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rect Market Access, DMA详解二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DMA是指私募管理人通过自身的交易终端直接连接到交易所,并直接与交易所进行下单、交易和结算等操作的一种交易模式。在该策略中,私募机构向券商支付一定的保证金,券商收到保证金之后会再配出更大规模的资金,用于该私募机构的股票交易,从而实现杠杆放大的投资方式。整体而言,在 DMA量化策略中,量化私募可以获得更高的交易效率和更低的成本,并获取(承担)杠杆放大的收益(风险),目前一些主流管理人(主要以中大型量化私募为主)的DMA策略,大多数均为中性策略,在股票现货的风险锁定上则主要用中证500中证1000等期指工具进行对冲。

DMA架构

首先我们来理解DMA的基本架构。一起随着一笔资金的视角来看一下杠杆是如何被加起来的(一个最常见的真实案例)。

1.投资者买入一只DMA产品1000w(1000w从投资者账户进入产品账户中)

2.私募机构将产品中的1000w资金打给券商交易台的账户作为保证金(1000w从产品账户进入到了券商交易台账户)

3.作为回应,券商交易台给这个产品一个收益互换的凭证(目前估值1000w),以及给私募机构一个股票交易账户(里面有4000w可操作资金)

4.私募机构在这个股票交易账户中建仓4000w多头(一般是指增策略)

5.建仓多头的同时,私募机构会给券商交易台发指令建仓4000w空头(一般为股指期货)

6.目前,私募机构已经在券商交易台建仓了4000w的多头和空头,形成了一个中性策略的头寸。假设今天该策略扣除各类费用后盈利1%,账户账面盈利为40w。

7.券商交易台今天收盘后会将产品中的收益互换凭证估值增加40w到1040w

8.次日,托管机构会给出最新估值显示该DMA产品涨了4%。

DMA分析

1.DMA的价值

DMA最本质的价值在于作为加杠杆的工具,它并不会改变底层的策略。它最合适的场景在于,投资者极度看好一家公司的策略,为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投资该策略对应的DMA产品。

2.DMA的风险:超额融资和基差

在投资DMA之前,我们要先弄清楚该产品可能存在的最大回撤有多少。回撤的来源有三点:

a超额回撤

由于DMA的底层策略是中性,中性的底层策略是指增,所以当超额回撤时DMA大概率会回撤。如果指增超额回撤3%,在排除其他影响的前提下,DMA会回撤12%。

b回撤周期+融资成本

如果超额回撤只有短短一两个星期并迅速修复,那么这一点也就不存在。但是往往回撤都会持续一段时间。如果策略的回撤期有三个月,那么这三个月单倍平层的融资成本有1%(4%x3+12),放大四倍后这部分可以增加4%的回撤。 c基差波动

在超额回撤的同时如果叠加了基差的收敛(即对冲成本的释放),回撤就会继续扩大。例如,近期就观察到了im的远月基差短期快速收敛,给中性策略短期造成了1%左右的负贡献,杠杆后也会给策略增加4%的回撤。

所以,在一个不那么罕见的情形下(指增策略回撤3%,回撤期三个月融资亏1%,对冲亏1%),DMA的回撤已经达到了20%。更恶劣的情形完全有可能会发生,比如21年四季度许多机构超额回撤5%以上,回撤期半年,基差短期收敛更多,此时最大回撤达到30~40%甚至腰斩也是有可能的。投资者在投资DMA之前,一定要对以上三者进行综合的分析和评估,看看该产品存在的风险是否适配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3.DMA收益预期

在讲解这一点之前,首先要提示的大家对DMA的一种误区:如果此时融资三倍资金,杠杆是四倍,那么DMA收益就等于中性策略x4。

其实并不是,因为我们要把资金使用效率考虑在内。在建仓中性策略的时候,1000w资金我们只能建仓800多万的多头和空头,因为12%的资金要拿出来充当期货保证金,还要预留一部分资金作为备付金。一般期货对冲的中性策略仓位最高在85%。

而DMA并不存在这种问题,前文的案例中提到,私募机构在建仓时是不需要考虑为期货预留保证金的,因为可以直接在券商交易台建仓期货空头,不需要额外占用股票端的资金。这意味着DMA最高可以建仓400%的中性策略仓位。

400%÷85%=4.7,这意味着DMA完全有可能是中性策略近5倍的波动。

那么如何建立DMA产品的收益预期呢?公式如下:

DMA产品收益=(指增超额-融资成本-对冲成本)x杠杆倍数

让我们来逐一看一下各项指标。

a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可以细致拆解成多头端的融资成本和期货端的融资成本。

在刚刚那个案例中,1000w资金融资3000w共建仓4000w多头端,成本=3000wx4%=120w。除了多头端外,期货端4000w保证金的融资成本为4000wx12%(保证金比例)x4%=19.2w。所以每年的融资成本总共是120w+19.2w=139.2w

139.2w+1000w÷4=3.48%

所以在这个公式和这个案例中,融资成本我们可以用3.48%来替代。

b对冲成本

对冲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跟券商签收益互换做稳定空头,另外一种是直接用期货对冲,最近期货成本极低且灵活,我们今天只讨论期货对冲这一种情况。在期货对冲的前提下,对冲成本=所采用的期货合约的年化基差,这里必须兼顾对冲的成本的绝对值和成本的期限,选择近月的合约固然成本低,但是时间太短意义不大,不具备确定性。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的im远月(2403)基差成本只有不到1%,这意味着当前下空单的对冲成本只有1%不到而且能锁定半年以上,应该是近年来最具有性价比的时刻。 c超额收益

超额收益需要观察是1000对冲还是500对冲。假设当前采用1000指增年化超额预期有20%,采用im2403合约,那么DMA产品在未来半年(在期货合约到期之前)的年化收益可以预期为:

(20%-3.48%-1%)x4=62.08%

下图是各个成本和超额阶段预算

当然,在实际的交易过程中可能没有数学那么完美,会出现仓位打不满(比如350%的仓位)、交易台滑点较大、大额申赎等等各种问题影响,在此收益基础上再打8~9折或许较为合理。

这类产品需要关注的点上面也做了综合叙述,超额 超额稳定性,优先资金的成本 基差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