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前后至少两起“假奶粉”事件:不深查涉事医生,孩子还会遭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彻查医生的潜在违规行为,才能挖出固体饮料在郴州的利益链条。

文:稿王 编辑:说不得

湖南郴州又出现了婴儿食用“假奶粉”而出现“大头娃娃”事件,不仅引发舆论关注,更是惊动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湖南省政府。

5月14日,《湖南日报》报道,湖南已经责成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郴州市组成调查组,彻查涉事商家。与此同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也下令彻查。

事情的起因,是有孩子家长投诉,他们在一家名为“爱婴坊母婴店”的连锁店购买一款名叫“倍氨敏的”所谓“奶粉”,孩子长期食用后出现了类似“大头娃娃”的症状,经确诊为佝偻病。

佝偻病是因为婴幼儿维生素D摄入不足,引发全身骨骼病变的一种营养性疾病。2003年“三鹿奶粉”事件中,因为食用的奶粉中含大量无法消化的三聚氰胺,好多婴儿也出现了佝偻病,造成终生的残疾。

如今,又是因为食用疑似“假奶粉”,又出现了一批佝偻病患儿,17年前的“三鹿”魔影再次重现,难怪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但是,这一次郴州婴儿食用的并非掺假的奶粉,“倍氨敏”是一种蛋白固体饮料,是普通食品。因此商家和厂家言之凿凿称:产品并没有质量问题!

这并不是湖南郴州发生的第一起因食用蛋白固体饮料而导致“大头娃娃”的事件。

一款普通食品,是怎么让大批孩子的家长趋之若鹜去购买的?这背后的利益链条触目惊心。

1

先来看看这个叫“倍氨敏”的“假奶粉”。

倍氨敏并不是国家批准上市的婴儿配方奶粉,而是一种固体饮料,即老百姓俗称的“冲剂”。这只是一款蛋白型冲剂,离婴儿配方奶粉的标准还很远,也不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然而很多患病孩子的家长却说:他们在购买时,销售人员没有跟他们说这是固体饮料,而都说是奶粉。在湖南经视采访时,家长说,销售人员在推销时称:“这是店里卖的最好的奶粉,过敏宝宝都在食用。”

三鹿事件后,国家逐步着手开始对婴儿配方奶粉严管。2016年6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标志着中国开始参照药品的管理模式,对婴儿配方奶粉的生产、销售、广告推广的环节进行监管。

自那以后,国内婴儿配方奶粉市场风清气正,没有出现过产品质量问题。

大家都知道,婴幼儿肠道屏障发育不成熟、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容易对食物产生过敏。患儿家长所说的宝宝“过敏“,不是奶粉质量引起的,而是指婴儿对奶粉中的牛奶蛋白过敏。

宝宝吃奶粉过敏,自然就要寻找替代品。打开搜索引擎,输入“牛奶过敏“,能找到很多解决方案,如母乳喂养、换奶粉等。

而“氨基酸奶粉”也是一种解决方案。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在人体内也要先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将牛奶蛋白先分解成氨基酸,既不破坏其营养成分,又解决了蛋白过敏的问题。

郴州的患儿家长在视频中就说:“医生建议家长购买氨基酸奶粉给孩子食用。”于是他们去了爱婴坊,在销售人员推荐下买了倍氨敏。

氨基酸奶粉属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被关注较少。其实,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比婴儿配方奶粉更早列入的严管范围。2016年3月,《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就出台了,同样是参照药品监管。

目前,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上能查到的“特医食品”批号约为30个,除了雅培美赞臣雀巢等进口品牌外,贝因美、圣元等国产品牌也在其中。

但郴州患儿所食用的“倍氨敏”并不在其中。这样一款普通食品,被包装成有特殊医学功能的“奶粉”,导致了多名婴儿患病。

2

在“倍氨敏”之前,郴州还发生一起类似案例。

2020年3月30日,湖南最有影响力的红网上,有三位家长反映,从2019年开始经郴州儿童医院医生推荐,她们在郴州第一人民医院对面的“妈仔谷母婴店”里,买了名为“舒儿呔”的固体饮料,误作特医食品给牛奶过敏的婴儿食用,导致出现“大头娃娃”的现象。

两起出现在郴州的案例,不同品牌的“假奶粉”,却经过相似的“医生建议”渠道进行销售,这背后很难说没有联系。

对于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国内并没有详尽的统计结论。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胡燕黎和海武发表论文称,中国部分城市的研究显示,0~3岁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患病率约为0.83%~3.5%。

郴州是一个43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人口出生率在1.36%左右。无奈完全依靠奶粉喂养的婴儿,比例本身就不高,郴州全市真正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幼儿每年数量相当有限。

医生的推荐显然推动了家长进行购买。在上述“舒儿呔”的案例中,郴州市儿童医院的医生曾开具处方推荐“舒儿呔”,处方落款是儿童医院住院部一楼的“便民药房”。

处方单上开出了普通食品,这样讽刺的事情竟然真的发生了。事后院方曾公开向患儿家长道歉,“澎湃新闻”报道过此事。

郴州市儿童医院隶属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当地俗称第一人民医院“北院”,是湘南地区唯一的儿童专科医院。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911年,是郴州最大的医疗机构。2018年,医院决算报告显示,全年收入26.84亿元,其中经营性收入为0,表明其非营利性。

医院非营利,医生却有着营利的手法。

2019年7月,郴州市纪委在巡察中发现,除了违规开设“便民药房”以外,郴州一院存在医生“建议患者到院外购买高价药品、器械、耗材”的现象。

推荐患者到指定地点购买,这是部分医务人员常用的“营利”手段之一。而在郴州一院,医生们对这一手法应该玩得挺熟,否则不会招致纪委的关注。

“舒儿呔”至少就通过医院便民药房,以及妈仔谷母婴店两个院外销售渠道。而此次在爱婴坊出售的“倍氨敏”,患者家长也描述过,是“医生建议”,但未披露是哪家医院的医生。

媒体报道中,“倍氨敏”固体饮料300多元一桶,和很多外资品牌的真正“氨基酸奶粉”价格相当。这中间利润可想而知,相信不全是母婴店老板赚去了。

但从目前的处理进展来看,涉事的郴州永兴县市场监管局、县卫健局等都将矛头对准了卖出“倍氨敏”的爱婴坊母婴店。

永兴县纪委表示:暂未发现有医院和医生参与事件。

很难想象,没有医生的强力推荐,患儿家长会死心塌地的听销售人员劝导,花正规“特医食品”的高价,买一款固体饮料,有的一吃好几年,直到出现佝偻病症状才醒悟过来。

避重就轻,光打击销售商,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彻查医生的潜在违规行为,才能挖出多款固体饮料在郴州的利益链条。

在疫情期间,我们看到白衣天使不顾生死一往无前。但在很多医疗腐败案例中,我们也看到他们披着白大褂,利用患者的无知、焦心与信任,干着天底下最黑暗的事情。作为一个整体,他们并不全是那么光鲜。

如果不挖根,“大头娃娃”的悲剧还会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