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天味业“双标”事件的后续与猜想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近日,有网友和自媒体称,海天酱油在国内和国外销售的产品配料表不一样,国内销售的酱油产品含有添加剂,而国外销售的产品则不含添加剂。一时间,海天味业陷入酱油添加剂“双标”争议。9月30日和10月4日,海天味业两度发布声明否认“双标”,中国调味品协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也双双下场回应,但质疑声仍然不止。

关于双标这个事情,本人感觉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一个事情,就让专业的人士去评判,在这里本人只想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个事情:假如本人是海天的管理层,怎样处理这件事情能使到自身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的加强。

本人想到两个方案:

第一,把握这次机会,趁着全民都想食品更加健康的情绪下,推动行业标准提升,甚至推高到一个只有前10的企业才可能达到的标准,从而造成一大批工艺不达标的中小酱油企业直接倒闭,调味品行业直接产生去产能的效果。

海天本身就是酱油相关行业标准的起草人之一。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检索结果显示,海天味业不仅是耗油、配制酱油行业标准的起草人之一,也是甜醋、原酿本味酱油团体标准的起草人之一。

据调味品协会数据,在2020年,我国酱油CR3大约24%,其中龙头企业海天味业市占率17.70%,行业产量排名第二的企业中炬高新占比3.74%,对比日本酱油行业CR3已达53%,我国酱油行业集中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食品行业的卫生或者质量标准的提升,就类似煤炭行业类大宗商品的环保要求提升一样,能直接推动行业的去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

第二,还是把握这次机会,趁着大众对食品安全的需求,增加无添加剂的酱油及其他调味品产品系列,当然价格也是同时错位往上走,从而达到toC端的价格能不知不觉的往上涨,然后toB端还是以普遍的,容易保存的,味道够足的调味品去铺货。to C端主要是看品牌,to B端主要是看渠道,而且是当地的渠道,一旦去产能成功的话,全国一些比较下沉的城市,小作坊式的调味品厂家流出来的市场空白,将会被渠道能力更强的龙头企业给占有。

上述说的是关于企业经营的一些考虑,但关于公司股价的一个变化,本人觉得最主要的是看管理层对于公司股价的一个态度,或者说他们赚钱是不是通过股价的上涨来获取的,还是通过其他渠道。

海天味业自从2014年2月份上市以来,就一直没有做过大的资本运作,而且账上有较大量的现金。由于自身处于行业的强势地位,下游经销商购买海天产品的时候都是现金结算,海天自身并没有太大的现金压力。换句话说,企业没有现金压力,持有的钱也很多,但是就没有把钱用出去的一个想法,每年基本上都是通过正常的分红来反馈给股东,但是随着股价的上涨,后进的股东的股息率实际上也并不高,只是对于老股东来说,每年的分红还是相对可观。

假如按照上述所说,海天味业的管理层自身也是老股东,本身的持股价格不高,多年来也没有通过资本运作把股价抬高进而套现,对于股价的高低也没有太大的想法,只是安心的拿着每年的分红。这种类型的龙头企业股息稳定,但是弹性不够,实际上是比较适合类似社保,或者企业年金类的长期资金,但不太适合管理型的,比较短期类别的资金。当然也要看整个股票市场的市场风格,假如整个调味品行业能真正做到去产能,海天味业能继续巩固自己的龙头优势,渠道继续下沉,产品类别更加广泛,产品价格默默往上涨,那实际上在结构化行情比较好的时候,各种的公募基金还是会砸钱进去的。

这个事件短期会使企业股价承压,但处理得好的话,大大利好龙头企业,利空行业其余的中小企业。

股价出现转折的时点:是否出现行业标准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