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德基金秦毅:用深度研究提高投资胜率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53回复:207喜欢:18


(作者:蓝鲸基金 祁和忠 裴利瑞)

管理百亿以上的巨额资金,年化回报率达到15%以上甚至更高。近几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A股市场已有一批优秀的年轻基金经理成长起来。依托扎实的高等教育背景,以及老一代资深基金经理的言传身教,他们已成为资本市场的中坚力量。

泓德基金的研究部总监秦毅,便是其中之一。

秦毅从燕园走来,物理学博士出身的他,却因为在读博期间选修了林毅夫老师的《中国经济专题》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兴趣,进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道。

随后,他陆续通过CFA考试并在2012年毕业后进入证券行业,先后在阳光资产管理公司、泓德基金从事行业研究、专户投资和公募基金管理。

“我很幸运的是,从入行至今,一路走来,总是能从能力很强的前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不断提高个人的能力,从而把握住公司快速发展的机会。”秦毅在采访中表示。

在阳光资产管理公司工作期间,时任研究总监周立杰教会了他如何建立完整的研究框架,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研究员;进入泓德基金后,资历深厚的公司投研总监王克玉,教会了他如何区分主要逻辑和次要逻辑,抓住决定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点;有20年资管经验的副总经理邬传雁,教会了他如何研究管理层,包括关注哪些维度,用什么研究框架等;总经理王德晓教会了他如何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投资,如何运用组合管理的思维去构建和调整股票组合。

从2015年6月开始管理专户,旋即遇到杠杆牛市泡沫破灭,接着又是2016年1月的熔断;2017年开始管理公募半年之后便迎来了2018年的熊市,秦毅的投资生涯谈不上顺风顺水,但他取得了出色的业绩,而且构建起了自己比较完整的投资框架。

据wind数据显示,秦毅现在共管理着5只基金,合计管理规模约142亿元。他从2018年12月27日起接手管理泓德泓华,截至2020年11月30日,该基金在他任期内的累计收益率为190.77%。

近日,蓝鲸财经对秦毅进行了专访,就他的成长经历、投资框架和后市展望等进行了交流。

动态优化风险收益比

问:今年以来,你对投资组合做了四次较大的调整:一是春节前减持航空、机场、食品饮料等板块;二是2月底增持医药、食品饮料等板块,进一步减持机场、航空;三是3月中下旬趁低位增持优质行业龙头;四是在二季度减持了高估值的食品、医药,增持了低估值的金融、地产、化工。请问能否详细谈谈你的操作逻辑?

秦毅:在日常投资的过程中,基金经理主要做两件事:一是按照一定标准选出符合要求的个股,构建投资组合;二是进行日常的投资组合管理,不断优化风险收益比。

优化组合风险收益比的方法主要有四点:

一是个股的评分和排序。我会站在当前时间点对个股进行综合评分,从行业、公司、估值三个层面,综合考虑它们的行业空间、商业模式、竞争壁垒、管理层、竞争优势、公司估值等因子,打出一个分数,然后按照分数从高到低排序,给予这些公司不同权重,从而形成投资组合。

在形成投资组合后,我会定期重新对组合进行检查和梳理,看排序是否需要调整。

在绝大部分时候,其实并不需要调整,只有在某些特殊时间点。比如今年6月底,医药与食品饮料的估值已经涨到历史性高位,而金融、地产、化工等顺周期股的估值很低,这时候减仓医药和消费,加仓顺周期,组合风险收益比就会得到优化;类似的,我们在国内疫情刚刚发生时减持了航空、机场、食品饮料等与内需相关的行业,2月底海外疫情爆发后进一步减持机场、航空,相应加仓了内需相关行业如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

这几次调整看起来是自上而下的过程,但其实是自下而上个股性价比的动态对比、重新排序。

二是行业分散。我会有意识地检查行业分布情况,尽量避免某一个大类行业持仓超过20%。分散是免费的午餐,只要做了行业分散,组合的风险收益比一定会得到优化。

三是仓位管理。我们只在一轮牛熊的过沉中才进行一次大的仓位管理,例如在2018年下半年熊市底部区域,我们把仓位加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如果不发生特别大的风险性事件,我们将在下一轮牛市出现明显泡沫时,再制定减仓规划并执行。

四是做一些看起来简单,但只要做了就能获得确定性收益的事情,比如定增、大宗交易替换等,或者在可转债的价格合适且转股溢价率很低甚至为零时,我会购买可转债,获得比购买股票更优的风险收益比;再比如,按照基金合同要求,组合里必须有5%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对于这5%的资产,我会买1年内到期的利率债,获取远高于活期存款的收益率。

基于深度研究的高胜率

问:面对这么多行业和公司,你如何确定自己的重点研究范围?

