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立泰股权质押不会引起平仓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回复:39喜欢:6

有段时间没有上雪球了,今天看到很多消息还没消化完。最近市场低迷,跟外资流出有没有直接关系?我不知道,也没那个心思去探索,不过还真有点哀鸿遍野的味道。资金流出除了外资撤退、机构基金调仓、节前落袋外,前几天还有老美提议生物行业禁令的法案等都有让内外资撤退背锅的可能。另外还有一个股权质押平仓的可能。一家两家平仓到无所谓,如果大部分质押都被平仓也会哀鸿遍野以至于千股跌停。对于信立泰来说,目前来看本身经营是没啥风险的,通过分析后,感觉大股东质押被平仓基本上来说也没啥风险呀!

关于信立泰最近的消息,大股东股权解押后还剩1.91亿股没解押,勾起了我部分兴趣,简单聊聊吧!

当年,信立泰大股东在2018年6月13日时接近历史高位时质押股权0.11亿股至今尚未解押,以前曾经真是替他捏过一把冷汗,不过目前来看可能也许大概当年老叶家在那时候买股票补了仓,至于买股票的钱嘛,也许了少不了分红的资金或拆借。需要说明的是这等质押融资跟深圳信立泰药业的经营无关,主要在于大股东历史上的自身经营有关。从目前来看,大股东共质押39次,解押30次,只剩9次未解押。下图是根据实际质押股数和行业普遍质押率及贷款利率核算:

我所知道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在股市里融资最核心的手段是股权质押。只要股票的流动性好,融资成本就很低,绝大多数时候呢,股权质押融资比直接贷款划算多了,所以上市公司大股东几乎都会拿着股权去质押。比方说啊,在实操过程里,大股东需要一个亿的资金,那至少得拿两个亿市值的股票去跟银行质押,银行为了保障自己债权人的利益呢,通常会跟大股东约定150%的预警线,也就是说用两个亿市值的股票质押一个亿的资金后,质押的股票市值跌到只值1.5亿市值的时候,银行就会要求质押人要么买股票补仓,要么直接还钱。但是往往经济不好的时候,大家手里都没钱,资金都很紧张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像既还不上钱,又补不了仓,这样就只能平仓。但小信历史上净利润免强还行,现金流也还算说得过去,再加上分红慷慨,也许就大股东属于有钱补仓的那种情况。至于2018年以后的8个质押,大家看上图质押收盘价也就觉得轻松多了。

按照境内规定质押率呢,一般不能超过60%,通常沪深300高一些咱们按50%来算,创业板的会低一点。我们按35%来算。同样预警线是150%(下跌25%),平仓线是130%(下跌35%),也就是说质押两个亿市值的股票在1.3亿市值时就会平仓。那沪深300企业跌幅25%的时候预警,跌到35%就平仓。创业板企业跌幅47.5%的时候预警,跌到54.5%的时候会平仓。但境内外各个银行的红线是不一样的,以上主要聊的是境内银行的潜规则。小信的大股东由于自身业务范围情况是境内外银行都质押过,所以这个质押率和预警平仓线也就没有统一的标准。

分红,今后大概率继续!不要说什么没钱研发的话,个人认为目前研发的钱是定向资金,规矩的。定向资金之外的研发费用还得靠近几年出来药的利润来弥补,比如诺欣妥2023年全球突破60亿美元,同比增长31%,罗沙还没公布。若信超妥、恩那司他这些药品不能印钞,那就只有再融资!这就是医药行业的惯例,小信基本上算是行业里的中等偏上的学生了。融资怎样才不难?那又是靠当前稍微前沿的项目了,07、08、119、siRNA药物......前面三个药已经聊得差不多了,唯独siRNA药物还没聊过,目前还在临床前及发现阶段。这也是信立泰的一个机会,这个方面其实他并不落后,紧盯前沿技术。也算是新一代的小核酸药物,其竞争对手在1月份将几项I期中的药物以1.8亿美元首付款授权给诺华以及约42亿美元的里程碑。这方面的事宜看来只能有空再接着聊了。确实困了,晚安!$信立泰(SZ002294)$

全部讨论

02-02 00:09

小信质押风险不得不防。也有很多上市公司大股东不质押的。当前熊市漫漫无期,小新的市盈率那么高,杀估值真要是来了谁能挡得住。我认为叶老板这些年一直缺钱,若真有那么一天,他很可能没有实力补充质押,可能被强制平仓,后果不堪设想。总之鸡蛋不要放一个篮子。认可您的判断,小信在医药里属于中等偏上那个位置 。

质押爆仓正好遂了大股东心意,妥妥的正当减持渠道,还可以是受害者

可怕的不是暴跌,可怕的是暴跌的时候,没钱买入

02-02 09:14

大股东才只质押了三分之一,若真到预警或平仓线不能增加质押股份保安全吗?

02-02 00:19

去年给证券办打电话,交流分红事宜,工作人员3次纠正我说公司现金流充足

02-02 08:20

唐总,怎么查不到相关s086的审评信息啊

02-02 06:42

感谢分享,晚安

02-02 09:42

02-02 10:43

唐大辛苦,又为大家解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