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如何挑选一个好行业?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1回复:6喜欢:10

周五金桥信息录得3连板,而我来雪球也刚好二年了。

初来乍到时,因为自己全职炒了几年股遂感觉“我还行”。

结果,就像武林人士登上了“侠客岛”大开眼界,自叹不如。

从此,不再坐井观天,管中窥豹。

学习,思考,实践,一个都不能少。


诸位有目共睹,慢慢的我从一个老韭菜,渐渐地变成了一个投资者,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投资体系。

“投资体系”这个词就感觉很高大上,实际上,投资体系这个东西并非高深莫测。

所谓投资体系,就是关于投资关键环节的一整套指导原则,如汽车有一套操作体系,包括油门、刹车、方向、灯光、喇叭等等,每项操作都对应具体的路面状况,以提高操作的安全与舒适。

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无处不在,那么体系的构建就是要分门别类地针对这些环节做一些原则性的安排,该踩油门的时候你不要踩刹车,该踩刹车的时候,你不要踩油门。

乱来,就离亏钱不远了。


但是投资体系这个东西如同武林门派的武功秘籍一样,五花八门,天差地别。

九阳神功厉害?还是九阴真经厉害?蛤蟆功厉害?还是狮吼功厉害?

曾经一位竞技高手告诉过我:“没有最强的功夫,只有最强的人。”

近代内家拳宗师孙禄堂将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都练到顶级的水平,最后发现,这三种拳术虽然招式有区别,但核心是一样的。


孙老爷子这种不世出的高手都认为道理一样,那基本可以认定,三种拳术的最高境界是一样的,可惜基本没人能练到他的高度,高处不胜寒,现在已经没人能体会到三大内家拳的玄机。

我们选择投资体系也是一样,不要踩谁捧谁,只要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大道同源,殊途同归,最后都是为了:搞钱!

在这里我只是分享我的成长过程与投资体系,过程中有些不对或失礼的地方,还请大家一笑而过就是。


我的投资体系包括行业,公司,买入,卖出,风控等几大要素。

首先是行业。


你想了解这只股票,你首先得知道他是属于哪个行业的。

比如堂弟前些天就问我:“凡哥,宝洁是不是中顺洁柔的哦?我看超市很多它的东西,我想买他的股票。”

我:“……”

(有道友问:“咋这种事都离不开堂弟?”能离开吗!?天天在一起,又是菜鸟,想法又多)

虽说在这篇文章中《论炒股风格》我把自己归类为“价值投机流”,现在看来我是“底层逻辑流”多一点。

1.行业里的竞争逻辑:
如果你发现自己持有的企业所处的行业参与者众多,产品又没有差异化,同时也没有品牌优势,各项指标也没有领先对手,就要格外谨慎,这样的企业往往面临激烈竞争,也就是我们说的“红海”。
红海行业的企业最后大多会走上价格战一途,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拉低整个行业的议价能力,快递📦就是代表行业,连它们的龙头顺丰控股日子都不好过,何况业内其他公司。
2.行业护城河逻辑:


还有就是,我们需要考虑企业所在行业有没有潜在竞争者进入的危险,也就是会不会“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我们都知道公司有“护城河”,其实行业一样有“护城河”。
代表行业就是那些技术层次一般的行业,通俗讲就是门槛不高,比如说我之前做的“怡达股份”就是如此,它确实是光刻胶溶液里面的王者,但是你门槛太低人家客户自己也能做啊,容大感光不是就开始自建溶液供给了吗?
不过还是要感谢怡达股份,它虽然让我亏了钱,但是让我铭记了这个道理,总归是赚了。
总之,行业要有品牌护城河、准入护城河、技术壁垒、成本优势、转换成本、网络效应、有效规模,总之他需要至少有一个优势是别人不能轻易模仿的。
3.行业替代逻辑:
19世纪前半叶的欧洲,是马车的光辉岁月,也是最后的辉煌。
几乎每一个男人都渴望拥有一辆自己的马车,再借此赢得贵妇人的青睐。


当时欧洲市政道路还不流行硬化,步行的人准得溅得一身泥。
如果一个衣冠楚楚的男人出门没有马车接送,大家只要看他的裤脚就会马上明白,这不过是个努力钻营而实力不行的家伙。
马车主们为了从竞争对手那里抢到生意,努力改良着自己的车轴,绞尽脑汁地提高坐车人的舒适度,甚至形成不同的帮派,一伙马车主团结起来对付另一伙马车主。
然而,没有任何一位马车主意料得到,打败他的,根本就不是他眼中的对手!


