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退退退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0

Costco奇葩的退换货政策是全球闻名的。有人会问,任由消费者随意退换货,Costco不会亏损吗?商家愿意吗?

事实是,用户满意度极高的同时,Costco的业绩也在稳定增长。无数商家仍在打破脑袋,希望挤进Costco的选品清单。

今年618期间,拼多多因为“客服宠粉”而冲上热搜。曾因“仅退款”政策在业界引起极大争议,而最终结果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涌入拼多多:拼多多的业绩持续高增长,商家也把拼多多视为最重要的销售渠道之一。

一家来自美国的传统零售企业,与一家来自中国的新型电商,他们的底层商业逻辑其实是一样的,而且比著名的亚马逊飞轮更先进、更朴实。

在美购物当“上帝”

总是听说美国当地的消费者退货很爽,因为一系列消费者保护法规和商家的竞争策略,让消费者退换商品的体验非常友好,完全没有负担。前不久在芝加哥住了一个多月,亲身体验到Costco在退货时的便利性,尝到了“消费者就是上帝”的滋味。

在国内,七天无理由退换乃至一个月的退货期已经比较常见,但是在美国除了极少的特价商品,绝大部分商家都会提供90天甚至是一年的无条件退换服务。也就是说,只要你对商品不满意,或者买回去不喜欢了,买的不合适,不管是吃的、穿的、用的,万物皆可退,且无需向商家解释理由,商家也根本不会为难消费者。

讲几个亲眼所见的小故事。

亲戚在超市买了一个小工具,回来发现用不了,但是小票丢了,而且因为忙,过了很长时间才去店里退,当时店员态度非常好,没有任何刁难,顺利退成。

还有一次亲戚带我们开车去一家比较偏的商场购物,有一个品牌店折扣力度非常大,我们一口气买了二三十件衣服。回来之后发现有两件穿上之后不好看,亲戚说不用跑回去退,可以在这个品牌离住处最近的店面去退。在美国,很多品牌都是可以跨店退换,真的非常方便。

亲戚搬了新家,装修有味,在亚马逊上网购了一台空气净化器,用了一个月后,家里基本上没异味了,净化器有些占地,就在网上点选退货,然后把产品送到楼下的一个UPS代收网点,很快完成了退货过程。

Costco以其极为宽松的退货政策而闻名,枯萎的植物或吃剩的鸡骨头都能退已经成了经典桥段。这一次我们体验了一把退面包(真心不好吃),退货过程很丝滑。据常年在Costco购物的亲戚介绍,你不需要有任何心理障碍,在这里没有不能退的,吃了一半的烤鸡、穿过的T恤、吃了几天觉得没效果的瓶装保健品,无需小票,只要带着会员卡和付款时的银行卡即可完成退货。

对于当地宽松的退货政策,懂懂有两点特别想说的:

第一,就是退货的“界面”,也就是客服或是店员非常Nice,从不会有意为难,总是乐呵呵地就给你办了退款流程;

第二,因为退起来很方便,所以买起来没负担。

比如看到一个大牌包包很喜欢,但价格很高,那就先买下来,回去用两天冷静冷静不想要了可以退,事实上是冷静之后依然很喜欢,就留下了;有一个很喜欢的品牌服装打折,试都不试先买回来十几件,反正回家试了之后不好看,可以去最近的连锁店退,不过最后还是一件没退全都留下了。在美国一个多月时间,去了五趟Costco,买了很多东西,包括带回国的各种保健品,只退过一次“难吃的面包”。

可见,如果消费者买东西不能随心所欲地退货,就会少了一层心理保障,买的时候难免有所顾虑。而当商家的售后非常完善,消费者买买买时就没有任何顾虑,更加松驰,这份“宠爱”无形中会放大消费力。

拼多多的宠粉逻辑

在海外市场,Costco的退货就是无敌般的存在。在国内,最宠粉的则是拼多多。今年618期间,拼多多客服因宠粉而冲上热搜,刷新了我们的认知。

买家Momo就被拼多多的官方客服“震撼”到了。他网购的面包有一包漏气,商家表示下次多给两包,这次就不解决了。他对这样的结果非常不满意,正准备开始battle,这时平台主动介入了:无需退货、赔偿4元,并且火速到帐。

网友“姣点”因为商品物美价优,越来越多的购物行为都转移到拼多多平台上。最近她买了一件内衣有污渍,但是商家表示是消费者的责任不予退货,“姣点”向拼多多客服求助,很快就得到了解决。“网购的原因一是便宜,二是省去很多口舌,好就留下,不满意就退,一直都觉得很方便,希望多多平台继续保持下去,我也会支持多多的。”

在知乎上,有一个关于“如何看待热搜「有被拼多多客服宠到」?”的讨论。

网友“李嗲”表示,自己被拼多多的真人客服打动,因为当下很多平台都是AI回复,消费者的感受如同“鬼打墙”,永远得不到满意的答复。比如“拦截快递”这件事,平台一般都不愿意涉及。而在拼多多,“李嗲”能得到真人客服的帮助,下错的单、下重的单,都能在官方客服的帮助下进行拦截。“不像某平台,非得跟商家谈崩了小二才介入仲裁,再多方举证,累都累死了。”在“李嗲”看来,拼多多客服简直比自己还在乎购物体验,在拼多多平台上有一种受宠感。

