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是一种自醒》No.4丨隔代亲或许是个误导——逆流而上的生活状态,难之又难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早起早睡,日落而息日出而作,无蛋奶肉的粗粮饮食,一天多次运动。这样的逆反行为,在普通家庭看来实在是可笑又可笑的生活方式,说实话没有很强的自律性,这真的无法坚持下去。

更好笑的是:我们竟然坚持过来了,还将继续下去……

上周发生很多事情,在孩子身上,在家庭父母之间,在隔代血缘关系之间。

自助教育的我们遇到体质学校的孩子,通过规则去建立生活的点滴正面信念系统,孩子互相会提醒和学习,家庭教育的真相这个时候就对比的非常明显,这不是故意要做个对比,做个秀,是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在互相影响。价值伙伴的陪伴真的很重要,甚至我们做父母的都要随时提醒自己,问问自己是不是孩子的价值伙伴?

尊老爱幼不是句作秀的话,独立个体做自助家庭的新教育实践者,跟老人生活在一起,难免会有教育理念的冲突。尊老爱幼如何让孩子切身的去感受去实践呢?餐桌礼仪是不错的方式之一。本周,五个孩子主要在思考和实践餐桌礼仪上的尊老爱幼的品质。说起来简单,老人的不配合着实也让人头大了许多,家庭教育除了亲子之间的关系,现在又多了隔代的血缘关系。


遇到任何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找到去做就好了。

一餐饭,我们会特意准备孩子爱吃的一两种水果拼盘,所有规则是陪同孩子一起思考建立制定的。通过一天的放养让孩子随性显现待人接物的习惯,出现问题后家庭成员一起交流,最终制定个合理的规则,然后大家一起执行,互相帮助互相提升。比如水果拼盘需要将其平分给每个人,平均分享的意义,孩子们都可以理解和认同。关键点是尊老爱幼的体现和如何时刻以服务他人的品质去生活而不是让他人来服务自己。于是,我们思考是不是分水果之前应该让长辈先食用,并且把事物吃完我们再吃,因为爷爷确实会获得了水果后把水果留给两岁的妹妹吃,自己却没吃到。通过引导,孩子们最开始会一致认为爷爷把分到的水果剩下说自己不吃,是爷爷不爱吃水果的原因,这个现象可能很多家庭都一样,长辈总会把孩子爱吃的东西直接让出去,说自己不爱吃,他们认为这样的爱,这样的爱的方式是对孩子最伟大的表现。我却认为这是隔代亲的误导。是老人真的不爱吃吗?我们作为父母的儿女,有没有看出这份爱背后,父母给到我们的一些似乎不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呢?

我们作为家长,我们是否清晰地、认真的思考过亲子教育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教育?

引导孩子们思考:是爷爷真的不爱吃水果吗?爷爷的爱到底怎么样表现对我们才是最好的,最有帮助的?

孩子们或许还感受不到爷爷这种爱带来的只能是让自己更霸刀公主王子的理所当然和应该吃所有的自己喜欢的食物,而我们今天制定的规则是:爷爷是长辈,分享的食物确保爷爷吃过且吃完我们才可以分享食用,如果自己无意或故意的忘记和挑战规则,自己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全部的责任,出去主动跑五公里。

这条规则实践起来,孩子执行力是有的,反而是长辈会不太愿意去遵守规则,最终导致孩子们只能眼巴巴看着水果拼盘就放在那里一上午,谁也不愿意破了规则去跑步,但是他们会一遍一遍请求爷爷,爷爷你吃水果,吃水果。


最搞笑的画面就是:


爷爷:我不吃,不吃,你们别上当,赶快吃就是,快吃,快吃。


孩子:爷爷不吃我们也不吃,吃了要跑步。我们不要跑步。


爷爷:跑步是锻炼身体,吃吧,吃了跑步就是。

孩子们这个时候会情绪低落的一哄而散。


大家可想而知,爷爷出于对孩子的爱,最终还是会妥协,主动吃掉水果,然后对孩子们说:“爷爷吃了,吃了,快,你们快来吃。”

规则实践了一周,孩子还在跟爷爷继续耐心的讲规则内容,每次都会耐心的等待爷爷先吃完碗里的水果。


这种因为自己的自律行为,延迟满足获得的幸福感,或许会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一颗耐心陪伴老人,尊老爱幼的种子吧。

$中国建筑(SH601668)$

$中国中铁(SH601390)$

$建设银行(SH60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