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新三板之司南导航:凭什么吸引中国卫星导航总工程师加盟?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20喜欢:21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安福双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泛指所有卫星导航系统。目前为全球范围提供服务或建设目标是为全球范围提供服务的 GNSS 系统只有美国的 GPS、俄罗斯的 Glonass、欧洲的 Galileo 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作为中国独立自主的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初步建成,整个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这里面,会带来非常多的投资机会。

新三板的司南导航$司南导航(OC833972)$就是其中之一。

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股票代码:833972),2017年进入新三板创新层,是国内首家自主掌握高精度北斗/GNSS模块核心技术并成功实现规模化市场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全方位、多领域的高精度北斗/GNSS芯片、板卡、终端和系统解决方案。

2011 年-2018 年,中国卫星发射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8 年的发射数量更是达到 64 颗。卫星发射数量的快速增加,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卫星产业的发展。根据机构统计,2013 年-2017 年中国卫星产业产值从 1510 亿元增长至3318 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 21.7%,增速远高于全球。

卫星应用产业链可以划分为:

1 、 产业链 上游——卫星制造与发射;

2 、 产业链中游 ——地面终端系统的硬件制造、软件开发、地面运营;

3 、 产业链下游 ——使用卫星数据和信息为与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

我国上游卫星制造和发射,主要是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旗下的单位承担,虽然近几年,一些中科院、大学、民营公司通过微小卫星进入上游,但整体而言,卫星产业链上游技术含量高,垄断性强。

从种类与功能维度区分,卫星产业包括三类:通信卫星、 导航卫星、 遥感卫星。

通信卫星(communications satellite):用作无线电通信中继站的人造地球卫星。通信卫星通过转发无线电信号,实现卫星通信地球站之间或地球站与航天器之间的无线电通信。通信卫星可以传输电话、电报、传真、数据和电视等信息。

遥感卫星通过对地球系统或物体进行特定电磁波谱段的数字化成像观测, 进而获取观测对象多方面特征信息。公司涉及的遥感软件及服务,实现了诸如通用遥感图像处理功能,涵盖图像预处理、融合镶嵌、信息解译、空间建模、智能制图等全系列流程。

卫星导航是通过卫星按照多普勒测速、时间测距等理论方法,算出用户的位置,对地面、海洋、空中和空间用户进行定位,广泛用于政府部门业务管理、军队现代化、社会服务等领域。北斗系列卫星就属于导航卫星。

北斗方面,我国陆续投建北斗一号、二号、三号系统。截至目前,北斗三号系统共有35颗卫星在轨运行,2018年底已可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提供基本服务。北斗三号系统预计2020年全球组网,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北斗三号系统定位精度为2.5米至5米、测速精度为0.2米/秒、授时精度20纳秒,随着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使用,北斗还可提供米级、亚米级、分米级、甚至厘米级的服务。届时,北斗三号系统在性能指标上将赶上或超过GPS、伽利略系统以及格洛纳斯系统。

各级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陆续出台卫星及其应用产业的政策措施,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依据我国 2013 年出台的《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报告指出,要大力推动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快速发展,力争到 2020 年产业规模超过 4000 亿元,北斗产业规模要达到 2400 亿元。2018 年,中国卫星导航及相关产业的产值已经超过 3000 亿元。卫星导航产业的经济带动效应显著,其直接投入产出比约为 1:2,但与其相关的产业辐射产出高达 1:7 至 1:14。卫星导航产业成为继通信、互联网之后的,全球发展第三快的电子信息产业。

卫星导航应用产品及服务被广泛应用于精密测绘、自动驾驶及车联网、位移监测领域,并且在精准农业、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养老等领域的应用也迅速发展壮大,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该市场可分为军用与民用两类:一是军用市场,因国家战略安全需要,进入该领域的企业需要具备一定资质。同时导航军用领域门槛较高,并且军方采购的供应商相对较稳定,致使该市场竞争者数量有限。军用市场公司为北斗星通合众思壮等。

从产业链结构来看,北斗产业链要包括上游的基础元器件,中游的终端集成和系统集成以及下游的运营服务等。基础器件主要包括芯片、天线、板卡等,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产业自主可控最关键的部分;终端设备承载卫星导航定位功能,与用户体验相关,是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运营服务是未来时空服务发展的根本依托,是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手段。