秦毅:在选股时,我会依托公司整个投研团队,使用一套完整的基本面分析框架,包括行业析、公司分析和估值分析:

行业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和空间、市场增长驱动力、行业景气周期、行业产业链、商业模式、竞争要素、竞争格局、供需关系等;公司分析包括管理层、竞争优势、成长空间、财务状况等的分析;估值分析包括绝对估值分析和相对估值分析。

在众多的关注因素中,我最关注的有四点:

一是行业空间是否足够大,因为只有大行业才能诞生大公司。

二是公司能否构筑较高的竞争壁垒,竞争壁垒比商业模式更重要,哪怕是一般的商业模式,只要能构筑起高壁垒,也可以成长为好公司。

比如制造业,它的门槛不高、竞争激烈,每年产品价格都会下降,只能以量补价,或者不断开发新产品,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行业。但即使这样,行业里依然诞生出了很强大的公司,因为它们构筑起了很高的竞争壁垒。

三是管理层,除了商业模式极好的行业如白酒、免税、机场等,其他绝大多数公司的管理层能决定公司未来的天花板。

四是估值。行业空间、竞争壁垒、管理层决定了这家公司是否优秀,而估值则决定了投资的时间点。我对估值的容忍度较高,好公司即使估值偏高一点也可以接受,但不会投有明显估值泡沫的好公司。

问:能不能具体讲一下,你是如何给公司进行估值和定价的? 

秦毅:第一方面看绝对估值。我们通过基本面框架的分析,建立公司的财务模型和预测,并使用自由现金流贴现进行估值。我们采用了一个比较高的贴现率,做公司自由现金流贴现,贴现出来的结果往往比市值偏低一些。但是在2018年下半年和2019年上半年,我们计算出来的很多公司的绝对估值要高于当时的市值;而在现在的时点,银行、地产、化工中好股票的绝对估值也高于市值。

做绝对估值的局限性是,只能对公司现有比较确定的业务进行估值。但在具体投资过程中,我们发现,近几年一些很优秀的公司在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业务,发展速度大幅超出市场预期。对于这些公司,今年计算出来的估值远高于2018年。

正是因为绝对估值模型存在这种不确定性,我们对优秀公司的估值容忍度就会比较高。

第二方面看估值的相对比较。我会对持仓中的公司进行反复的对比,包括同一行业的不同公司和不同行业的公司。在对比的过程中,我们在不断加深对于公司的认识和对估值的理解的同时,还会根据当前时间点的风险收益比调整排序。调整排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保证组合资产配置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公司基本面和估值的相对比较,对持仓的个股完成调整的过程。行业比较和公司比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光伏行业的集中度提高和一体化趋势

问:你从2018年末就开始布局光伏板块,能不能详细讲一下光伏行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未来趋势?

秦毅:由于较高的发电成本,历史上,光伏装机主要由补贴政策驱动,政策决定需求周期。整个光伏行业在历史上共经历了三次大的周期,都是由于补贴政策调整引发的行业洗牌:

第一轮大调整发生在2009年前后,受金融危机影响,各国财政收紧,代表国家西班牙大幅削减补贴政策,使得需求端增速大幅下降,叠加硅料产能增长,引发光伏行业第一轮严重产能过剩,多晶硅价格暴跌;

第二轮是2012年前后,欧洲对中国光伏企业提出“双反”调查,廉价的光伏产品无法进入欧洲市场,叠加欧洲补贴政策退坡,高成本抑制了市场需求,导致众多光伏企业宣告破产;

第三轮是2018年起,中国补贴政策退坡,起步较早的欧洲光伏市场已平价上网,2020年是中国实行光伏补贴的最后一年,明年以后中国也将实现平价上网。

一旦进入光伏平价上网时代,需求趋于稳定,行业大洗牌可能就很难再发生。

同时,光伏的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光伏产业的产品偏同质化,最后拼的是价格,在市场集中度提升过程中,公司的成本管控能力成为关键因素。在今年疫情冲击中,集中度的提升已经呈加速趋势。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点,近两年,光伏行业已经出现了一体化趋势。

