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iPhone转发:0回复:17喜欢:5
浅谈下对乳制品行业的理解,以及伊利和蒙牛的看法。
乳制品行业,从大的生意模式上讲,并不属于特别好的生意模型,从上游的奶源供给,到产品加工制造,分销网络到达客户终端,以及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习惯综合来看,乳制品行业属于产品差异化小,竞争激烈赚辛苦钱的行业。
蒙牛特仑苏,就有对应的伊利金典;有蒙牛酸奶纯甄,就有伊利安慕希;蒙牛绿色心情,伊利冰工厂等等。加上区域地方性的,如光明乳业等等,在消费者选择时,品牌忠诚度并没有那么高,特仑苏和金典也许并不重要,同样功能的品类,谁一箱便宜5块钱更重要。
除了竞争激烈外,制约乳制品行业利润和效益很关键的两个因素,产品的保质与库存周期,以及原材料供给和消费者需求的周期性。
乳制品的保质期相对较短,即便常温液态奶的保质期也可以去到半年,但消费者对于一两个月以上产品,基本会不选择购买,只能打折销售,所以乳制品的库存价值损耗是非常不利的。当然,乳制品好过水果生鲜,但和白酒相比,就是非常差的模式。
再者,奶源的供给与消费者需求的周期性,伊利和蒙牛都收购了上游的奶源,当乳品企业规模越大,产能随之变大,资本投入变大后,一旦消费市场不管是季节性,又或是竞争方面导致某些旗下品类销售不畅,巨大的产能过剩,将会对企业利润造成很大的伤害。
回到伊利和蒙牛,二者共同占据大部分市场,其中伊利更加一超独大,在渠道和营销上比蒙牛都更具竞争优势。极端情况下,假设蒙牛从此被竞争所淘汰,全国只剩伊利一家独大与其他区域性的地方乳品企业的竞争格局,伊利可以持续稳定得每年增长盈利吗?答案也许是否定的,因为考虑到伊利占据市场份额越大,产能与固定资产投入必然要扩大,然而产能供给扩大后,每年的资本支出必然扩大,与潜在的消费者周期性需求不匹配风险将会越来越大,未来人口的下滑,极有可能出现供大于需。同时乳制品并不具备太高得提价权,伊利提价过大,会使得消费者转选其他地方性乳品企业,导致的利润会具有不稳定性。
乳品企业并不是规模越大、市场占有率越高越好,蒙牛目前或许在追求营收规模千亿执念路上,有些越走越偏。伊利只是略好,后续希望少一些对每年营收规模增长和利润增长率的执着。本质是洞察好消费者需求,与之匹配好产能,同时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做好消费者喜爱的乳品饮料。
伊利无疑是乳品行业的龙头,有些很强的竞争优势,蒙牛如果及时调转方向,回归服务好消费者和降低成本,也还有一席之地。即便日后伊利一家独大,即便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从行业生意属性上来讲,从伊利当下的价格和未来收益来讲,也许不如白酒第二梯队五粮液这种生意模式更好的,来得更具性价比和放心。

全部讨论

04-07 09:34

规模、品牌、奶源,就是这个行业的护城河

04-07 09:40

伊利股份之所以能在30年的乳王争霸中成为“一超”,是因为它具有稳定高效的治理机制、均衡互补的战略布局、厚度优先的管理系统、以及长期共赢的企业文化,这四大质素都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而成的,并彼此交融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种伊利独有的结构性特征,不能被任何竞争对手所复制、颠覆或超越。

04-06 23:32

健康食品未来的成长性还是看好的,而且乳制品保质期短,不会有白酒库存多引起的财务数据滞后性。

04-07 01:38

护城河不只有差异化这一种,而且很多所谓差异化是建立在智商税基础上的,长期看并不稳固因为消费者迟早会聪明起来。最后,轻松的生意跟好生意是两回事

04-07 00:02

牛奶老大伊利市值1700亿,这个市值到了白酒只能排第5

04-07 08:57

虽然我没持有 目前更看好伊利 牛奶还是要喝的
天知道白酒囤了多少货

04-08 00:13

我也觉得白酒好,可惜白酒这个库存问题一直没看懂。白酒没有保质期问题,甚至还有越老越好喝的固有认知。当消费者购买力下降的时候,经销商还可以囤货挺,经销商挺不住了公司给金融政策接着挺。但是否会有挺不住的一天?

04-06 23:11

只是表达伊利的生意模式,没有白酒行业好,茅台不用讲,选了五粮液做个例子对比。乳制品的规模确定后,每年产能基本确定,资本投入相对较大,而收入和库存存在变数,相对五粮液属于辛苦和相对风险敞口大的行业

你这最后的转折,太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