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扎--银行贷款利率下调为何就如此之难

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8回复:112喜欢:13

自元月23日武汉封城以来,已经过去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

全国人民自我隔离在家,社会生活与经济处于停滞状态。有效的隔离,隔绝了病毒,终于将一场近百年来最严重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这离上世纪1918-1919年曾经感染5亿人、造成2500万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正好相隔了一百年。

一个世纪的跨越,一种新的病毒又在人间肆虐。

如今,我们国内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而国外的疫情正在扩散蔓延。这又使疫情防控变成了防输入,这又使外贸瞬间将至冰点。

我们如同从冬眠中苏醒,这两个月的时光如同一场一场噩梦一场冰封。

苏醒的人们需要工作、需要收入,冬眠的企业需要订单需要消费。而这一切都是那么的急迫。

虽然我们是勤劳节俭的民族,虽然我们是喜欢储蓄的文化。

但是这房地产高速发展的二十年,已经让无数的居民背上了巨额的债务。有多少企业在为融资难融资贵发愁。

有多少人的辛勤劳作是为了每个月房贷而奔波,有多少企业是为了银行的利息而努力。

有多少人已经两个月没有收入,有多少企业已经两个月没有营业。而即使是这冰封的两月时光,贷款与利息却依然分文不少。

融资难融资贵,呼喊了一遍又一遍;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新闻在电视上听过了一次又一次。而LPR利润的下调在艰难的三月依然纹丝不动。

自去年11月以来,只有2月最艰难的时候,LPR利润一年期下调10个基点至4.05%,五年期下调5个基点至4.8%,杯水车薪。

我们从冬眠中苏醒,饥渴的眼神等待了一次又一次,望着那杯水,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我们理解货币政策的稳健,我们理解不能大水漫灌。然而为什么多次降准之后,为什么市场化利率改革之后,LPR下调却如此之难,融资贵的诉求却如此难以解决。

上市企业中,仅仅占比1%企业数量的银行,利润却占据了整体利润的近半。银行靠着丰厚的利差享受着超额的利润,却有多少企业是在为融资而奔波,是在为还银行利息而努力的拼搏。

居民收入中,我们有多少收入是为了还每个月的房贷利息。

这样,人们怎么敢去消费,没有消费企业又怎么能够生存。

我们理解央妈关于降息的审慎,但是我们真不理解市场化利率下调就那么的难、融资贵就一直如大山般的压制居民与企业的心中。

市场化是由供需两端决定,而现实是银行与企业供需两端完全不对等的地位,市场化利率完全由银行决定。

如今全国人民、绝大多数企业正经历着困难,正在为抗疫承受着代价而努力拼搏,为什么银行就一定要保持着他们丰厚的利差、巨额的利润?

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上证指数(SH000001)$

$中国平安(SH601318)$

$招商银行(SH600036)$

全部讨论

你没事看看银行的财报,好些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都降到接近10%了,算暴利行业吗?比茅台、格力、伊利、双汇差远了。现在的人们脑子简直有毛病,一会儿说银行坏账多要玩完,一会儿又让银行大出血补贴实体。那咋不让茅台、牛奶和猪肉、榨菜降价呢?银行也是企业,又不是公益慈善机构。

2020-03-28 08:13

既然是采用市场化的lpr报价机制,那就是由10几家代表银行根据自己的成本报价,而成本端(存款利率)却一直不采用市场化报价,也不降息,即:成本不降,银行怎么愿意降收入的利率价格呢

灵魂拷问:
为什么一定要借债?一定要上杠杆?
任何危机都是对杠杆的总清算。上了杠杆就跑快了吗?

2020-03-28 09:53

其实银行离破产也仅一步之遥

2020-03-28 09:51

看看同业隔夜拆借利率,近10年新低。春节之后央行放水泛滥在银行间淤积,货币在金融体系空转。简单说就是不缺钱,是传导机制出了问题。再看看最近的政治局会议,要疏通货币的传导机制,但这话已经喊了10多年了,还是老样子。

2020-03-28 08:42

因为银行的大股东是GOV.

2020-03-28 09:12

毕竟每次降息的结果基本上都是利好房地产,而借不到钱的小企业还是借不着!只要内需不足问题一天不解决,外需一降,我们国家的老百姓都会很难受的!

2020-03-28 08:21

你不想赔钱做买卖,却认为银行破产放贷是理所当然的?银行的利润看上去巨大,相对于他的资产也高不到哪,坏账率稍高一点就没利润了,这也是银行股估计低的原因。降息不是银行决定的,不是银行银行把钱赚走了。

2020-03-28 10:35

最近全球各国的利率调整统计可以看到,利率水平的高低简直就是发达与否的直接标志!天朝和委内瑞拉大约一个水平这定位还好意思吹什么,哎希望真有砖家拿出完整而真实的信息出来,敢做对比吗

2020-03-28 10:23

疫情抑制了消费,抑制了需求,造成借款人减少,这时降息的作用不大。没有借款人,利息降到零也没人借钱,没需求了。所以,消除疫情,释放需求,再采取措施促进经济的恢复,这个次序不能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