今年3季度,组件的上游都在涨价,而组件价格却已在前两个季度在订单中锁定,导致组件难以赢利,只有既做硅片/电池片又做组件的企业仍能赚钱。这意味着,未来单一的硅片厂或组件厂会比较困难,因为如果只做单一环节,意味着你在产业链的话语权会大幅度削弱。

对于未来的光伏产业来说,一家公司需要拥有产业链中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环节才能生存下来。

问:在需求增长趋于稳定的同时,光伏行业是否还存在较大的技术迭代风险?

秦毅:对于科技含量不是很高的制造业来说,从10年的纬度看,主要有供给、需求和技术三个变量。

光伏行业的需求变量过去10年波动较大,未来会趋于趋定,而供给和技术这两个变量的风险依然存在,但可以通过跟踪研究予以控制和管理。

目前,硅片和组件环节的变量较小,而电池片的技术变量相对大一些。现在主要是PERK电池,未来将是HJT还是IBC或者其他技术路线,目前来看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问:对于明年的市场,你有怎样的预期?

秦毅:从全球角度看,尽管疫苗将获批上市,但是从获批到有足够的产能,再到较高的接种比例,这中间至少需要一年。因此,明年底前,海外疫情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影响会一直存在。而中国已经恢复得很好,受疫情影响而出现的大量产能缺口将继续转移到中国。

在中国经济恢复增长的确定性很高背景下,A股市场高估值板块和低估值板块间将呈收敛态势,投资者对明年收益率的预期预计降至5%至10%左右,不宜把近两年较高的收益率当作常态。

同时,从未来两至三年的纬度看,全球经济有望在明年底起恢复正常,而优质成长股在经过一年左右的估值消化后将重现具有吸引力的性价比。

在良好的基本面和流动性支持下,A股市场走出较大级别的牛市完全可以期待。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参与讨论拿悬赏】

[献花花]福利福利来喽~

社区卧虎藏龙,很多隐藏的投资高手活跃其中,这次来和小红聊聊秦毅所投资的行业里您最看好哪个?

球友们畅所欲言,欢迎各路投资高手留下见解~小红也要积极学习努力进步哦~

靓出你的干货和投资感触,小红挑选优质评论进行[心心]随机红包[心心]打赏哦~

评选规则:留言内容要具备价值性与可读性,留言内容所获得的“转发、评论、赞”数量也将作为评选依据;

评论用户在本次活动中向雪球提供的任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图表等)均应为您的原创,谢绝抄袭、剽窃。

【继续参与答题领红包哦】

泓德长盈组合带你瓜分10000元红包!

 #泓德长盈组合#   

 @躺赢君   @江涛   @Ricky   @明大教主   @Alex价值发现者   @认真的天马   @蛋卷基金    @今日话题   @球友福利   @金融见闻  

精彩讨论

木之维2020-12-07 19:24

感谢分享,我看好光伏行业的投资机会:
1、永不枯竭。
2、采集太阳能的地点的地理位置要求不高;相对而言,水电站或风电站对地理位置要求则比较高。
3、建立太阳能发电站所需的时间和成本都比水电站要低。
4、使用太阳能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是理想的绿色能源。但原料开采和生产光伏产品过程中也会消耗大量能源和造成污染 。
5、适用范围广,就算一般家庭也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
也因此,世界各国为了更有效地开采和使用太阳能,不断地发展着太阳能光伏组件技术,尽可能地利用这个“永不枯竭”的能源。

雨色沾衣2020-12-07 19:39

看完了,干货满满
我比较看好创新药,因为:
一是随着药品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释放鼓励创新信号,创新药审批周期大大缩短,创新药上市后回报丰厚,所以国内具有研发能力的创新药企不断涌现,相关上市公司二级市场股价表现也相当不错的,比如恒瑞医药、长春高新、复星医药等等;
二是医药行业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主要是基于需求刚性没有变化、医保基金收支增速稳定、医疗支出占比仍有提升空间,以及当前疫情带来的医药政策预期等;
三是“创新+科技”是大势所趋。行业结构的改变将会利好创新药企业,主要是因为政策支持下企业审评速度大大加快、辅助用药等快速退出腾出了市场空间、国家谈判目录常态化有助于创新企业的创新品种快速被纳入到国家支付体系等。
所以未来的产业格局是向创新转变,基于对“创新+升级”两大结构性方向的坚定看好,想要布局医药行业的投资者,创新药无疑是最佳标的。

