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的饭否里 某种程度上藏着黄峥辞职的原因

发布于: 雪球转发:16回复:20喜欢:23

这是走马财经关于拼多多的第37篇文章,公众号后台回复拼多多,自动获取37篇文章合集,回复黄峥,自动获取黄峥21篇5万字公众号自述+采访稿。

3月17日,拼多多的年报路演直播中,我谈到过黄峥的辞职。

由于是直播节目,而且距离财报发布仅仅过去1个半小时,我当时仅仅来得及消化各种业务数据,尚且来不及看黄峥的股东信,只是在直播尾声里有观众提问,就顺口讲了几点。

第一,最核心的原因在于黄峥个人的经历、性格、价值观。他在求学的时候,本身就对基础科学、对创新、对科学研究很有兴趣,成为科学家是他的梦想。黄峥很喜欢美国企业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富兰克林,也就是被印在美元上面那位,这位老兄从商赚了大钱后搞科研,搞出了很多发明,其中避雷针就是他发明的。

第二,黄峥受他的老师段永平的影响非常大。段永平也是一开始做企业,做出了步步高,以及步步高系的手机品牌oppo、vivo等,后来他退出了公司的日常管理,把公司交给了信任的人去做,自己去做个人感兴趣的事情。段永平本人近日也在雪球上亲自下场评论,“我以前也当过CEO,卸任后公司成长了好多好多倍。”

第三,也跟行业越来越紧张的监管有关系。可能他个人,也需要去做一些切割,利益的切割以及身份的切割,这样的话更有利于拼多多这样一个平台,一个社会性的企业去发挥它应有的价值。而不是变成黄峥的个人财富的变现工具,所谓的追求首富的一个东西。

但是这件事情是值得展开说一说的,所以周末仍在想这件事。

无意中看到有人总结的王兴饭否,其中一条很有意思:

“作为CEO,我要为这个公司里发生的一切事情负责,我更要为这个公司里该发生但却没发生的事情负责。 ” 


我想所有人都应该理解,这段话里最有启发性的是后面一句,“我更要为这个公司里该发生但却没发生的事情负责。”

对于当下的拼多多来说,什么是该发生但却没发生的事情呢?

答案显而易见,就是成熟稳定的全产品线供应链。直白地说,就是海量的商品供应,高中低端,白牌的,品牌的各个品类商品。

拼多多在四季度用户量达到7.884亿,刚刚超越阿里,成为全球第一的电商用户平台。

中国网民大约也就10亿人,未来三五年,顶破天也就11亿人左右,电商用户的天花板估计也就是10亿消费者。

拼多多已经占有接近8亿,现在所有人都开始相信,拼多多搞定C端是没有问题的。

问题出在B端,商户侧,拼多多仍然没有搞定。当拼多多用户主要集中于四五亿下沉市场用户时,平台上主要由白牌商品组成是没有问题的。当拼多多用户已经来到8亿人,基本上就是全体中国目前电商用户群体的时候,如果平台上的商品仍然主要由白牌商品组成,或者说中高端品牌商品仍然不充分,这是一个问题。

这就是它“该发生但却没发生的事情”。

我不确定拼多多团队是否曾经幻想过这件事情会自然而然发生,随着用户不断增长,商户自然纷至沓来。

但是显然,事情没有如预期般一蹴而就。

显而易见的是,拼多多平台仍然在服饰鞋帽品类极其缺乏潮流个性化中高端品牌商品,其它的品类,中高端品牌的身影也略显单薄。

百亿补贴一定程度上能解决C端的信任问题,但是无法解决B端的信任问题,作为中高端品牌,我为什么要将自己的产品折价在一个平台出售?哪怕这笔钱是由平台方出,客观上也会影响品牌的调性和价格体系。如果不是亟需出货,品牌方是不愿意妥协的,而往往中高端优质品牌又不缺订单。

2020年,特斯拉和拼多多的公关大战为这一局面提供了最好的注脚。就像一面镜子,这件事情折射出中高端品牌们的顾忌,还有拼多多在中高端品牌供应链方面的急迫和尴尬。

很显然,拼多多并不愿意被动等待一个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结局。

它们也在做很多准备,也确实有不少中端大品牌直接入驻了拼多多,但仍然显著地不够。拼多多还在深耕农业,并推出了新品牌计划,希望通过平台日渐庞大的订单基础,培养出拼多多特色的新品牌来。

除此之外,拼多多还在2020年三季度开始推出了自营业务。

拼多多高管的话说,推出自营业务,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因为某些产品商家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

直白一点说,其实就是拼多多上面中高端产品品类商家供应不足,拼多多需要采用自采自销的方式,来满足平台越来越多的一二线中高端客户的需求。

有些品牌不是不愿意来吗?那么我就像京东一样,直接从做品牌的经销商开始,采购过来后直接卖给平台上的用户,你总没意见了吧。

仅仅过去三四个月,四季度自营业务的规模就达到了53.5亿的规模,占四季度GMV的0.9%左右。

自营会是解决中高端品牌不足的有效方式吗?并不是,这只是不得以而为之,一个过渡手段而已。

拼多多高管在解读四季报的时候回答分析师针对自营的提问如是说:“公司推出自营业务的原因是某些买家需求找不到卖家相匹配,因此我们需要暂时介入一下,以用户希望支付的价格满足他们的购买需求。这是个暂时的措施,公司无意扩展该业务,四季度自营业务对于交易额的贡献占比不足1%,未来也不会占比很大。”