根据《2019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在北斗产业链中 2018 年产业链各环节产值较2017 年均有明显提升,其中下游产值增长最快。中游和上游受到芯片、板卡、核心器件、终端设备价格下降的影响,产值增速较去年进一步放缓,在全产业链中占比仍然呈现下降趋势。上游产值在总产值中占比为 10.9%,其中,基础器件、基础软件和基础数据等环节的产值占比分别为 4.4%、2.1%和 4.4%;中游产值在总产值中的占比为 47.5%,其中,终端集成环节的产值占比为 34.6%,系统集成环节的占比为 12.9%;下游产值占比增长较快,由于终端集成环节竞争激烈,下游运营服务准入门槛相比较低,促使终端提供商向运营服务商转变,从而推动下游产业链快速发展,其产值在 2018 年总产值中占比为41.6%。

在具体上市标的中,出于产业链相对完整,增强自身整合能力与谈判话语权的考虑,很少有公司其业务只占据产业链某一环节,大多数公司的业务涵盖至少两个相邻的环节,部分公司也秉承着向整体方案解决商身份转变而逐步延伸自身业务链条。

上游产品主要包括基础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数据。其中基础器件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基础,是终端集成、系统集成等环节的重要支撑,主要包括芯片、天线、OEM 板卡等。

据统计,截至 2018 年底,国产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等基础产品销量已突破 7000 万片,国产高精度板卡和天线销量分别占国内市场份额的30%和 90%。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上游的芯片、板卡等是最为核心的环节,芯片、板卡的性能、功耗、尺寸等直接决定了其应用的前景。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国内中游产值占比最大,下游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相比较而言,国外运营服务在卫星导航产业的产值占比一半约为 60%,国内目前仅为 30%左右, 产业发展仍然处于早期阶段。考虑到共享单车等新兴应用服务不断涌现,带动北斗服务逐步进入大众市场,未来随着车联网、智慧城市、物联网等应用场景不断成熟,北斗运营服务成长前景巨大。

芯片领域

美国 GPS 系统发展较早,芯片方面有博通高通英特尔技术领先、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企业。欧洲有意法半导体(STMicro)、U-Blox、瑟福等全球领先的卫星导航芯片制造商。日本凭借其在电子、通信与信息等领域的优势,也形成了卫星导航芯片、天线、接收设备等卫星导航应用产业链。目前高通、博通、U-Blox、联发科等公司发布的最新芯

片功能中均支持北斗定位,如高通向我国大量销售的智能手机芯片都内置北斗、GPS 组合定位功能。考虑到国家安全和为国内企业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北斗系统 B1、B2、B3 中的军用 B3 频段不对外资企业开放权限。

国内北斗芯片国产化程度日益提高,不断突破研发瓶颈,规模化生产能力逐渐提升。2017 年 5 月,北斗星通发布和芯火鸟 Firebird 芯片,该芯片是全球最小尺寸的 28nmGNSS 射频基带一体化芯片,支持北斗、GPS、GLONASS、Galileo 多系统,低功耗、高性能。定位精度 2m,可做厘米级 RTK 解算,支持片上多传感器融合及航位推测。

2017 年 9 月,深圳华大北斗科技有限公司发布自主研发且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基带和射频一体化芯片,这是全球首颗支持新一代北斗三号信号体系的多系统多频高精度 SoC 芯片。这款超低功耗的第三代北斗芯片可以在无需地基增强的情况之下,实现亚米级(即精度可以达到一米以内)的定位精度,并且实现芯片级别的安全加密。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年底,北斗民用用户已达千万级;从北斗兼容机功能的终端年销售数量角度,2013-2015 年间已分别达到 135 万套、527 万套和 1326 万套,实现了数量级的增长,预计 2020 年我国北斗导航芯片市场规模可达 300 亿。

芯片方面,卫星导航设备中最重要就是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射频芯片负责接受和发射卫星信号,而基带芯片负责信号处理和解码。

国内提供射频芯片的上市公司包括振芯科技海格通信北斗星通;基带芯片的参与厂商更多,上市公司包括合众思壮华力创通、振芯科技、海格通信、北斗星通、司南导航

在价格方面,北斗芯片单价曾一直是制约北斗应用推广的最大瓶颈。得益于技术、工艺和产能的提升,国产北斗芯片的价格大幅度的下降。2012 年北斗开始提供商业服务时,一片民用级北斗芯片价格为 200 元至 300 元,当时 GPS 芯片单价仅为 30 元人民币左右。5 年后,北斗芯片单价已降至 1 美元以下,与 GPS 芯片持平。目前具备量产北斗芯片的公司包括海格通信振芯科技、和芯星通、合众思壮、复旦微电子、华大北斗等企业。