网上有很多拼多多宠粉的故事:遇到商家推诿,官方客服往往都会站位消费者;在拼多多退货可以包运费,其它平台则是交了会员费才有资格;售后策略对老人、偏远地区消费者的服务会有所倾斜,予以更多的关照;地广人稀的新疆,村与村的距离有几百公里,配送是社会性难题,拼多多率先实现了新疆包邮进村; “以旧换新”不仅保护消费者利益,拼多多还联合第三方服务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最便利的服务;甚至连平台的赔偿券有效期都是50年,权益给你,但绝不催你消费……

作为一个平台,拼多多不仅站位消费者,给用户最积极的反馈,同时也非常注意平台生态的建设,对商家有非常规范的管理,这种氛围下拼多多的商家对消费者也是越来越宠。

消费者小易在拼多多上买了件卫衣,由于自己的原因申请换货。但是在退货期间自己出了点儿问题,影响到了心情,店家不但没有催换,还一直在安慰他、送彩虹,当小易决定先退掉这一单的时候,店家欣然同意,并且为他祈祷祝福。虽然因为临时情况退掉了商品,但是整个过程却让小易对这个商家好感倍增,并且在小红书上向更多的网友推荐。“大家如果有需要卫衣或者卫衣外套的可以去看看,这样的商家一定发大财。”

售后越有保障,售前顾虑就越少。“剁椒鹿”表示,以前在其他平台会担心一些商品的质量问题,现在自己亲自用了以后才知道,拼多多对劣质商家也是毫不姑息的。拼多多对虚假物流、延迟发货的货品都会及时赔付。“仰仗拼多多的售后品质,我可以肆无忌惮的买买买。”

背后的逻辑:超越亚马逊飞轮

Costco拼多多是近年来被商界研究最多的两个样本。

Costco在线下的经营模式受到了无数大佬推崇: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将其视为“最值得学习的零售商”,股神巴菲特的拍档查理 · 芒格称之为“最想带进棺材的企业”;雷军阐述小米商业模式时反复提及Costco 。这家成立于1983年的零售巨头,几乎从未出现过颓势,一直处在稳步增长的道路上。而且近几年来在净利率、库存周转率、单店销售额、单店利润等指标上,其都远超沃尔玛

拼多多或许是当下中国互联网被研究得最多的电商企业。一方面,拼多多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消费者和供应商源源不断地涌入拼多多,让这个平台还远未看到天花板。

在研究拼多多商业模式时,有人调侃,有人吐槽,有人研究,但真正说清楚拼多多商业本质的几乎没有。比如去年的“特殊情况仅退款”制度在业界引起极大争议,看似拼多多被围剿,没想到不久后全行业开始跟进。拼多多成为那个“看不懂,学不会,追不上”的存在。

Costco拼多多有两个共同点:第一是实惠,第二是宠粉(服务)。本质都是消费者利益至上。

其实,很多企业都标榜“以消费者为中心”、“消费者是上帝”,但是真正在落地的时候,因为商业平衡或是短期利益,消费者的权益往往都会被部分阉割。

商业,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一切交易成立的基础都是客户需求,客户有需求才会有交易,才会产生经济价值。越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交易就会被无限放大。

拼多多宠粉会不会把消费者惯坏?会不会影响到商家的利益?这些问题一直都有争论。如果用商业的底层逻辑去分析,你就会发现这根本不是问题。从上面诸多的案例中可以看到,宽松的、慷慨的退货政策可以鼓励消费者消费,激发忠诚度。相反,如果一项政策增加了顾客退货的成本或不便利性,反而会损害零售商自身的利益。

根据PayPal委托于2023年8月发布的一份Happy Returns报告,大多数(81%)美国数字购物者在首次向商家购买前,都会查看其退货政策。根据Happy Returns的数据,超过一半(55%)的人表示,他们放弃购买是因为退货政策没有提供方便的退货选择。Wunderman Thompson在2023年4月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全球有36%的购物者表示,免费退货会鼓励他们直接从商家那里购物。

亚马逊飞轮”曾是业界推崇的商业模型:以实惠吸引更多的流量(消费者),流量吸引更多的商家,更丰富的商品带来更实惠的价格。

实惠,只是客户需求的一部分。如果把客户体验作为飞轮的起点,实惠、宠粉(服务)都是客户体验的一部分,那么这个飞轮的效应将被倍数放大。这就是Costco拼多多今天成功的秘籍。

事实上,整个行业都在进化,价格战不再是制胜法宝。作为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的飞轮也在不断丰满,起点由低价升级为用户体验。在中国,今年618的变化非常明显,价格战不再是主线,取消了预售制,也让消费者购物更便利。

今年的618,终于摒弃喧嚣,回归到最朴实的商业世界中。

全部讨论

06-18 18:18

其实现在拼多多已经有了迪士尼的感觉,让人愉悦。希望再加一把劲儿,把更多好商品引入进来,现在买很多价格高的或者衣服还是要去淘宝

06-18 19:49

咨询你一下好市多的退货损失是自己承担还是由供应商承担?这个是关键。拼多多的是由商家承担退货的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