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控股研究记录(十)——金融科技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7喜欢:3

01

Hello,大家好。

我是风影。

今天继续分享我对“腾讯控股”的观察和研究,供交流和记录之用。

【前情提要】

上篇文章,主要分享了我对腾讯“广告”业务的一些浅见。在经济形势良好、疫情影响较小的情况下,我预期未来三年左右的时间里,腾讯的网络广告业务,应有每年15%~20%左右的增长。

本篇开始,将分享为腾讯创造盈利的第三大业务——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

02

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西游记中的“沙和尚”】

公司2021年的财报显示,“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收入占总营收的31%,达到了1722亿元。

毛利率方面,相较于大哥和二哥略微逊色一些,仅有约30%左右。

2019年,“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第一次出现在腾讯的财报中。(此前归入“其他”项)如果把腾讯整家公司,比作去西天取经的众人。那么,“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就好比是沙和尚。作为团队的后辈,虽然“打怪”能力还不咋地,但未来潜力无限。

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又细分为两小块:

金融科技、企业服务。

今天,先来聊聊“金融科技”。

03

【“金融科技”是什么?】

2021的财报中,公司对“金融科技”的收入做了如下解释:

翻译成大家更好理解的语句,就是:

金融科技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微信支付”的手续费,“理财通”里理财产品及“微粒贷”等借贷服务的佣金。

这些收入,总共有多少呢?

虽然年报中,对金融科技和企业服务的收入没有进行细分,但我们仍然可以找到蛛丝马迹。

2019年,财报中有这么一句话:

云服务收入超过人民币170亿元。

而2019年,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的总收入,约为1000亿元。因此我们可以大致推断,金融科技的总收入,占“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里的比例,超过八成。

2019年,金融科技的收入就应该超过800亿了。按照过往的增速推断,2021年超过1000亿基本是确定的。

04

金融科技的核心:微信支付】

虽然腾讯金融科技的业务有很多,但我认为核心业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微信支付

根据2022年2月26日发布的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支付宝的市场份额高达49.9%,而微信支付的市场份额为40.7%,两者共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微信支付在行业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可能有朋友一下反应不过来:

微信支付,不都是免费的吗?我转账给别人,或者在商店里消费,也没付过手续费啊。那它怎么赚钱呢?

没错。如果是转账,或者作为消费者,是不需要支付手续费的。微信支付收取的手续费,主要体现在“提现”和“收款”上。

其中,前者被很多人诟病。

因为从微信钱包里提现到银行卡,需要收0.1%的手续费。这关乎到很多人的利益,感觉像收“买路钱”一样。然而,实际上这0.1%的手续费,基本都是给银行收走了,腾讯只是个跑腿的。

对此,马化腾曾在几年前解释过:

使用第三方软件消费并不会产生手续费,但转账成本高达千分之一,一个月平均高达3亿。

说白了,这0.1%的手续费,是银行问腾讯要的。

腾讯只是帮银行代收,甚至有时还要倒贴,但却平白无故背了个黑锅,惨!

而后者“收款”,才是微信支付的主要收入来源。商户通过微信收款,需要缴纳一定的手续费,大部分是0.6%。

当然,这0.6%也不全都能进腾讯的腰包。其中发卡行和清算机构要收走大部分,大约只有0.1%~0.2%左右留给腾讯。但不管怎么说,这也总比完全帮银行跑腿好太多了。

05

【微信支付的竞争力来自何方?】

说“微信支付”是金融科技的核心,倒不是因为它的市场份额大,毕竟这只是一个结果。背后真正的原因,附着于微信的粘性,所构建出的网络效应。

微信,作为一款国民级产品,人人都用。

这使得附着在微信上的支付功能,对用户来说,学习和使用成本非常低,可以快速传播。

还记得几年前,扫码支付刚刚开始流行的时候,我都还不怎么熟悉。没想到菜场的摊主,都在摊位摆上了二维码,全部支持微信支付。要知道,这些摊主基本都是当地的农民。连他们都能在第一时间学会用微信收款,可见其学习和使用成本之低。

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信支付,也就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商户使用微信收款。——这就是典型的网络效应。

要知道,同为第三方支付巨头的支付宝,起步比微信支付整整早了三年多。而如今,两款产品的市场份额差距已经越来越小,我认为背后“网络效应”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而相比之下,腾讯金融科技下的其他业务,比如理财产品的代销,以及借贷服务,我个人觉得则没什么突出的竞争力。

一来,微信无法给这些业务“赋能”。

决定理财产品申购情况的,主要是经济环境和股市行情,几乎没有人关注购买的平台。

二来,这些业务本身不具备“网络效应”。

理财、借贷等服务,需求都因人而异,互不影响。

END

总结一下:

腾讯旗下业务“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中,金融科技占收入的大头,预计八成以上。

其中,“微信支付”依附于微信之上,具备了网络效应,拥有很强的竞争力,能够在第三方支付领域占据半壁江山。但其本身的盈利能力,并不像大众想象的那么强,更多的是为整个社会带来便利。

代销理财产品、借贷等其它业务,我认为基本没什么核心竞争力。其在微信内的入口也藏的比较深,至少现阶段不是投资人应该关注的重点。

关于金融科技业务,就跟大家分享到这儿。

下篇内容,接着分享另一个子业务“企业服务”。

(未完待续……)

全部讨论

2022-09-28 11:00

这么好的文章居然没几个人看

2022-09-30 12:15

不过微信转账收手续费确实败路人好感,直到后来支付宝也开始收了...

不过才知道竟然是银行要收手续费?银行之间的转账提现都不用手续费了吧,不可思议,感觉像是传统银行行业对互联网支付的小小反抗。

说到这个网络效应,我觉得互联网支付市场份额最终很可能也就是和支付宝平分秋色吧--就是大家两种支付都用。这样想的话这块业务收入未来不是很有想象力,就是比较稳吧。

2022-09-30 12:02

就我自己的感觉而言,微信支付这个靠朋友和商家两边拉的网络效应还是可以的。我原本是支付宝重度用户,直到后来家人朋友转账都用微信,外面买东西商家都推荐微信,微信又出了零钱通,想想看我的钱放在微信还是支付宝我其实无所谓(货基利率都差不多)。于是从支付宝重度用户到了两者都用。

之前支付宝想做聊天功能虽然遭人诟病,但我想它也是看到了微信靠朋友联络的网络效应拉走了一部分用户的强大能力,想照样画葫芦有点急了。不过也不算完全拉走,因为很多人是两种支付都用的。

微信有一点让人感到很努力的地方是,非杭州地区的商户买卖支付方式都是微信支付偏多。外出旅游到西藏这种地方也是微信支付用的人更多。

2022-09-27 09:59

赞,微信零钱里沉淀的资金,腾讯是否可以使用?这是笔天量的资金,是否可以用来买大额定期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