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投入很大部分以利润分红的方式支付,所以华为的净利润要扣除这部分话,实际积累非常有限
一、净利润规模与增速对比
1. 绝对规模优势明显
贵州茅台2024年预计净利润达857亿元(+14.67%),远超华为的625亿和比亚迪的402亿。从绝对值看,茅台仍是中国最赚钱的企业之一。即使比亚迪通过调整研发费用化率提升报表利润至900亿,其实际盈利能力仍依赖汽车销量和毛利率提升,而茅台的高净利率(约50%)具备天然优势。
2. 增速差异反映行业属性
茅台净利润增速(约15%)低于比亚迪(34%)和华为(未披露具体利润增速,但营收增速22.4%),但符合消费品的稳健特征。科技企业的高增长依托技术迭代和全球化扩张,而茅台的增长更多依赖产品结构升级(如生肖酒、精品酒)和直销渠道优化(2024年直销占比超45%)。这种差异源于行业特性,而非企业能力优劣。
---
二、茅台净利润的可持续性与天花板
1. 增长驱动因素仍存
- 产能释放:茅台基酒产能通过技改项目持续提升,预计2025年可供销量增加,支撑收入增长。
- 价格带拓展:通过开发750ml(餐饮渠道)、400ml(国际市场)等新品,以及非标产品(如陈年茅台)占比提升,可对冲飞天茅台提价受限的影响。
- 系列酒发力:2024年系列酒收入246亿(+29.4%),成为第二增长极,长期或贡献30%以上收入。
2. 潜在风险与瓶颈
- 政策风险:消费税改革若落地(如从价税率提升至15%),可能直接压缩净利率。
- 需求天花板:高端白酒消费群体相对稳定,渗透率提升空间有限,需依赖客单价增长而非销量扩张。
- 估值约束:当前PE约30倍已反映部分增长预期,若增速放缓至10%以下,估值可能承压。
---
三、与科技巨头的商业模式对比
1. 护城河差异
茅台依赖品牌壁垒和稀缺性,需求刚性且抗周期性强;华为和比亚迪则需持续高研发投入(华为研发占比20.8%,比亚迪研发费用542亿)以维持技术领先。茅台的低负债率(14%)和现金流优势(经营现金流远超净利润)使其财务风险更低。
2. 增长逻辑不同
- 茅台:通过存量市场提价和结构性升级实现增长,增速稳定但难爆发。
- 华为/比亚迪:依赖增量市场开拓(如比亚迪海外销量占比提升至25%)和技术代际差(如华为5.5G、比亚迪智驾),增长空间大但波动性强。
---
四、结论:茅台未落伍,但增长模式分化
1. 净利润天花板尚未到来
茅台通过产品创新和渠道改革,未来五年净利润有望以10%-15%的CAGR增长,2028年或达1250-1400亿。尽管增速不及科技企业,但其高确定性在宏观经济波动中更具防御性。
2. 行业比较需分类看待
科技企业的成长性来源于技术颠覆和全球化,而茅台的价值在于永续经营能力和现金流质量。若以“现金流折现模型”衡量,茅台的增长天花板远未触及;但若以“颠覆性创新潜力”为标准,其想象空间则弱于华为和比亚迪。
综上,贵州茅台在盈利能力上仍是中国企业的标杆,其净利润的“天花板”更多是行业成熟期的自然结果,而非竞争力衰退的体现。与华为、比亚迪的对比,本质是“存量优化”与“增量创造”两种商业模式的差异,三者分别代表了消费品与科技领域的顶尖水平。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华为的研发费用水分巨大。
1799亿的研发投入很多都是无效投入,主要是偏高的人员工资,随便一个人的工资都计入到研发费用去了。这里有一个隐患,华为变得越来越美国公司化,问题是,美国公司的这种方式本来就有漏洞,现在正面临中国公司的激烈竞争,在并不太好的市场前景面前,高额的研发费用是不是有点像地产公司高价屯的地,随时都有暴雷的风险呢?
