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革了谁的命?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淘宝防御拼多多,用1688拼了!

1688即将进驻淘宝。不同于此前开放一件起发的散单模式,现在原本对接零售商生意的源头工厂,接下来要直接面对C端消费者了。

有声音认为阿里巴巴这是要革拼多多的命,用低价和大牌平替挽回流失的用户;有声音认为阿里这是要革自己的命,毕竟工厂对接小C,批发不像批发,零售不像零售......

1688进淘宝,释放出什么信号?又革了谁的命?

1688成全村新希望

3月25日,据行业媒体报道,1688将在近日启动全面入淘计划,探索B to C模式的更多可能。

据悉,1688会在淘宝开设三家店铺——1.严选淘宝店,2.企业自采天猫店,3.工业行家选天猫店。后续这些店铺会再次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类似天猫超市的频道,并在淘宝推出1688严选贴牌的源头厂货。

为了更加高效打通1688和淘宝平台,商家不需要另外在淘宝开店,而是通过半托管模式,将货源直连消费市场。

从阿里巴巴曾经的“小透明”业务,到一步步“上位”变成核心战略,1688上演“甄嬛传”背后,是B to C业务更多的市场需求,也是承载了淘宝转型更多的希望。

事实上,这不是1688第一次把目光瞄准个人消费者,“B to小B(面向中小零售商)、to C(面向消费者)”是1688 CEO余涌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出的模式。

阿里电商业务的确需要更多成绩。

在拼多多的狙击之下,电商平台谁损失最大,答案似乎不言自明。以服务和品质安身的京东,和拼多多的用户群体差异较大,特别是最近一年带电品类GMV迅速增长,进一步拉开京东和其他平台的品类优势。而淘宝和拼多多的用户群体,在日百消费、宠物、服饰等品类上有很大重合,在成为拼多多的忠实粉丝后,用户打开淘宝的频率明显降低。

过去一年,阿里已经多次进行集团组织架构和战略调整,既是为了更好的增长,也是为了更好的发展,1688无疑是阿里最重要的电商业务中一个冉冉升起的新增长点。

根据阿里去年三季报数据,淘天集团同期营收976.54亿元,增长4%,在批发商业板块的1688同期则取得了18%的增长。

截至去年12月,1688 App用户数量创新高,买家会员数高达2亿,年交易额8000亿,年动销商品数1.5亿,商家会员数量也首次突破100万,同样创新高。

去年11月,1688已经正式升级为淘天集团的一级业务,与闲鱼、钉钉、夸克一同成为阿里业务“四小龙”,战略位置毋庸置疑。

对于天生渴求社交流量的阿里来说,1688自带“社交自来水”属性,为了抓住天然的免费流量,阿里已经在积极调整电商业务。

根据《晚点LatePost》信源,淘特最后的资产——平台上的商家和商品都即将迁回淘宝,未来,淘特商家的主要经营阵地将转移到淘宝,商品保留曾经的销量、评价等各类数据标签。

而熟悉电商和阿里的朋友或许知道,淘特也曾经寄托了抵御拼多多的使命,行业普遍认为淘特重返淘宝,难出成绩,背后是低价策略贯彻不够彻底。

整合业务、重新打造低价平台吸引用户,1688成为新希望。

零售的价值是什么?

1688入淘,这是要走B to C的道路吗?

从数据上看,1688的GMV仍然以商家订单为主,去年1688 CEO余涌就表示,1688平台上97%的GMV来自小B买家的贡献。这部分小B买家画像并不复杂,个人创业者、小微企业、博主大V都属于此类。

只是,一旦接上淘宝做C端的生意,小B买家是否还有存活的空间?

