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这事儿挺尴尬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煤价上涨是供给侧改革综合并发症所致,没有长期支撑逻辑

去产能高潮不退投资煤企股票就有看头,但要面对股价回调

内心来说,我不喜欢投资传统能源

要说我所持有的股票中,哪只最具备供给侧改革概念属性,那非中国神华莫属。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我最钟情于新能源汽车及相关技术概念股,这里面包括环保尤其是大气治理板块的股票,鉴于这种逻辑,我内心对传统能源实在没有好感。按理说,我不会触及这些传统能源股,无论是石油还是煤炭以及作为传统材料的钢铁。

回忆这两年,我依旧能够全数报出自己交易过的传统能源材料及相应设备开发器材等股,比如说抚顺特钢—当时行业唯一盈利的特种钢材上市公司,惠博普—正确来说它是属于页岩气开发技术上市公司(严格来说,页岩气并非传统能源领域),当然还有中石化,接下来就是中国神华。就持股规模来说,神华是最大的,在9月份它的持股规模就接近前五,与海康威视几乎一样,单股占总资产比重接近5%,平均持股成本14.68。我已经于17.1元的价格抛售40%,就近3个月新买入的股票来说,神华算是我交易最为成功的代表,一定程度上让我不那么尴尬(对于近3个月的交易表现来说,我觉得表现略显平淡)。很有可能,10月将成我今年第一个同期表现落后市场的月份。

题外话:为什么我认为本月操盘跑赢市场存在疑问?

我自己有清楚的答案,就市场来说:如果本月度最后上涨可观,那么债转股,煤炭股,PPP基建(或者说以一带一路概念影响的基建类股票)是大梁,这些股票规模大但标的数量不多(主力盘对大盘的拉升力度以一抵百十),所以一旦操盘者没有将大笔资产投入到这些股票中去,那么要跑赢大盘难度就很大,除非你在个股选择上有惊人的表现。我虽对债转股,煤炭股和基建有规划和投入,但买入速度和资产比例显然达不到应有的比重,同期其他领域的个股表现也不怎么样;再加上我的风格注定在个股选择上不太有主动型惊艳表现,那么被动落后也是正常的。目前,我也采取措施改变落后局势,我对全年12个月每月都胜过市场表现很感兴趣,比年度收益争取达到43%的过往3年平均复利收益水平(43%的年度收益今年也基本不可能实现)的兴趣大得多——最后是否本月反超市场待看。

煤市:供需短期失衡导致周期性价格波动的情况在去产能任务结束前将成为常态,不过情况严重度会历年减轻——煤价暴涨不存在长期支撑逻辑,会逐步平和。

回过头来讲煤这件事儿。总的来说,我认为煤作为国民经济传统和基础体系的原料及能源核心可以说是面临着改革综合症,换句话说,在结构转型成功之前,目前煤的价格上涨状况可能未来还会反复,恐怕也会发生在冬天,但相信这种市场突变的情况会减轻,这一次应该算是最严重的一次。

事实上,我看煤炭价格变化的逻辑就如猪肉价格一样,煤的供给由生产和储备组成,就如猪肉市场也有生猪和出栏概念一样。目前的情况就是在急速完成供给侧改革任务的同时,在储备和需求端出现了短缺,尤其是煤还影响着火电,钢铁和居民用煤的三需求,前者由钢铁市场的需求波动后者则在很多地区还是刚需—甚至是政治任务尤其在冬天的时候。

煤市和钢市存在同样的问题,就是在去产能加速阶段,存在一个供需的波动,具体来说,就是随着供给的减少,市场的需求出现波动会导致供给端出现价格波动以至于发生产能适度回调抑制价格过渡上涨情况出现。这种波动情况是必然发生的,我们能做的就是降低波动的幅度但没法解决波动。目前的状况就是供给短期失衡波动表现。

所以,我个人不认为煤价格的暴涨是有合理的市场支撑的,煤价正在上演最后的疯狂。但煤价未来出现温和的上涨是成立的,至少在煤沉睡退出基础能源位置前是成立的。随着供给侧改革的快速推进,市场供给两端经过几个回合的磨合,今天出现的这种波动将会数次上演但逐渐平息以至于人们不会去关注这件事。

投资煤炭类股票:去产能打开了长期投资空间,在去产能高潮褪去之前,获利空间是可期的

有关煤的上市公司在这次煤价上涨中出现的股价暴涨是一种中度价格透支,所谓中度透支意味着部分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和未来营收竞争力的空间能够消化。我不喜欢旧的基础能源领域投资,但却投资了中国神华正是看重去产能的结果就是让改革后的生存者更大更强甚至出现垄断,这是必然的结果。我想这就是所谓投资的安全边际或者说是护城河。类似于神华这样的大型集团且是处于一个基础能源行业的龙头,在结构调整后将重生,它们更孤独也因此在巨人倒下消失之前它们更加强大,最重要的是财务表现会安全到极致。从这点来说,在17.1价位出售40%的神华并不算十分明智,不过我们可以反过来看我留下60%的神华也不算愚蠢。

长期投资煤能源替代品:电能领域长期投资符合逻辑

对于煤的未来,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电能领域的发展。我对电能领域的关注可能是最大的,所涉及的股票投资板块包括:电改,汽车电池,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发电/输电/储电/售电新技术等,交易过和尚持有的股票也不少。我的投资逻辑很简单:根源在于环境和结构调整的压力—这是不可逆且不得回避的难题,为此取代化石能源(石油和煤)成为必须解决的工作,而在目前可选的诸多方式中,电能是我们最熟悉也是最有想象力的未来能源核心;但处于结构转型阶段,电能的一飞冲天也有困难,最重要的就是发电技术受到诸多限制而导致电力需求上升依旧对环境产生压力,其次就是电能在消费端比如说在汽车领域使用进程中的安全效率和污染问题。

技术缺陷决定投资电能环保领域要分阶段和有侧重

恰恰是因为诸多技术缺陷存在,才让我认为投资新能源电动车的时候要注意在产业链上的流动,即首先布局终端汽车消费(得益于国家补贴促成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崛起),然后当电池技术受到质疑调整和补贴退市的时候将投资重点上移至电池储备技术&充电桩设施(彼时新能源汽车市场因为补贴的削减和骗补的调查深入陷入暂时的调整,股票投资热点也从终端逐步向上转移),而发电输电技术则是源头的问题且和电改息息相关,适合稳定投资(比如阳光电源作为光伏设备企业,我依旧持有并没有因市场热点转移至PPP而大幅抛售)。以上这些基本是技术限制,然后就是体制问题,所以才有电改。

如果技术和体制问题解决,那么煤退出核心能源的时间也就不远了,当然我并不熟悉对于钢铁来说,电能技术是否能取代煤的位置。也许那时这已不重要。

煤炭被取代尚需时间,所以去产能利好上市煤企是安全的(但需注意上市煤企的个股风险)

对于股票投资来说,预期评估很重要。煤炭上市企业投资,就长期来说,根本在于判断煤被电取代的时间还有多久,而更直接的因素在于煤炭去产能什么时候接近尾声——但目前这个日子还不会来,煤在能源消耗中的占比太大,即使发电方式中火电依旧占大头。未来几年,煤炭去产能和并购的工程还会继续推进,那么,近几年投资神华这样的上市公司是正确的,尤其是去产能高潮阶段,它们依旧具备炒作价值—我不喜欢投机但愿意接受市场炒作给我带来的收益,而且这个收益是确定的,我没有任何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