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下的在线一对一教育之路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1年5月,学而思、 $新东方(EDU)$   等多家培训机构被处于顶格罚款。

2021年6月,教育部发文成立校外教培机构监管司。

2021年7月,北京、上海、武汉等多个城市发布通知,开办暑假托管班。

2021年7月,教育部推出“双减”在行动专栏, 北京780多家培训机构已纳入预付费资金监管。在线一对一教育行业,终是带着复杂心情走进了2021。

早年,伴随着 51Talk 赴美上市,一对一教育一时风光无限。少儿语培、K12辅导、素质教育……各个赛道、不同品类,大小明星企业冉冉上升,引人瞩目。尤其对很多身处K12学科辅导赛道、主营一对一教育的创业者而言,业务围绕中、高考刚需开展,曾处于一个赚钱红利的时代,而回看当下,毫无疑问,那个教育培训行业最容易赚钱的时代,结束了。

一对一模式的“内忧外患”

在线教育中,一对一模式因运营简单、无需组班、规模化复制速度最快的优势颇受资本家青睐。

但熟悉教育行业的人都知道,一对一模式因“三高”难题一直被诟病“规模不经济”。正如鲸媒体文章《一对一模式,真无解还是伪命题?》中所谈,一对一教育的“三高”难题,则指师资成本高、运营成本高、获客成本高。于一对一教育而言,一来老师薪酬成本难压缩,机构难以兼顾发展速度与师资数量和服务质量。二来与其他模式相比较,一对一教育,同等研发、师资、管理成本,运营成本等都位居高位。三来虽然一对一教育客单价高,但获客成本同样很高。红海之中,流量越来越贵,不论线上线下,盲目烧钱买量,极易导致爆雷。因此,“三高”成本重压下,一对一教育,一着不慎,险将崩盘。 #盘点#  

外患指的是政策重压,早在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提出线上校外培训机构不得超前教学、教师须持证上岗、收费上限不超60课时或3个月等要求。  

在进入2021年,监管愈发趋严。今年5月份,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众多知名课外补习机构被顶格处罚;6月15日,教育部正式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提出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在《双减》文件中,教育部还明确,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作业练习、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业。此外,教培行业的广告投放也受到了强力监管,以往在广告上大做文章以此来争夺生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这意味着以后教培机构的招生将主要靠口碑。

当然,在线一对一“内忧外患”的困境,也并非没有解法。 

在线教育一对一模式因其与线下辅导最为相似的体验,在K12教培的发展中成为了崛起速度最快的模式,并且教学效果更加容易检验。

根据中科院数据,在K12在线教育的多种班课模式中,47.3%的家长表示给孩子报班课时1对1是第一选择。这主要是因为1对1课堂可实施个性化教学,课堂互动性更强,教师在课堂对学生的监督程度更有效有关。

所以,在线一对一机构应该从后端的产品和服务入手。通过不断打磨产品质量,以及完善服务体系等方式提升用户满意度,进而让用户多次付费并帮助机构转介绍拉新。

除了打磨好后端产品和服务,在线一对一机构也可以通过扩科的方式打造更长的LTV(用户的生命周期价值),毕竟,教育行业是培养学生多方面健全发展,而且,续费、转介绍等指标也都需要更多的科目组合才能带来更好的数据表现。 #分析师研报#  

其次,一对一机构还可以通过扩龄的方式获得更多客流,要知道,不同年龄段的用户对产品的需求是存在差异化的,如果机构能尽量覆盖不容年龄分段用户的产品需求,无疑是将有效拉长LTV。

写在最后:

在面对“内忧外患”考验下,部分企业的破产便是行业发展中优胜劣汰的结果。

总而言之,沉下心来做内容、做品牌的机构,在政策监管下的教培市场也许会回暖,便将逆风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