全部讨论

2020-12-07 19:42

秦总提了很多行业,从估值弹性和目前市场情绪偏好讲,我更看好创新药,理由:
第一,创新药的预测性比较强。作为高科技产业,其临床试验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但是有别于互联网等科技企业,其竞争对手都是在桌面上。背后的主要因为,创新药是一个长周期的投资,所有药物需要通过漫长的临床试验。
这种竞争是可预测的,只要投资者足够的专注,制药领域的资本绕不开临床试验,永远绕不开以年为单位的时间,一个治疗领域大赚特赚的时候,外部资本只能干瞪眼。从新进入到收获可能是长达10年的时间,但是10年以后这个领域可以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也就是说领先者可以长期获得巨额收益而不受到新增资本的攻击。这也是创新药为什么长期回报这么高的奥秘之一。
第二,人们对药品的需求是无穷无尽的。纵观全球,基本上绝大部分国家的药品总开支都是在随着GDP不断的上涨。这是一个持续朝阳非周期性行业。即使是最近的4+7带量采购政策,其实就是一个再分配,结构调整的事件。药品消费总量并不会下降。结构调整反而会带来投资机会。
第三,制药行业天生无法垄断,不会有一个公司统治所有疾病。每个治疗领域都会出现很多有竞争力的公司。这个市场是如此的大,甚至一个单独的病都能成就一个世界巨头。比如:诺和诺德就专精糖尿病,目前市值1200亿美元。新基制药专攻一个多发性骨髓瘤最高都达到千亿级别。艾伯维基本就靠2个药物达到1400亿美元。吉利德靠肝病和艾滋病也是千亿级别的巨头。默克和百时美施贵宝靠一个PD1药物支持千亿市值。同时制药业又是海外IPO最活跃的板块,每年都有非常多黑科技小公司上市。国内来说,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创新药的研究发展,科创板的设置,意味投资者机会也会大幅增加的。

2020-12-07 12:02

秦毅所投资的行业里您最看好哪个?

最看好食品饮料板块。虽然疫情对今年消费需求整体而言可能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但高端酒的品牌、品质优势及大众白酒对价格带的有效定位,利好品牌白酒消费需求持续恢复、增长。疫情过后食品行业凭借自己抗风险能力较强的特点,收入恢复增速快。长期来看食品板块细分龙头未来将继续凭借自身优势不断抢占行业份额,实现集中度提升逻辑。

2020-12-07 11:17

#泓德长盈组合# 很有启发的一篇访谈,其中对基本面研究的关注点,完全和我日常关注的重点一致。 对光伏行业的看法也基本和我一致。从回答的简洁程度来看,基金经理是真的搞懂这些东西了。说的少,说明知道什么是重点,投资里,少比多难。同时对前面仓位管理的方法我也很认同,不赌风格,体系致胜。同时对明年收益的预期也和我类似。突然觉得散户未来在这个市场很难生存,现在这样厉害的基金经理和基金、机构太多了,这也是现在预期收益下降的原因吧。搞得很累,还没超额收益,有时候真的不如直接买基金,花管理费买生活了。

2020-12-08 13:31

秦总说的这个很值得学习!
综合考虑它们的行业空间、商业模式、竞争壁垒、管理层、竞争优势、公司估值等因子,给予不同权重,形成投资组合。@夏铁军

二是行业分散。避免某一个大类行业持仓超过20%。分散是免费的午餐,只要做了行业分散,组合的风险收益比一定会得到优化。@Foosen

三是仓位管理。在一轮牛熊的过沉中才进行一次大的仓位管理,例如在2018年下半年熊市底部区域,我们把仓位加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如果不发生特别大的风险性事件,我们将在下一轮牛市出现明显泡沫时,再制定减仓规划并执行。

