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雪 的讨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回复:17喜欢:23
挺有意思的春节见闻。 关于第11点,我发现,其实,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有了钱之后都想换一套更好的房子。 房子本身是美好生活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这一点,中西没区别,古今也没区别。

热门回复

具体来说,我们这个小县城的人,回老家建房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为了面子,也就是虚荣心

我家刚建的房子,盖的也不豪华,不是为了面子,更多的是根在那,对于我们这一代从小在那长大的人来说,老了还是希望回到山清水秀的地方去养老。

你说的特别对,其实在老家盖房子根本不实用,因为大家都在外面打工,没有办法回去住。房子建好不维护,再过20年也基本上不能住人了。

每个地方有所不同。。福建沿海农村的有些真的是几百年上千年前祖先就在当地定居了。即使有民国时期下南洋的前些年还回来认祖归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福建农村根深蒂固。
还有现在小城市老城区太破,新城区又没完全修好各种基础设施和便利设施,所以居住舒适度还不如老家农村盖个3-5层的别墅小洋楼。。无非就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差,卫生条件比不上城区,楼间距之类的不够合理之类的。但是室内的居住面积和舒适度能碾压城里的非高档小区。
然后有些地方宗族化是几代人就是亲戚都住一起了,即使每一代都有个别走出去之类的,但是大体上都延续几代人了。

山清水秀的地方生病了咋办?

大病小病?小病本地三甲不够的话开车/动车去省城三甲。。大病的话直接在省城三甲甚至京沪看病的医院附近租房不就行了?
其实讨论医疗资源的集中与否好像重要性没教育资源那么高。。又不是经常性看病的人群,为何需要离医院很近?

有没有可能是为了修祖宅,百年之后老家可以有个地方办白事。

是这样,我家里就是这个因素,但是建着建着就远超预支,这里面就有虚荣心裹挟

你说的也有道理,农村形式也是很多种多样,有的地理条件就没那么好了。像我们那,空心化蛮严重的,离市区又很远很远,过年老家的房子一年住不到一个月。乡村也会萎缩的,我从小就见证学校的消亡,现在小孩子都去县城上学了。本地中学就1年级就快一个班了。感觉再过几十年,不少地方真的要荒了。

本质上是的,不过有钱无所谓吧,起码可以让当地工人有事做,打肿脸充胖子就没必要了。这个也像豪车属性一样,显示自己有实力有面子呗。假如我有200-300w闲钱我也会去弄一幢,不过这东西造了就是真消费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