润贡献,车辆业务大概有十二亿的利润,安瑞科大概七八亿,由这三块业务构成了2018年的主要业绩。

Q:是否疫情结束后,集装箱价格会随着全球通航的开启,跟随运价下跌而结束涨价?航运的运价上涨带动了集装箱的需求增加是利润上涨的主因吗?

A:我们确实看到航运指数上涨和集装箱价格大概是一致的方向,但不能说由于航运价格上涨带动了箱价的上涨,主要根源是出口货量激增需要大量的箱子,另外还有其他原因,一个是疫情影响导致箱子回流不畅,带动了亚洲和国内集装箱的紧缺。另外从供给侧来看,行业的自我约束,集装箱的产能是比较有限的。另外运价下跌也不一定导致箱价下跌。运价不涨了不一定代表货量不增加了。

全部讨论

2020-11-10 11:51

$中集集团(02039)$ $Sea Limited(SE)$ 

投資最難得是賣股票, 賣得早吃不到肉, 賣得晚煮熟鴨子飛了會更痛. 個人覺得週期股票很難真的抱得久,業績改善能持續多久什麼時候又反轉了猜不到, 如果又是業務複雜的公司哪天某業務暴雷了抵銷掉利好也沒個底. 相較成長股高天花板低滲透率長長的坡讓人可以持續想像, 如果配上個靠譜的團隊帶領公司穩定成長,長抱起來比較有底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