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能源战略(储能篇)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5回复:1喜欢:64

我是剑桥大学MBA,CFA,价投知识博主。

随着 $宁德时代(SZ300750)$  大涨,这篇文章也可以免费发布了,因为逻辑兑现。无论是巧合还是必然,都已经实现了目标。

这篇文章写于2021年10月3日国庆期间,现免费公布在雪球。

分割线=============================》》》

接上一篇新能源干货(机会篇),我讲到了所有的矛盾与机会都指向了一个板块:电力。

那篇干货后没过多久,电力就迎来疯狂行情,各地双限政策对上千家企业,甚至是民生用电造成了影响。节后行情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国家管理者,你怎么解决缺电问题?

从碳中和的大方向上,我们已经知道煤炭是必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但目前的能源结构却极度依赖煤炭,其他的几种能源都暂时弥补不了火电的缺口。

现在缺煤到什么程度?要知道煤炭主产区以外的燃煤电厂存煤量原则上不低于20天。但各地煤炭库存“蓄水池”已消耗到历史低位。辽宁省一家热电厂电煤库存仅够2天,发电设备负荷只有一半,发1度电亏7分钱。

此轮限电的范围和强度远超过往,煤价涨速和涨幅均创历史新高。随后冷冬又将来临,供暖季耗煤还将增长三分之一,市场担心电荒局势进一步恶化。

这应该是近几十年最大的限电规模,缺煤是根本原因,但这更是一场“人祸”。

在缺煤的大背景下,更直接的诱因是“能耗双控”。

能耗双控是指控制能源消耗强度和消费总量,前者具体指单位GDP所需能耗,旨在考察能源在创造经济产值中的利用效率。

部分省份上半年降能耗目标完成不佳,8月中旬被国家发改委点名,上了红黄灯预警清单。政府为挽救三季度能耗时点数,纷纷采取强力手段,定指标、压任务,对工业紧急限产停工。有的地方政府粗糙治理的“运动式”限电,最终酿成了人祸。

目前国家的应对方法已经明朗:增加冬季煤炭供应,电力价格市场化。

国家发改委明确表态,要求严格落实燃煤发电“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价格机制,让更多电量进入市场交易,不得对市场价格的正常浮动进行不当干预,按价格政策合理疏导发电成本。

这点我也预期到了:

什么都依靠国家补贴,不现实。

但这些也都不是今天的重点,重点在于顺着新能源战略这条大逻辑下去,电力之后应该考虑哪个版块?我个人认为是:储能。

随着电网调峰、调频压力也不断增大,储能日益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痛点。

储能,顾名思义,即将能量存储起来,需要的时候使用,现有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熔融盐储能等多种储能技术。生活中,小到移动充电宝,大到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电站超大型电池组,都属于储能范畴。

储能概念公司目前主要还是以电化学储能电池为主,最有名的莫过于宁德时代、 $阳光电源(SZ300274)$  、 $科华数据(SZ002335)$  等。

真有意思,绕了一圈,又回到了宁德时代😃

储能的市场想象空间有多大?我分享一个数据给大家。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届时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吉瓦以上,这相当于2020年底装机规模的近8倍;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这个市场前景广阔,我之前也多次提过储能。尽管很多朋友知道储能,但并不知道怎么去做投资,更不知道投资风险在哪,那接下来的内容你就要认真看了。

当前,中国新型储能主要指电化学储能,即通过电池完成能量储存、释放与管理的过程。中国电化学储能领域里面锂离子电池占比近九成,铅蓄电池占比约一成,其余不到一成是液流电池。但电化学储能有很多的挑战,主要是因为储能行业安全事故频发、成本高、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障碍。

凡事安全第一,如果一味追求速度,忽视了安全,后果不堪设想。

今年4月,北京市丰台区一家储能电站起火,致两名消防员牺牲,一名员工失联。今年7月,特斯拉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储能单元于测试期间发生火灾,大火烧了三天才得到控制。目前,国内电化学储能电站装机容量快速增长,电站安全运行压力和安全隐患也在显著上升,安全问题是储能首要条件。

此外,储能成本也比较高,2020年电化学储能的度电成本在每次0.5元左右,距离规模应用的目标度电成本0.3—0.4元,还有20%至40%的差距。别看差距不大,但越往下走,成本压缩越难。

这里我列个公司作为举例——华能集团。

华能集团是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目前公司的风电、光伏项目配储能主要是为了拿风电和光伏的指标,但配了储能项目后,收益率反而降低了1%,储能实际的经济性贡献几乎为零。

由于一直缺乏投资补偿机制,电化学储能在过去几年的发展其实并不好,反而是抽水蓄能上的投资增长却比较多。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调整了抽水蓄能电价机制,明确政府核定的抽水蓄能容量电费由电网企业向抽水蓄能主体支付,购买抽水蓄能服务,然后再纳入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回收,这一新机制扭转了电网对抽水蓄能的投资积极性。

综合来看,抽水蓄能技术成熟、成本低且已处于稳定空间,但电化学储能成本还较高,有技术壁垒在,短期依旧是炒作,业绩方面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

如果电化学储能也参照抽水蓄能,计入电网有效资产,纳入输配电价回收或者出台针对新型储能的容量电价政策,储能成本问题得到解决将会迎来历史性机会。

再顺着逻辑往下看的话,机会还在储能系统。这里面主要包括电池、变流器(PCS)、电池管理系统(BMS)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搜寻相关的公司。

想买指数定投的朋友也有福音,10月15日上交所将正式发布中证储能主题指数,该指数从沪深市场中选取30只业务涉及储能电池、储能变流器以及储能系统集成领域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

综合来说,中国的电化学储能正处于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转换期,主要障碍是需要突破储能技术的安全性与经济性问题。新能源战略这条线依旧是最清晰、最有确定性的逻辑主线,还远未结束。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

#雪球星计划#

全部讨论

2021-10-18 18:04

更多最新干货和思路,可以看我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