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药企集体“示威”退出带量采购

发布于: 雪球转发:20回复:172喜欢:29


你洋大爷依然是你洋大爷

文:稿王    编辑:说不得

8月4日,上海。

上午9点,阿斯利康、罗氏、辉瑞、诺华、默沙东……这些江湖上数得上名号的外资医药企业都来了,与国内企业130多家制药企业一起,参加了一场名为“第三批药品带量采购”的培训会。

那天上海下着大雨,不知道参会企业代表的心情如何。

当天每家企业只允许1个人进会场,国家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派专人,向这些企业仔细宣读了将要在8月20日举行的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读了约1个小时。

然后,联采办开设了5个咨询台,每个咨询台安排了三四名工作人员。各家企业按编号上台咨询,大家问的很详细,联采办回答的也很详细。

来参会的都是制药企业派来的、心智健全的人,应该明确知道:被吃的命运已经逃不过去了。

没想到的是,8月20日集中采购报价现场,部分企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抗争:

默克雪兰诺公司的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片,国家规定每片最高只能报价3毛4,但默克报出的价格是1.401元。

辉瑞的原研药“伟哥”万艾可,国家规定50mg的最高报价每片不超过48.19元,辉瑞报价是58.73元。

阿斯利康的原研药喹硫平,200mg规格的国家规定最高报价每片不超过2.3166元,阿斯利康报价是7.078元。

中美史克、礼来、西安杨森、默沙东……这些外资企业的原研药,绝大多数都报出了比最高限价还高的价格。

你们可以放弃中国市场,但你们不该这样调戏国家医保局!

这是对规则缺乏最基本的尊重。从第三轮国家集采的草案出台,到正式报价,中间有8个月的时间。有意见可以提前提出来;就算提了没用,还可以干脆不参加投标;就算参加了投标,也还可以弃标;就算不弃标,还可以顶格报价,放弃竞争。

但既然来了,没有弃标参与了报价,就应该遵守规则。

明知不会中标,恶意报个高价,这和球员在球场上故意罢赛一样,已经不是报价技术问题,是赤裸裸的挑衅!

外资药企用自己的方式,集体向中国医保制度“示威”!

球员罢赛尚且会受到俱乐部和体育协会的处罚,而面对外资药企的挑衅,医保局竟拿它们无可奈何,这才是集采制度中最吊诡的一幕。

国家医保局制定的采购方案中,为了给未纳入集采范围的药品一丝活路,留出了少量空间。如只有1家企业中标,集中采购量只有采购基数的50%,中标企业越多,采购比例相应提高,但最多也不超过基数的80%。

(联采办公布的采购数量上限)

当国内企业辛辛苦苦拼价格、争夺这七八成市场的时候,外资药企们想的是剩下那两三成的生意。

不进带量采购,外资药企也有自己的活路。2019年,辉瑞的明星药物立普妥和络活喜就没能进入集采,但在2020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中,立普妥和络活喜在中国的销售却同比取得了较大幅度增长,销售额上看已经恢复到了集采之前的水平。(请参阅拇指医药此前文章:外资药企的“集采无用论”:入围就死,出局得生?)

外企的营销能力和力度,是国内企业望尘莫及的。自带原研药的光环,加上强有力的“销售手段”,外企药企的产品往往在市场上更受推荐和欢迎。

不说别的,哪次出机场,你要是没见到举着外资药企牌子接客人的场景,你去的城市一定不吸引人,医生和专家们都不爱去。

更何况,医保采购市场之外,还有大量的民营医院、药店、互联网医疗机构……这些渠道的医保和自费都有一定比例的销售额。外资药企们根本不担心已经在华挣到大钱的产品会卖不出去。

带量采购变成了国内企业互相厮杀的斗兽场,外资药企集体坐上了看台,翘起了二郎腿:

“我报个高价,你还要费点人工给我统计。”

反观下场对砍的国内企业,每家都认认真真的在砍价。打五折六折的根本没法中标,打一折两折的大有人在。

最有诚意的一家,石药集团欧意药业的老年痴呆症药物美金刚,国家最高采购价是12.86元,石药报出的价格是0.165元。折扣幅度高达98.7%,基本跟白送一样。

当这些国内企业满身是血走出斗兽场时,看台上的外资药企叼着雪茄,轻轻拍了两下手:

“小伙子,干得不错,很快你就能赶上我了!”

100多年过去了,你洋大爷依然是你洋大爷。


最后,让我们记住这些敢于向中国医保局“亮剑”的外资医药企业:


他们用实际行动向中国患者发出宣言:

我们不是来做慈善的,我们是真的真的真的,很想赚你们的钱。

当然你要问,肯定是研发费用高。

专利过期?我的疗效好,你看,医生都推荐,谁用谁知道。

患者?我有医生、主任、主委和指南在手,你用不起?

有人用得起。

精彩讨论

水墨云山2020-08-20 23:10

这种挑动民族主义情绪的雪球账号直接拉黑!

千锤百炼成神2020-08-20 23:01

国家最高采购价是12.86元,石药报出的价格是0.165元
这是人干的事吗?

DOCTLLH0722020-08-21 00:33

整篇文章都充斥着某某兵愤青的味道,在你眼里不识大体、不听话的统统系坏银,帝国主义都是害虫,只有你最红,最正。

水墨云山2020-08-20 23:06

人家的原研药不多赚点钱,怎么开发新药?你还真以为这些外企有国内药企好欺负?!

张晓达2020-08-20 22:58

这个很简单,其实调研一下,这些公司药品在他们本国和全世界卖的是什么价,如果比我们这边高,那也无可厚非,如果低很多,那就要问为什么了,有人能给出数据吗?拿了数据再骂人。

全部讨论

2020-08-20 23:10

这种挑动民族主义情绪的雪球账号直接拉黑!

国家最高采购价是12.86元,石药报出的价格是0.165元
这是人干的事吗?

2020-08-21 00:33

整篇文章都充斥着某某兵愤青的味道,在你眼里不识大体、不听话的统统系坏银,帝国主义都是害虫,只有你最红,最正。

2020-08-20 23:06

人家的原研药不多赚点钱,怎么开发新药?你还真以为这些外企有国内药企好欺负?!

2020-08-20 22:58

这个很简单,其实调研一下,这些公司药品在他们本国和全世界卖的是什么价,如果比我们这边高,那也无可厚非,如果低很多,那就要问为什么了,有人能给出数据吗?拿了数据再骂人。

2020-08-21 05:39

医药问题三言两语说不清,内幕很多。阿司匹林有几块钱一盒的,外资药企几十块一盒的,那效果真是天差地别,几块钱一盒的利润可以达到200%以上,外资某牌阿司匹林几十块钱一盒利润却只有小几块钱。有的东西不要用价格去衡量。

那几分钱生产的东西,不说药品,就是淀粉糊做的,也不止这个价吧,这样的东西能吃吗

2020-08-21 01:07

这种不看质量只看价格的做法最终会伤害到每一个人,不仅仅是药企,中标的也是一肚子苦水。

2020-08-21 00:21

楼主写那么多内容才五毛啊

抛开外资行为不说,但集采政策本身值得反思,到底终极目的是什么?一味追求降价恐怕只是短期目标,如果都是类似石药这种薄利多销甚至无利多销,哪里持久利润来研发新药。那只能是各种仿制药企和医保局在这自嗨,面对有专利保护的原研药,一样干着急。继续坐等专利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