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青少年,上海这家AI学习服务平台如何打动校内师生?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来源|多知

作者|王上

近一年来,一个面向青少年的AI开放平台受到师生的关注。它就是OpenInnoLab浦育平台。

OpenInnoLab浦育平台是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智能教育中心团队发布的一个一站式的AI学习服务平台,Slogan为坚持做「有用」的AI教育。

OpenInnoLab浦育平台为从事AI教育的教师以及AI科创的学生提供前沿的、多元的、易用的、连通的AI学习创作工具。

同时,OpenInnoLab浦育平台还配备了课程、实践案例以及科创活动,旨在普及和推广AI科技,并鼓励青少年应用AI工具进行科学探究与应用创新。

OpenInnoLab浦育平台于2022年9月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正式宣布上线,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7日,平台累计访问471w+次,注册用户10w+人,课程学习18w+次,项目总数19w+个,代码运行309.98w次。

OpenInnoLab浦育平台整个网站免费使用,且搭建了一个从学习到体验到应用再到活动等一整套体系,希望做到“高天花板低门槛”,适合学校老师和学生使用。

多知通过体验观察到,OpenInnoLab浦育平台将“有用”的理念发挥到极致,如AI体验有的并不是为了好玩,而是“有用”,鼓励用户创建自己的AI项目。

01

集“体验、训练、创作”于一体

在OpenInnoLab浦育平台首页,即可看到初始人工智能导引,四步玩转AI的介绍。其中,很多板块都提供了详细的视频讲解。

首先,讲解了什么是AI,从而延伸出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概念,还提到了风险与挑战、安全与伦理等问题。

在体验板块,OpenInnoLab浦育平台提供了非常丰富的AI体验,包括:文本分类、Magic Maker、Flappy Bird、涂鸦识别、姿态分类、图像分类、AI绘画、映月指挥家、成为表情包、3D人脸捕捉、手势分类等。

OpenInnoLab浦育平台还在上架最新的AI体验,如Flappy Bird和涂鸦识别,就是最新推出的。

这些功能有的可以直接使用,有的是玩游戏,有的是训练工具。

有的功能调用了其他家的大模型,比如AI绘画,由商汤·秒画提供技术支持。

多知体验了声音识别的功能“音乐指挥家”,通过移动身体,然后摄像头来识识别节奏,然后AI自动谱曲。这个和市面上很多需要提示词的那些AI音乐软件有很大的不同。小朋友在玩的过程中还锻炼了身体。

多知了解到,许多中小学的老师也在利用OpenInnoLab浦育平台的AI体验,让学生们从体验中了解人工智能的知识。

训练模块,比如,如何训练图像分类大模型?网站给出了教程讲解。首先是确定分类物品、图片预处理,然后进行图像分类模型训练,训练时按“上传图片-开始训练-评估模型-下载模型”的流程操作即可。

利用OpenInnoLab浦育平台上的各种训练模型,教师或者学生可以自主创建AI项目。

此前多知了解到,北京市新英才学校老师曾带领学生用OpenInnoLab浦育平台的图像分类模型训练出了属于自己学校的植物分类模型,学生拍照采集了学校所有的植物照片,形成了一个“植物库”,如果同学发现确定的植物,把植物相关元素拍照上传,AI即可识别。

而对于很多人来说,训练一个模型,最关键的是数据。为此,OpenInnoLab浦育平台还设立了数据集板块,相当于一个开源的代码库,使用者可以下载数据集使用,创作者也可以分享数据集。

为了鼓励用户自由创作AI项目,OpenInnoLab浦育平台还提供了Python等在线工具。

在创作板块,有一个创意积木工坊,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工具做游戏,比如“石头剪刀布”游戏。

在B站上,也有学生上传利用创意积木工坊做出了“姿态检测”实现风扇的控制。

创意积木工坊很适合学生做一些创意活动,其特点是无需安装编程软件,可在线编程,支持多种人工智能模块。

02

提供免费课程,创建积分体系

对于老师和AI初学者来说,课程必不可少。

OpenInnoLab浦育平台还提供了适合小学阶段、初中阶段以及高中阶段等多层次的课程,每个阶段课程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从课程来看,有的课程贴近生活,有比较强的实用性。

有的比较专业,涉及到AI的专业知识。

也有名师的精品课程,包含了具体的案例。

所有课程均有PPT和视频。

整体来看,课程涉及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自然语音处理、机器人控制等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OpenInnoLab浦育平台虽然是免费的,但是部分功能需要兑换积分才能使用,比如AI绘画、项目、数据集等。而OpenInnoLab浦育平台还创立了一套积分体系。比如,注册、邀请好友、学习课程、点赞/分享/引用课程、项目、数据集等都有积分奖励。

课程之外,OpenInnoLab浦育平台还提供了《人工智能基础》《人工智能启蒙》《人工智能入门》等读本,有的读本需要用户在有赞或者天猫上自行购买,有的直接提供了电子版。其中,《人工智能基础》读本由汤晓鸥、潘云鹤、姚期智三位科学家担纲主编,聚焦应用领域,贯穿核心模型、基本技术、应用及社会影响四个知识圈层。

03

“新一代人工智能教育生态圈”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推出OpenInnoLab浦育平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成立于2018年,是由上海市政府与清华、南大复旦、交大、同济等共同发起成立的研究机构。实验室覆盖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场景应用探索等多个方面,主要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技术等。实验室牵头科学家团队由汤晓鸥、姚期智、陈杰等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顶尖学者。

目前,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正在全方位展开对AI的布局,其中之一就是OpenInnoLab浦育平台。

据介绍,为了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教育生态圈,降低人工智能教育对师资和学生基础的高门槛要求,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浦育AI科创基地以上海为试点,聚焦各层次学校、不同学科背景的研发机构提供一套基于开源软硬件体系、面向人工智能交叉学科支持、支持产教融合的普适性人工智能教学实践平台,为人工智能的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完整的、全流程、全体系的在线沉浸式学习平台——OpenInnoLab浦育平台。

OpenInnoLab浦育平台还配套提供了OpenXLabEdu(简称 XEdu)开发和学习工具,这是基于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开源的AI工具集合OpenXLab的教育版,也是为中小学AI教育设计的一套完整的开发工具。这一工具面向模型推理,又内置各种常见的AI模型。

XEdu核心工具为计算机视觉库MMEdu、神经网络库BaseNN和传统机器学习库BaseML,以及数据处理工具BaseDT、可视化工具EasyDT、模型应用工具XEduhub等,覆盖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中可能运用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各个领域。

OpenInnoLab浦育平台希望中小学生能够真正的从知识到实践。

除了提供了AI开发工具,OpenInnoLab浦育平台还开展了面向青少年和师范生的系列人工智能创新能力培养活动。比如《2024年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活动》(仍在进行中),这是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单位主办的公益活动,官网发布了活动详细的指南,其中包括案例。

此前,在2023年,OpenInnoLab浦育平台还针对高校学生举办过AI未来夏令营,包括专题讲座、实践操作和项目合作等环节。

可以看到,OpenInnoLab浦育平台在有意识地普及人工智能知识和技能,让人工智能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科技,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很多学校正以此为契机,培育学生的智能思想和思维,增强他们智能创新意识和能力。

END

本文作者: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