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两个认知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7喜欢:2

1,小米su7的产品选择是对的。这个定位是策略性的,它的关键是避开了新能源中大型suv的红海。大家都知道理想的成功,使中大型suv的市场迅速从蓝海变成了红海,甚至是血海。这个市场的规模之大得到了认可,但是对于小米这个后来者,当下确实的活下来比市场大更重要。新能源轿车市场目前没有具有掌控力的产品,蔚来小鹏的产品都达不到这个高度。su7如果做到产品力足够,再将C级车定一个B级车的价格,小米汽车就会成功入局。第一,智能轿车市场规模,即使比suv要小,但是一个踏实的台阶,即使是一个立锥之地也比一个宽广的幻境要有意义。第二,确保车活着,让小米的软件跑起来,生态延展出来,这对小米的未来意义更大。其实小米汽车是冷静的选择了除中大型suv以外,第二大的潜力市场,当然这也只是小米的第一张牌。

2,华为和小米的论战对小米实际上没有多大的影响。网友们可以分成三种,核心粉丝,普通网友,沉默的大多数。发言最多的核心粉丝其实比例极低,偶尔发言的普通网友也是少量,而沉默的大多数才是大头,好像水面下的冰山。与核心粉相反,沉默的大多数没有强烈的立场,他们不会为某个品牌疯狂。因为普通人底层关注的不是这些,他们真正操心的是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大小问题。没有强立场的人,买东西靠什么呢?还是产品验证。这里我把产品比较,产品体验和nps等,统称为产品验证环节。简单的说,脱离产品买单的是极少一部分人,其占比和逻辑接近核心粉丝,而大多数消费者是没有强立场的,他们还是要通过产品验证来决定购买。网上再怎么喊,对于普通群众来说也只是吃瓜,茶余饭后的谈资,他们真正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活。论战起到的作用,对大多数人主要还是信息传播,容易触达长尾,但最后购买还是要看产品验证。否则,小米早就惨败了,而没有什么声量的ov更是连生存空间都没有。现实是,他们活的一直很好。我们网上感知的世界是由核心粉丝和少数普通网友构成的,而真实的市场更接近于由沉默的大多数这个群体。有些时段和群体的特殊性,就不细谈了,最终大部分还是要走向产品验证。问界和理想的竞争,底层是一样的逻辑,而且在高价低频商品中产品验证权重更高。段总有句:消费者这个群体是理性的,只要时间够长。这句话自己过去不是十分的确定,总觉得有些因素影响很大。但是把消费群体拆开来看,就更容易理解了。需要产品验证的群体就是理性的(而且越优秀的产品,人越容易辨别),这部分是消费者的主体,起决定性作用。另外少部分受认知,热情,信仰等因素影响的人,随着时间的洗礼,比如两三代产品体验不好,比如年龄增长,成家生子,也会越来越务实,更多的走向产品验证,走向理性。$理想汽车-W(02015)$ $小米集团-W(01810)$

全部讨论

01-21 16:51

轿跑是个小众的定位,理想保姆车才是可上可下的定位,没法比,需求差10倍以上

01-22 14:36

问题是谁来做高成本的小白鼠?!小米核心是性价比,当小米抛弃性价比时,指望粉丝们来买单?更何况雷军每三发营销,到米车上市起码还有几个月,到时候过度的营销和惨淡的现实会带来反噬,把小米的口碑彻底打垮。

01-21 19:07

补一句:一流的产品一旦出现,消费者就会突然明白什么是我想要的,什么是更好。如果大家都是二三流的产品,那倒是不容易分辨,我们不会感觉消费者有多么的理性。也可以说,消费者一旦体验过更好的产品,他心中的标准就会不知不觉提升到新高度,其实就是认知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消费者是一个理性的群体是一种必然的发展,随时间不断成长,要求会越来越高。一个真正追求优秀的企业应该以这种预见作为创造产品的前提。 $理想汽车-W(02015)$

01-22 22:25

有意思的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