四是做一些看起来简单,但只要做了就能获得确定性收益的事情,比如定增、大宗交易替换等,或者在可转债的价格合适且转股溢价率很低甚至为零时,我会购买可转债,获得比购买股票更优的风险收益比,值得买@米小满

2020-12-08 10:41

#泓德长盈组合# 
感谢分享,深有所得!
用深度研究提高投资胜率,说的太好了!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用到股市就是没有深研,很难持续盈利。
投资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我们要抱有学习的心态,努力获取最真实可靠的企业资讯,聆听板块行业的发展趋势,感知感想感觉去触摸买卖的真谛。
我还是很看好医药行业的,永远的朝阳!
消费升级是人类共同的期望,饮食、住宿,医疗等等都存在消费潜力,而疫情冲击不改消费板块长期走牛逻辑。板块整体的盈利一直以来都是比较稳定的,疫情的冲击造成的一小部分损失,大概只是改变了企业盈利的时间点,不会改变长期增长的趋势。其次,短期的冲击可能会有利于行业格局的优化,头部企业的竞争优势是有望进一步得到加强的。好的赛道,好的模式,精选赛道布局医药龙头,医药行业中长期稳健向上。

@夏铁军 @霹雳猴儿偷西瓜 @Foosen

2020-12-07 19:44

很好的文章,秦总监思路清晰,逻辑严谨,佩服
我看好创新药,对于医药板块的未来走势,由于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的医药行业,都是长牛股慢牛股的主要出产地,近期A股的波折并不会改变医药股的长期投资价值。目前医药行业整体的外部环境趋于稳定,部分龙头个股也处于增长前景愈发明朗的机遇期,对于板块和板块中的个股并不悲观。继续看好创新药产业链、高端专科药、医药医疗可选消费、连锁药店等子行业。
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创新药是医疗健康的未来。细分领域的创新药,科技含量高,空间大,一旦突破,必将带来丰厚的业绩回报。

2020-12-07 12:03

最看好医药板块。
从长赛道逻辑来看,医药板块主要看好两条主线:第一是医保之外可以自主选择的赛道,包括创新药及相关产业链;第二包括疫情相关的器械、检测、疫苗等,主要看好疫苗,其估值和成长性都有较好的空间。从创新的角度看,中国的医疗技术和制药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有差距,需要后起追上,所以医药板块永远有机会,要真正关注有创新能力的企业。

2020-12-07 11:41

#泓德长盈组合# 很感谢师兄的分享,我还是看好创新药赛道

公共卫生事件之下医药行业分化,创新药是未来不变的投资方向
从短期来看,当前公共卫生事件会对部分企业(包括一些核心资产)的Q1业绩产生扰动,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
1)患者客流量的变化对部分医疗服务企业的影响(短期冲击可能会较大,但具有一过性)。
2)公立医院大部分科室患者流量的减少对药品销售的影响,以及由于一些学术推广活动暂停而对新品放量的影响。
3)部分临床试验短期的搁置对CRO企业的影响等等。
从中期来看,这些影响都具有一过性。对于短期受到需求略有下降的企业而言,其影响只是暂时的。与其他消费品行业(如餐饮旅游、影视娱乐等)不同的是,医药产品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即部分服务和产品的需求可以推后,但很难消失,因为绝大部分相关疾病不会自愈,后续医疗需求有望再次释放出来),因此,对于全年的业绩影响,投资者需要保持理性、客观、也可以谨慎乐观(对于相当部分公司而言,下调幅度会比较有限)。
对于一些核心资产类的企业(如爱尔眼科、恒瑞医药、泰格医药、等),如果3-4月份由于一季度业绩预期的扰动导致阶段性的回调,从全年来看,大概率将是投资者中线布局的机会。
最后,从行业长期的变化看,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补齐公共卫生短板是长期的方向,这些可能会带来一部分新增需求,对此我们也必须保持关注,创新药产业链是最为利好的赛道之一。

2020-12-07 20:30

看好消费领域: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消费能力越来越强,所以说中国消费升级的潜力非常大。消费板块各个子赛道的龙头集中效应显著,所有的龙头估值都在提升,市场份额也在提升,速冻食品、休闲零食、乳制品、调味品等细分行业有望继续走出长牛走势。另外,民众对待财富的观念也开始由储蓄型逐渐向消费型转化,这样的转变,也是消费行业长期值得看好的重要原因。 



#泓德长盈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