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米勒的投资逻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价值投资听得很多,几乎每个人都知道这个词,但是不同人的理解却是大相径庭,多了解投资大师的看法,对于正确的理解概念无疑是有莫大裨益,这次跟着吴军老师的课程,了解一下传奇基金经理比尔·米勒(Bill Miller)的投资逻辑。

比尔∙米勒属于股神级的人物,这个名字你可能不一定熟悉,他所管理的基金,莱格·曼森的价值信托基金(Legg Mason Value Trust)你也未必听说过,但是这只基金从1991年起,连续15年战胜标普500指数,这个纪录至今没有人能打破。要知道2/3的基金一年内的回报不如标普500指数,80%的基金三年的回报不如这个指数,而能连续三年的回报超过标普500的,更是少得可怜。在历史上,价值信托曾经是雅虎亚马逊,和Google这些快速成长的科技巨头最大的股东之一,它一度持有Google 6%的股票。这也说明米勒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不是靠运气,而是靠水平。

比尔·米勒的投资秘诀可以总结为三点: 1、投资其实是寻找具有所谓“最大价值”的公司,这些公司可以创造未来。 2、什么东西贵还是不贵,不能看价格,而要看它们值不值那个钱,如果没有“最大价值”,即使看似便宜,也不要捡。 3、所谓分散风险,其实就是要让自己的投资具有互补性。具体到米勒的基金,它不仅仅强调在不同公司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保持多样性,还按照不同的衡量标准保持多样性,因为衡量标准本身也不是一件确定的事情。

首先,关于公司的价值上,米勒的投资关注点是未来能够有几十年发展,并且取代现有的某些产业,成为经济支柱的那些产业。而在那些产业中,米勒只投资领头羊。米勒被投资界关注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率先投资了互联网,特别是雅虎公司,到了90年代末,他重仓了大家当时将信将疑的亚马逊公司。

当时,无论是雅虎,还是亚马逊,根据巴菲特的理论都不值得投资,即使根据彼得∙林奇的方法考虑了成长率,也不值得投,因为它们根本没有利润,而且没有人知道它们什么时候可以盈利。那么为什么米勒会投资那些公司呢? 因为他觉得那些公司有内在的价值值得他投资。因此,米勒也称自己为价值投资者 ,这也是为什么他投资的明明是成长型股票,却称自己的基金为价值信托的原因。当然,他所说的价值投资,和巴菲特完全不同,他看重的不是现金流和短期内产生利润的能力。那么在米勒眼中,什么是价值投资呢?

米勒讲,价值投资就是找到(一个公司)最有用的价值,而不是根据财务指标来判断它们是否太贵,或者很便宜。有些人觉得,价值型公司(比如那些利润高的蓝筹股)便宜,因为PE值低,而成长型公司贵,因为PE值高。当然,也有些人的看法反过来。其实,一家公司属于所谓的价值型的,还是成长型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家公司里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 以雅虎为例,米勒认为它最大的价值(Best Value)是代表了互联网时代(2005年之前确实如此);而对于亚马逊,他认为最大的价值是该公司代表了未来的商业。 米勒是最早提出亚马逊的市值一定能超过沃尔玛的人。今天,亚马逊的市值是沃尔玛的好几倍,但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亚马逊一年的营业额,还抵不上沃尔玛一个月盈利的零头,而且亚马逊的股价也是忽上忽下,但是米勒依然大量买入并长期持有。等到Google上市,他毫不犹豫地买下了Google 6%左右的股票,因为在他看来,Google具有自己最大的价值,就是所有人使用互联网的入口。 米勒讲的“最大价值”,其实和凯鹏华盈的约翰∙杜尔关注的一家公司改变世界的可能性是一致的。米勒认为,不是每家公司都存在“最大价值”。实际上,具有米勒所说的"最大价值"的公司通常最终改变了世界。米勒和杜尔只是在不同的领域(一个在二级市场,一个在一级市场)投资类似的公司而已,这可以讲是英雄所见略同。

其次,关于分散风险方面,通常我们讲,投资要分散风险,因此,很多人会买一大堆股票。但是你会发现,如果你买非常多的股票,一来管不过来,二来它们最后的结果其实和买股指基金差不多,不会更好。因此,无论是巴菲特、林奇,还是米勒其实都是重仓那些他们喜欢的股票。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到分散风险呢?

米勒讲,“我们不仅要拥有那些基本面完全不同的股票,而且要拥有(各种)在不同估值体系下有价值的股票,既包括高PE值的成长型股票,也包括低PE值的保值股票。大部分投资人只关注一类股票,比如有的专门做(股息很高的)保值型股票,有人专门做快速成长,但是PE值很高的股票。但是,很少有人根据不同的估值体系做多样化的投资。不论是哪一种估值体系中的股票,我们买它们的理由都一样,就是它们有价值,而且被低估了”。

比尔·米勒对价值投资的理解,想必和很多人都不一样,但是仔细想来却是很有道理,值得反复体会。

另外,在2007-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比尔·米勒因为抄底失败,可谓一夜回到解放前,所以,即便是久经沙场的投资大师,也可能翻车,也提醒我们永远都不要忘记市场的巨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