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3回复:54喜欢:1

悬赏:如何看待美国银行业风险?

自从美国银行业危机爆发以来,美联储做了一系列动作,向市场提供流动性,一度在一定程度上让市场认为这轮小危机已经平息,不过,近日来却冲击再起,第一共和银行被接管,西太平洋合众银行等股价暴跌,那么,该如何看待这些美国区域型银行的风险?危机是否还会进一步蔓延?

全部讨论

2023-05-24 22:15

危机仍未平息,而且可能继续蔓延并对金融市场造成冲击,其外溢风险尤其值得关注。
银行业危机还将削弱美元全球主导地位和信誉。2007年至今,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从不到1万亿美元左右飙升至逾8万亿美元,其资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扩表的真实意图,从维护金融稳定转为向全球分摊成本。当前银行业动荡恰恰是美国无限透支美元信用的必然结果。

2023-05-24 19:39

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进入尾声,对于市场的影响会越来越小,我认为美国银行业的风险己经逐步过去。
对于摩根大通等大型银行的影响并不大,看一下这批银行的财报业绩仍然很强劲,丝毫没有受到美债的过多影响,而对于区域性的中小银行不排除仍会有一些风险释放和市场振动,不过最激烈的时刻己经过去,和上次的雷曼兄弟,贝尔斯登等相比,风险面和影响力会小很多。
硅谷等中小区域银行发生后,美国的监管机构采取了很及时的措施,第一时间稳定了市场投资者的信心,银行业的存款流失现象也明显改善,这次美国银行业风波己经告一段落。@景顺投资中国

2023-05-24 16:53

疫情以来,美国一系列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助涨了的居民消费需求,另一方面,疫情引发劳动力短缺、供应链瓶颈,以及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因素,导致广泛的商品和服务价格飙升。其实早在2021年,美国即将进入长期通胀的苗头已经显现,然而美联储一再强调,通胀是暂时过度性的,这种后知后觉使得美国错过了通过货币政策手段来抑制通胀的最佳时机,最终不得不在去年年3月开启追逐通胀的频繁加息模式,通胀不息,加息不止。从而也导致了一系列快速加息后的连锁反应。
不动产统一登记为税务机关开征房产税在加息冲击下,银行业危机持续发酵,美国信贷环境堪忧,地区性银行面临严重的流动性压力。
信用是金融的基石,美联储等金融监管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短期内有效防止了金融风险的传染,但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利率风险或趋于下行,中小银行的状况更加需要关注受利率和恐慌情绪影响,很多中小银行的存款因为客户出于谨慎考虑转移到了大行。
长远看,银行破产对信用和信心的破坏是难以估量的。

2023-05-24 18:24

@景顺投资中国 3月以来,美国银行业危机持续发酵,五一假期间,相关风险事件仍在演绎。最新消息显示,美国第一共和银行被摩根大通收购,至此,第一共和银行收购案宣告尘埃落定。
尽管如此,市场观点仍普遍担心,美国银行危机仍未消除,相关风险因素会阶段性扰动5月A股的市场风险偏好。那么,当前美国银行业风险进展到哪一步?美国地区银行股集体重挫后,避险情绪是否进一步传导至A股?又有哪些因素能够支撑A股市场节后走出独立行情?
从多方观点来看,当前美国银行业短期内最危险阶段正在过去,但不排除仍会伴有风险释放和市场振动。整体来看,美国第一共和银行倒闭事件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总体有限,其背后逻辑在于,当前,国内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货币金融条件适宜,稳增长稳就业稳外贸等政策延续且持续优化,基本面、资金面、政策面均对国内股市稳中向好形成较强支撑。

2023-05-24 17:02

不论是这次的第一共和银行,还是此前的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都是在美联储量价齐紧的货币紧缩宏观大环境下,一些突发事件(如硅谷银行再融资、第一共和财报、瑞信财报)加剧了资产端(持有较多长久期资产在利率抬升下出现大量亏损)、负债端(资产负债错配严重,以及存款流失进入货币市场基金等利率更高的资产)和利润端(固定利率贷款居多和利差倒挂下盈利能力受损)本来就面临的一些压力,促成“完美风暴”的出现;而媒体和社交网络的推波助澜又使得风险的暴露以天甚至小时的速度出现,即便政策应对也非常迅速及时,也几乎没能给银行留下太多回旋余地。
在一段时间内美联储还无法很快货币转向的背景下,在这个慢慢“失血”的过程中,一些中小银行可能还会有风险暴露,政策在此期间可以通过流动性提供作为“救急式”的过渡和隔离风险蔓延的防火墙,等到货币政策最终转向(比如年底)后或能逐步缓和压力。

2023-05-27 11:56

短期的加息带来的银行冲击告一段落了,后面就是降息周期了,银行会好受很多。

2023-05-27 11:54

加息周期快结束了,这一轮太平洋彼岸的金融风险比08年好多了,可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