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保中的现付现收制度!!!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现在农业中,我国种粮效益低,原粮销售价格不稳定。我国粮食生产进入高成本时代,人工、土地、农资成本等快速增加,粮食价格涨幅很小,种粮效益始终偏低。以稻谷价格为例,2022年平均收购价格1.35元/斤,仅比2011年上涨6.0%,同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5倍。2022年三种粮食作物亩均生产总成本1252.7元,比2011年增长58.3%;亩均净利润189.3元,减少61.5元,减幅24.5%。一旦遇到高温热害、长期干旱等灾害性气候,或农资价格大幅上涨等市场因素,“赚三年不足亏一年”的现象时有发生,如2023年,除稻谷市场略坚挺外,其余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原粮销售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下跌,据国家发改委监测,2023年12月国内红小麦、白小麦、混合麦、玉米、大豆每百斤平均收购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下跌了162.7元、214.1元、310.0元、259.6元和785.9元,跌幅分别为5.5%、7.2%、9.8%、9.9%和14.0%。很像一些横盘震荡的票,$中国石油(SH601857)$ $工商银行(SH601398)$ $中国人保(SH601319)$

我国农村常住人口严重老龄化,绝大多数农村的集体收入和居民收入较少,农村养老资源不足、分布不均,农民基础养老金仅为城镇职工养老金的5.26%。

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父母是农村而自己在城市的人群,这群人按时缴纳社保医保,按照现付现收制度,大家缴纳差不多,享受该制度的为父辈,可是农民基础养老金仅为城镇职工养老金的5.26%,这里面谁在养着谁???养错或者说孝敬错对象了吗?

同时别忘了新中国刚刚建立初期,工业基础落后,城市吸纳就业人数有限,于是就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此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全国城市当中有2000万左右的知识青年下乡,农村为2000万知识青年解决了生产生活问题。建国初期粮食不够吃,为了解决粮食不足的难题,1950年国家开始实行农业税,也就是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一直到2006年,全国取消农业税,农民整整交了50多年的公粮,为国家的粮食供给和工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保障。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也直接影响了我国各个产业的发展。原来大量出口的工业产品受到了巨大影响,大量工人失业。为了保障我国的电视、冰箱等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家电下乡的政策。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到家电下乡,大力购买的情况下,我国的消费品电子产业得以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随着出生率降低,接盘的人能够养得起现在缴纳社保医保的人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