北斗芯片厂商目前每一家的实力都不能达到绝对垄断巨头地位,这种情况不符合芯片业的发展规律。未来芯片部分一定会出现强者恒强,占据大部分市场的情况,会有大量的整合与并购预期,集中化逐步提高。

北斗星通(有子公司和芯星通)成功研制国内第一款北斗射频芯片,在自研高精度板卡使用率超过 30%,2019 年有望达到 70%,因而有望成为龙头企业。

2018年12月27日,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及提供全球服务情况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召开。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正式发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案例(2018年12月)》,北斗星通旗下的和芯星通位列三项“第一推荐”。司南导航没有入选。

2020 年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组织完成了北斗全球系统高精度基础类产品-多模多频高精度天线(全球信号)、多模多频宽带射频芯片(全球信号)第一阶段招标工作。

司南导航在多模宽带射频芯片排名第一,天线排第二。可见,司南导航的进步速度很快。

不过,在芯片这个领域,总体上司南导航的领先性并不突出。

板卡领域

板卡是指可接收处理 GNSS 信号、直接用于 GNSS 用户终端制造的基础集成电路板,是高精度测量测绘领域的重要部件。板卡生产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环节,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巨大的资金投入,早期国内企业生产 RTK 主要购买 Trimble 的进口板卡,价格昂贵,占高精度接收机成本的比重在 30%以上。

根据《我国北斗产业链发展现状与趋势》,截至 2018年底,国产高精度板卡和天线已分别占据国内 30%和 90%市场份额。例如,上海司南导航突破了高精度北斗/GNSS 模块核心技术并实现了规模化市场应用,打破了一直以来 Trimble 和 NovAtel 公司对我国高精度 OEM 板卡的技术垄断,其研制的 AT200 拥有覆盖北斗 B1、B2、B3 以及 GPSL1L2 定位卫星系统信号接收能力,并内置了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适合各类北斗接收机使用。

板卡领域重点公司 :天宝 、诺瓦泰 、合众思壮北斗星通司南导航中海达华测导航

司南导航的板卡价格从600到3000元不等。

近年来,我国企业通过自研与并购等方式逐步获取核心板卡能力,如司南导航合众思壮等公司的板卡产品市场份额逐步提升。根据第八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国产高精度板卡占据国内 30%的市场份额,国产化程度提升,并输出到 70 余个国家和地区。国家规划 2020 年卫星导航产业 4000 亿,高精度产业占比 12%。假设板卡在高精度领域占据 10%的份额,高精度板卡有 40 亿的市场空间。

司南导航在板卡领域有领先优势。

天线领域

天线在基础元器件领域属于门槛较低的环节,已经可以做到完全自主化,目前国产天线销量已经占据国内市场 90%的份额。

综合看起来,司南导航在北斗上游环节的板卡领域有一定优势,在芯片和天线方面则很一般,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因此,司南导航虽然毛利率较高,但是由于研发投入巨大(22%)、销售费用非常高(近20%),侵蚀掉了利润,导致净利率只有7%左右。

行业领先公司中海达毛利率稍低一些,净利率则比司南导航高一些,但是总体上相差不大。

中游集成产品

中游产品指终端产品和系统集成产品,包括车载导航、航空航海 GNSS 设备、便携式导航终端。终端产品中的高性能专业产品主要应用于军工、测绘、授时等领域,对精度要求较高且价格昂贵;普通民用消费主要用于车辆监控、车辆导航、信息服务、个人跟踪、娱乐消费等领域。在军用方面,国产北斗二代军用终端定位精度已可达可达厘米级,在民用方面,北斗三代终端量产后有望逐步渗透卫星导航市场,实现导航自主可控。

据《2019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8 年我国卫星导航中游产品市场容量为 1433亿元,占比 47.5%,在产业链上中下游中占比最多。截至 2018 年底,国内卫星导航定位终端产品总销量突破 5.3 亿台,其中具有卫星导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销售量达到 3.9 亿台。汽车导航后装市场终端销量达到 400 万台,汽车导航前装市场终端销量达到 450 万台,各类监控终端销量在 500 万台左右,专业高精度接收机终端销量突破 16 万台(套)。终端设备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功率放大器、射频处理、低噪放、基带处理等模块,结构相对复杂,各个模块的元器件工艺和设计水平决定了终端产品在重量、体积以及性价比等方面能否符合客户实际使用的需求,关系到用户体验,是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