根据华为与比亚迪2024年的财报数据对比,结合贵州茅台的财务表现及行业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茅台是否面临净利润天花板的问题:
一、净利润规模与增速对比
1. 绝对规模优势明显
贵州茅台2024年预计净利润达857亿元(+14.67%),远超华为的625亿和比亚迪的402亿。从绝对值看,茅台仍是中国最赚钱的企业之一。即使比亚迪通过调整研发费用化率提升报表利润至900亿,其实际盈利能力仍依赖汽车销量和毛利率提升,而茅台的高净利率(约50%)具备天然优势。
2. 增速差异反映行业属性
茅台净利润增速(约15%)低于比亚迪(34%)和华为(未披露具体利润增速,但营收增速22.4%),但符合消费品的稳健特征。科技企业的高增长依托技术迭代和全球化扩张,而茅台的增长更多依赖产品结构升级(如生肖酒、精品酒)和直销渠道优化(2024年直销占比超45%)。这种差异源于行业特性,而非企业能力优劣。
---
二、茅台净利润的可持续性与天花板
1. 增长驱动因素仍存
- 产能释放:茅台基酒产能通过技改项目持续提升,预计2025年可供销量增加,支撑收入增长。
- 价格带拓展:通过开发750ml(餐饮渠道)、400ml(国际市场)等新品,以及非标产品(如陈年茅台)占比提升,可对冲飞天茅台提价受限的影响。
- 系列酒发力:2024年系列酒收入246亿(+29.4%),成为第二增长极,长期或贡献30%以上收入。
2. 潜在风险与瓶颈
- 政策风险:消费税改革若落地(如从价税率提升至15%),可能直接压缩净利率。
- 需求天花板:高端白酒消费群体相对稳定,渗透率提升空间有限,需依赖客单价增长而非销量扩张。
- 估值约束:当前PE约30倍已反映部分增长预期,若增速放缓至10%以下,估值可能承压。
---
三、与科技巨头的商业模式对比
1. 护城河差异
茅台依赖品牌壁垒和稀缺性,需求刚性且抗周期性强;华为和比亚迪则需持续高研发投入(华为研发占比20.8%,比亚迪研发费用542亿)以维持技术领先。茅台的低负债率(14%)和现金流优势(经营现金流远超净利润)使其财务风险更低。
2. 增长逻辑不同
- 茅台:通过存量市场提价和结构性升级实现增长,增速稳定但难爆发。
- 华为/比亚迪:依赖增量市场开拓(如比亚迪海外销量占比提升至25%)和技术代际差(如华为5.5G、比亚迪智驾),增长空间大但波动性强。
---
四、结论:茅台未落伍,但增长模式分化
1. 净利润天花板尚未到来
茅台通过产品创新和渠道改革,未来五年净利润有望以10%-15%的CAGR增长,2028年或达1250-1400亿。尽管增速不及科技企业,但其高确定性在宏观经济波动中更具防御性。
2. 行业比较需分类看待
科技企业的成长性来源于技术颠覆和全球化,而茅台的价值在于永续经营能力和现金流质量。若以“现金流折现模型”衡量,茅台的增长天花板远未触及;但若以“颠覆性创新潜力”为标准,其想象空间则弱于华为和比亚迪。
综上,贵州茅台在盈利能力上仍是中国企业的标杆,其净利润的“天花板”更多是行业成熟期的自然结果,而非竞争力衰退的体现。与华为、比亚迪的对比,本质是“存量优化”与“增量创造”两种商业模式的差异,三者分别代表了消费品与科技领域的顶尖水平。
研发投入很大部分以利润分红的方式支付,所以华为的净利润要扣除这部分话,实际积累非常有限
华为缺乏学术带头人,科研投入产出比很低,工程师团队规模、实力,话语权与$比亚迪(SZ002594)$ 不在一个量级……华为2024年利润为625亿,比亚迪利润为402亿,初看华为的利润远超比亚迪,但如果比亚迪将542亿研发费用采用与华为同样的费用化率10.8%的话,比亚迪2024年报表利润,将超过华为,报表利润为900.64亿。
研发投入计算内容和方式不同,关键要看研发产出比,有些企业把小视频费用都会计入研发费用的
一个轻资产一个重资产,不必比较,一个员工100万人,带动多少家庭;一个多年高额税收,造福八方。本就不应该放一起。
华为研发费用高,主要是华为制造业务主要靠外包,其他人员大部分是研发岗,工资算入研发费用,而且华为员工薪酬也括内部虚拟股分红,这部分收入很高。根财报估算,研发费用中研发人员工资这部分应该在1000亿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