1769年,第一台蒸汽驱动的汽车出现,1886年第一台内燃发动机汽车出现,并在测试中以每小时18公里的高速,从观众眼前飞驰而过。
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辆汽车,并在1887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奔驰汽车公司。
马车的辉煌正式落下了帷幕,无论是再优秀的马车夫,还是再精美的马车,都只能留下一抹落寞的背影。
同理,打败柯达胶卷的不是富士胶卷,而是数码相机,打败康师傅的不是统一,而是美团饿了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马车逻辑属于降维打击,防不胜防。
但其实也是有迹可循的,比如门户网站刚兴起的时候我们慢慢开始在网上看新闻,这时候传统传媒其实是有机会转型的。
所以当我们投资一家企业时,需要不断地观察它是否有被其他产品替代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4.行业供应逻辑:
供需关系永远是商业交往中绕不开的一环,它们也分两种。
第一种是求强于供。
我们之所以那么推崇白酒行业与贵州茅台,一是容易形成品牌效应,二是它们不需要投入连续的研发费用,三就是白酒行业供应商是高粱和小麦,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非常低,不会因为酒卖的好,高粱小麦就大幅涨价。
第二种是供强于求。
比较著名的例子是瑞士手表。
众所周知,表芯这个部件生产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降低成本,但是很多瑞士奢侈品品牌厂家的自用量并不大,所以大部分企业选择停止了自己生产表芯,选择埃塔公司为他们提供手表半成品(表芯),期初确实降低了不少成本,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埃塔公司就逐渐形成了垄断,最终反客为主,大赚一笔。
A股中也存在这种行业,比如之前爆炒的磷化工云天化等,锂化工天齐锂业等,都快把宁德时代它们逼疯了,幸好它们始终是周期股。


5.行业涨价逻辑:


“一个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一个不敢涨价的行业不是一个好行业。”
东西卖得好卖得贵,叫消费升级。
东西卖得不好还贱,叫消费降级。
一升一降间不仅是巨大的行业利润,还有就是行业话语权。
比较著名的是“医药”与“白酒”,代表公司是“片仔癀”与“贵州茅台”。

不过这种话语权跟行业周期关系也很大,它往往在行业上行周期中十分明显,甚至才出现,比如我们现在做的猪与mlcc便是如此。
6.行业增量逻辑:
增量逻辑又可以叫做成长逻辑,意指这个行业天花板是高是低,可不可以不断抬升。
比如水电就远比火电可续性更强,天花板就算不增也不会大降,偶有几次枯水期也不改行业本质。
再比如之前我们做过的北京君正,江波龙就是因为Ai的出现而产生了增量,中石科技类的后端液冷也是这个道理。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总之一个新兴事物的诞生总会给旧的行业带来各种增量,各种投资机会,务必好好把握。


7.行业拐点逻辑
所谓拐点逻辑与增量逻辑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不能混为一谈。
哪些行业拥有比较明显的拐点?
周期股!
煤炭、钢铁、有色、化工,猪肉,mlcc这些行业,有明显的周期特性,会呈现出明显的上行周期与下行周期。
投资这一类行业的股票,我们一定要尽量把握住上下拐点的到来,至少是拐点区间的到来,才能更好的买卖。
说区间是因为没有谁可以绝对精确踩点,偶尔有都是或然率而已,不要被骗了。
9,行业确定性逻辑


衣食住行艺,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传统性行业确定性一般不用讨论。


但也有例外,比如猪周期,最近就有很多人在叫嚣猪周期已经不存在了。就算我们知道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但是也需要思考辨证行业的确定性。
而有的行业,比如我们现在做的金桥信息所属的Ai催收行业,这种新兴行业就是需要认真探讨,小心求证的。
而一旦有消息证实或者有苗头指向0——1的变量,那就要胆大心细,随时上仓位,把握起爆点,赚大钱!
我再说一个例子,就是前两年的光伏,甚至是新能源,初始的时候很多人不太敢相信,毕竟十几年前的庞氏骗局大家还有记忆。
现在投资界流行这么一句话:“要么不信,要么早信。”
所谓“信”并不能理解为单纯的“干”,没有经过思考与确定性的论证就“干”,还不一定谁干谁呢?
10,行业资金逻辑


我虽然把资金逻辑放在最后面,但是并不代表它是不重要的,相反有时它才是最重要的。
虽说我推崇《道德经》中:“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句话,但是也要因地制宜。
你说你行业逻辑正,拐点已来到,人家资金就是不认!你咋滴!


大家都丢弃的东西不一定是坏的,大家都追逐的东西一定是有可取之处的,至少可以跟随一波。
跟随有时候远比选择来的便捷。
在成都有红旗连锁的地方旁边往往还有一家舞东风,书亦旁边有蜜雪冰城,肯德基旁边有麦当劳,这些都是跟随效应最好的诠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资金永远不做无用功,我们有时也可以学习贻贝背靠大船,顺浪而为,远渡重洋,到达彼岸。
以上一共10大逻辑,都是我瞎发明的名词,
谈到这里,大家已经发现这些逻辑不仅是适用于行业筛选,甚至公司筛选也可以用到。
一般很难有行业10个逻辑都面面俱到,但是我也会反复论证这些逻辑,小心求证。

虽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投资方法,我也希望我的拙见可以帮到大家或者给大家启发。


癸卯年四月初二,写于郭村。

全部讨论

2023-08-30 11:49

金桥信息公布半年报了,并未看到行业爆发,叶老板何解?预期还在?

2023-05-21 22:21

厉害👍🏻

2023-05-21 21:32

有才

2023-05-21 10:13

2023-05-20 23:42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