在终端产品的国际市场中,美国占据了卫星导航终端制造业的主导地位,天宝、佳明、苹果、贾瓦德等成为各自行业的领军企业。欧洲和日本在这个市场也有 Tomtom、诺基亚、索尼、TopconCo.等国际知名企业。

我国卫星导航终端市场中,军用终端由于对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高,技术和资质门槛较高,且不允许外企进入,因此孵化出了一批优秀的本土企业。目前,上市公司中进入北斗军用终端市场的有海格通信振芯科技中国卫星雷科防务、华力创通、合众思壮等。

司南导航生产的终端是民用产品。

终端产品可分为高性能专业产品和普通民用消费产品两大类。其中高性能专业产品主要应用于通信、军工、测绘、授时、海用、GIS、位移监测、机械控制等领域;普通民用消费主要用于车辆导航、信息服务、个人跟踪、娱乐消费、共享经济等领域。

在普通民用消费领域, 行业壁垒低,参与者众多,但 手机应用成熟化与汽车导航前装化降低个人消费者对单独位置服务终端 的 需求。随着手机导航定位功能的成熟,来自于 C 端的专用位置服务终端需求减弱。目前需求主要集中在细分人群如户外爱好者、海上渔民、幼儿等细分群体。

同时,随着汽车导航前装化比例的提升,我国汽车导航后装市场终端销量从 2015 年的 000 万台下降到2016 年的 800 万台,前装渗透率接近 20%,对后装市场造成一定程度的挤压,导致后装导航终端作为目前民用终端市场规模最大的细分领域(2016 年销售收入 176 亿)面临市场收缩的态势。

在民用领域,未 导航以及位置服务将更多得作为一项功能被集成到其他设备中,单独的位置服务终端市场规模将收缩。

高精度 GNSS 技术主要采用实时动态定位(RTK),也称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 系统由基准站、流动站和数据链组成,原理是取点位精度较高的首级控制点作为基准点,安置接收机作为参考站,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流动站接收机在接收卫星信号的同时还接收基准站上的观测数据,流动站手簿根据相对定位原理实时计算显示出三维坐标和测量精度,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精度,为各类新兴应用带来了可能。

司南导航的RTK价格从3500元到17660元不等。

目前,国内 RTK 市场增速主要源于工地开工率情况,技术升级方面主要是从全站仪到 RTK 的技术方案替代。当前国产化替代如火如荼,在这一领域国内逐渐掌握定价权。

下游运营服务

卫星导航下游运营是指为导航定位终端用户提供位置服务、监控、调度等运营服务,主要是不同行业客户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高精度需求将首先在行业应用爆发,随着无人驾驶和位置服务需求在消费端兴起,大众消费市场有望成为空间更大的市场。

在全球卫星导航产业中,运营服务的占比最大,而且是增长最快的部分,平均水平能达到 60%左右。在成熟国家,运营服务可以占到其导航产业的 70%以上,而根据中国卫星导航协会,在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中,2016 年运营服务占比仅为 31%,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从增速上看,2016 年、2015 年运营服务市场规模同比分别增长 51%、54%。

原因包括:各地公共位置服务平台需求增长,全国性综合服务运营商出现,同时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巨头也积极开拓位置服务业务。

北斗运营服务市场具备资质壁垒和规模效应。在我国国内从事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运营服务,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在取得“北斗系统运营服务许可证”后,方可开展业务。目前国内有 19 家企业具有正式许可证,有 70 家企业具有试验服务资质。运营服务的特点是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小,新增用户的边际成本低,所以行业具备规模效应。对于在运营服务中能够率先累积起一批客户并在后续的服务中由于网络效应快速地形成客户规模群的企业,有利于占领产业制高点。

因此,对于司南导航来说,其实下游的应用才是决胜之道。

目前,司南导航已经在测量测绘、无人机控制系统、智能交通、机械控制、精准农业、安全检测等多个领域展开具体应用。

中国移动2019年高精度卫星定位基准站集采结果(3.3亿的预算):中海达40%,司南导航30%、南方测绘20%、北斗星通10%。

可见,司南导航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面临着诸多有力竞争。

在2018年收入中,司南导航的主营收入来自于来自于下游运营(60%),其次是中游的终端(34%),上游收入占比仅为4.9%。

在2018年的研发项目中,主要的也是下游应用相关的项目。

在应用项目中,自动驾驶是重点方向。

2019年,上港集团、上汽集团、中国移动合力打造的上海洋山深水港智能重卡示范运营项目,启动了“5G+自动驾驶重卡”示范运营,成功实现了港区特定场景下的L4级自动驾驶、精确停车、自动化港机设备的交互以及东海大桥队列行驶。