因为用户已经来了,8亿消费者都在这里,如果你这里没有那些中高端品牌商品,那么这些人就不得不去别的平台消费,久而久之,辛苦花钱吸引来的用户就可能流失掉。所以当务之急是先有货,将他们先暂时留住。哪怕这种模式并不是最优解。

我猜测,一旦品牌方入驻,拼多多就会退出。因为做自营的话,从经销商开始,拿货成本一定没有做了十几年自营的京东低,也不可能有京东的体验好,物流的差距摆在那儿呢。更没有品牌方自己入驻来卖成本低。

而不论是百亿补贴、还是新品牌计划、抑或是农产品上行计划,都不可避免地会面临一个结局:跟现有的成熟平台京东阿里们抢商家资源。

虽然反垄断已经风声鹤唳,“二选一”应该会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对上游优质供应商的争夺仍然激烈,而且独家供应商将是持续存在的,反垄断不可能阻止品牌商为了自身利益主动选择独家平台,或者将更好的货源、资源给到竞品平台。

这种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2021年初,拼多多接二连三出现公关灾难,舆论非议排山倒海,公司为此不得不放弃签约的央视春晚赞助,这背后显然有竞争对手在推波助澜。

正如黄峥在致股东信里感叹:

“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甚至异化让我意识到这种传统的以规模和效率为主要导向的竞争是有其不可避免的问题的。要改变就必须在更底层、根本的问题上采取行动,要在核心科技和其基础理论上寻找答案。”

他也在随后表态:

“我作为创始人,跳脱出来去摸一摸10年后路上的石头,可能是比较适合的人选。如果还能结合我自身的兴趣,那就再好不过了。”

2018年,黄峥在接受《财经》杂志专访的时候,被问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作为CEO的本分是什么?

黄峥:我不是一个典型意义的CEO,我一是负责给公司输入价值观和文化,以及为员工树立人生理想;二是我管那些突然冒出来以前没遇到过,也不知道分配给谁的问题。

拼多多现在就面临着“以前没遇到过、也不知道分配给谁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供应链的底层问题,解决科技创新的问题。

如果黄峥退出日常经营后,能够在农业、生命科学领域做出成绩来,应用到生产和种植环节,那么确实是可以从源头上解决拼多多的优质商品供应问题的。

当然不是说拼多多这么大的平台靠着黄老板个人创造的新品满足用户需求,而是说他可能开发出新的种植技术,或是食品生产技术,进而开发出新一代更健康的食品,结合拼多多产地直发模式,为整个农业的发展树立标杆。

民以食为天,不要小看了人民群众对吃的关心程度。

一个褚橙品牌,几乎撑起了本来生活平台;网易未央猪,几乎撑起了大众对网易电商的美好想象。

而以黄峥出手就是一个亿美金资助母校浙江大学的大手笔来看,我们当然可以期待更多。

退一步说,以黄峥的个性,他确实不喜欢应酬社交,我们看看他这些年接受的采访次数,看看他在公众号里的文章应该能看出来。

根据腾讯深网的报道,还有我从拼多多内部接触到的信息,作为公司一把手,无论是CEO还是董事长,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公开活动压力,尤其是To G方面。

在行业监管越来越严格的局面下,让一个不喜欢处理这些事的天才大脑把时间花费在这些活动方面,确实是一种浪费。

所以,就让黄峥去处理那个本该发生但却没有发生的事情,纵观黄峥的职业生涯,你应该可以相信他。

最后,借用黄老板在接受《财经》专访中的一句话:

“最好的企业应该是不可比——你独特,使得别人没法跟你等量齐观的比。”

也许未来某一天,拼多多上也能出现一批独特的品牌,而黄峥可能是幕后最大的推手。

 $拼多多(PDD)$    $阿里巴巴(BABA)$    $美团-W(03690)$   

全部讨论

2021-03-23 03:34

传销模式的软件

2021-03-23 15:45

好文

2021-03-23 15:17

我喜欢这种文章

2021-03-23 12:25

被拼多多耽误的科学家最终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2021-03-23 07:52

感觉拼多多可以重点扶持像南极人这种产品,不断形成爆品

2021-03-23 05:31

黄峥

2021-03-23 02:44

黄峥曾说「阿里的苦难,拼多多一个也逃不掉」

2021-03-23 01:47

2021长篇励志炒股纪实小说《A股大时代》正在连载中,欢迎阅读我的拙作。

2021-03-23 00:58

自营的入口在哪呀。没找到

2021-03-22 22:06

黄峥在更底层、根本的问题上采取行动,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