对于1688这一模式,拥抱的厂家多,不满的厂家也不少。

综合我在各大社交平台、媒体报道、行业人士采访中发现,对于C端业务,家大业大、不愁订单的大B厂家兴致缺缺,这些厂家订单单笔利润高,厂家自然更愿意专注B端生意,不擅长也不愿意去做引流、运营、散单的库存管理等繁琐事项。

至于那些在行业生存面临困境的小B厂家,开放工厂拥抱零售端客人,其实是增加订单营收、维持工厂运营一个不得已的举措。

无论厂家规模大小,大家都有共识,如果代工订单或者批发订单利润可观,源头工厂一般不愿意轻易下海做零售。

为什么?因为零售难做。这也是零售的价值,向来难而没人做的事情就会有生意。

作为消费者,低价买到大牌同厂商品的同时,如果还能享受同款服务和售后,买工厂货看似没什么不好,但低价和优质服务,几乎不太可能共存。

精通行业的中间商和零售商,在上游找优质厂家和产品,中游进货、铺货搞运营,下游对接消费者,用服务和售后来维系店铺或品牌声誉。每个环节都是成本,也很难被省略,即便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当厂家担起这些职能,成本一样少不了,最终都会摊到消费者头上。

不仅如此,对于消费者来说,花时间甄别厂家商品耗时耗力,影响消费体验。但笔者翻阅众多1688买货指南的帖子时,发现要想在1688买到好货,的确需要有极强的信息检索和分辨能力。

零售的本质是满足消费者少量、即时、高效的产品需求,以及优质的消费体验。消费者不用对接厂家批量拿货,零售商用服务赚取利润。

B to C的生意并没有那么好做,工厂对接散客,也不全是益处。

拼多多的模式是低价源头拿货,虽然优先保障消费者利益被平台商家吐槽多年,但本质上还是C端的生意,平台能够补贴和兜底,从B到C的产业链仍在流转。

1688直接将工厂货源对接C端客户,虽然是给厂家开了一个零售的通道,但厂家干零售,既不擅长也不占优势。

事实上,1688加速入淘后,运营的业务仍然不是工厂承担,当然也不是小B商家,而是淘宝。

2022年9月,1688上线“1688严选”,由平台官方进行筛选后对商家贴标,主打“品牌平替”,在严选频道,你能找到“天猫新品同款”、“山姆平替”、“迪卡侬平替”等众多品质商品。2023年9月,1688又推出会员制“白牌超市”PLUS会员店,用户开通会员后可以购买“山姆”“名创优品”、“无印良品”、“ZARA”等大品牌的专供品。

平台所提供的这些服务,很大一部分是之前小B和零售商所提供的服务,现在这部分运营、营销的职能由平台承担,发货和售后由厂家承担。职能拆分,革的不一定是工厂的命,也不是消费者的命,中间消失的环节在哪里,小B商家、零售商、中间商或许最有话语权。

淘宝推荐模式是从源头厂家中进行筛选,挑选出价格和品质更优质的那一批,这是理想情况,竞价排名和广告模式在其中的权重占多少,能够付费的又会是哪些厂商?

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低价买到大牌同款的确是好故事,满足了消费者同时追求品质与价格的买平替诉求。而消费者的口碑就是流量,淘宝和阿里都渴望流量。

对于厂家来说,半托管的模式的确是加强了厂家的运营能力,但厂家本来需不需要运营能力,则是另一个问题了。

厂家为了更好的活下去在积极拥抱消费者,虽然这一拥抱看起来多少有些无奈;消费者为了低价产品,开始在众多1688店铺中练就淘货的火眼金睛,迷失在一篇篇教你如何在1688挑好货的贴子里。

零售的本质是中间商赚差价,中间商没有了,差价也不见得就消失了。

淘宝和拼多多谁会赢?

当工厂也开始做起普通消费者的生意,做起C端业务,这能不能成为零售业的一次革新,或许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不管谁将受益,1688爆火的背后逻辑很值得探索。

消费是会升级,走向消费者为品牌和服务买单的方向,还是会走向白牌遍地,靠主播个人IP成交的方向?

但或许,这两种路径会共存,消费市场既有住20多万一平浦东御翠园的中产,也有拒绝消费陷阱、积极寻找平替的新新青年

市场并不矛盾。

就在这会儿,线下零售行业正处于阵痛期,永辉、大润发、盒马都是新闻不断。在线下零售不好做的日子里,线上也在变革,零售行业走得艰难。

我们很难说,当1688将目光瞄准品牌商家、中间商和厂家,这条路是走宽了还是走窄了。

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市场。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下午茶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