作为全球首款量产型L3级自动驾驶乘用车,上汽荣威Marvel X能够实现“最后一公里”自主泊车功能——在低速无人驾驶环境下,Marvel X可以主动避障、自动导航到达指定的泊车位,完成自主泊车操作。在车主出发前,该车还能自动驾驶到指定唤车点,实现自主取车。

这两款智能驾驶项目,都使用了司南导航提供的北斗高精度设备。

得益于北斗产业的快速发展,司南导航在2019上半年营收和利润都实现了高速增长。

在2018年年报中,提出了目标:力争未来 3 年实现营业收入保持 30%以上的复合增长,利润保持 20%以上的复合增长。

目前看来,2018年已经达到,2019年大概率实现。这是司南导航一贯注重研发,聚焦于北斗导航行业带来的回报。

不过,由于客户是B端企业,运营周期、回款周期长,导致存货周转、应收周转很长,总资产周转率很低。

最终拉低了ROE,2018年才5%。希望在后期,公司推出面向C端的产品,改善这个状况。

公司的管理团队也非常专业。

实控人王永泉,男,1970 年 6 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博士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1993 年 7 月至 1996 年 8 月任职于常州大地测距仪厂,任开发部主任;1996 年 9 月至 2000 年 12 月就职于广州南方测绘仪器有限公司,任副总工程师;2001 年 1 月至 2003 年 2 月就职于广州中海达测绘仪器有限公司,任总工程师;2003 年 3 月至 2008 年 2 月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博士,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2008 年 2 月至 2012 年 1 月就职于上海华测导航技术有限公司,任总工程师;2012 年 3 月至 2012 年 9月就职于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任总工程师;2012 年 10 月至 2015 年 6 月就职于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任执行董事、总工程师;2015 年 6 月至今就职于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总工程师。

中海达、华测导航的业务和司南导航非常相似,因此王永泉应该非常熟悉这个行业,清晰的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和方向。

司南导航2012年才成立,短短几年产品已经非常有竞争力,全面覆盖产业链上中游,可见王总的能力非常强。

2018年,司南导航还新加入了一位副总理:张春领

张春领,男,1971 年 12 月 21 日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1990 年 9 月至 1994 年 7月,在南京理工大学学习,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本科学历;2000 年 9 月至 2004 年 7 月,在北京理工大学攻读在职硕士,兵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1994 年 7 月至 2003 年 8 月,就职于国内某研究所,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2003 年 8 月至 2008 年 1 月,就职于某机关部门,任秘书;2008 年 1 月至 2018 年 8 月,就职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历任项目主管、总工程师;2018 年 8 月至今,就职于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是负责北斗导航的政府机关,对北斗导航的各企业最熟悉。总工程师都加盟司南导航了,可见其对司南导航非常看好。这位业内资深人士的加盟,侧面印证了北斗导航的前景非常看好。

国外类似的企业Trimble, 股价从1990年上市当日的 1.79 美元,涨至 2018 年 10 月 31 日的 37.38 美元,涨幅近 20 倍,同期纳斯达克指数涨幅为 15 倍,大幅跑赢指数。目前 Trimble 市值已经达到 92.88 亿美金,毫无疑问是卫星导航定位领域的龙头企业。

司南导航作为国内的优秀企业,如果发展良好,市值达到100多亿完全是有可能的。

2019年假设30%的增速,则有近1300万的扣非净利润,对应当前13.14亿的市值,PE在100左右,静态估值偏高。不过,现在公司在快速发展阶段用PE估值不太合适。公司前段时间的定增价是19.68元,这个价格相对合理,但也比当前的股价便宜50%。

另外,如果和A股北斗星通222.71的PE比,看起来就没那么贵了。

从长期看,司南导航还是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毕竟,这个行业正处于爆发期,增长会非常快。

全部讨论

2020-03-27 16:55

更正下,文章中的 和芯星通 是 北斗星通的子公司,打错成中海达了。

2020-04-24 21:32

新基建北斗概念龙头$合众思壮(SZ002383)$

2020-04-19 13:23

有些信息不准确

2020-03-27 20:10

估值太高了吧

2020-03-27 19:45

PE是IOO倍吧?

感觉是在推北斗星通而不是司南导航,所有指标板块北斗星通在列,而且排名都靠前,和芯星通、杭州佳得利电子均为北斗星通全资子公司。

2020-03-27 17:45

写的不错,唯一有点错误的是和芯星通是北斗星通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