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育,一定要在高价值区域做正确的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01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引用列夫.托尔斯泰这句话到咱们校区运营中非常合适,运营好的校区都是相似的,运营差的校区各有各的漏洞。

校区运营是一个整体性的闭环,而不是割裂整体,片面的着眼局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我们创办一所培训学校和开一家公司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我们投资人必须面对且做好这3件事: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我们既要做教育,也要做团队,既要提高教学服务的质量,又要注重市场营销的推广,这些缺一不可。

很多教育行业朋友都在我的知识星球——桃李邦 留言交流,他们遇到最大的困惑都是市场推广策略,流量转化,人员招聘培养......这些问题,我进入行业的前6年也一直聚焦于这些事情,到处求学拜访,也参加了不少商学院的课程,后来发现收效甚微。我在梳理自己过往历程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一直围绕着各种事情现象在转悠,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些事情的根源,各种现象背后的本质。

因此我最近给自己写了这段话:所有事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要聚焦于人,而不是事情。一个是本,一个是末,舍本逐末的代价是永远没有成效的瞎忙。我把这句话在给行业培训做分享的时候也做了大量解读,如果你经常读我写的文章,你应该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一言以蔽之,在教育行业,一定要在高价值区域做正确的事。


02

为了将高价值区域这一概念给大家阐述的更详尽,我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个故事。

在股神巴菲特的办公室里,贴着一张美国棒球手的海报,海报中的棒球手正准备挥杆,而旁边是一个标识着每个击球位置的长方形矩阵,这是对巴菲特投资理念影响极大的一个人——波士顿红袜队的击球手泰德·威廉斯。

泰德被称为“史上最佳击球手”,在美国《体育新闻》杂志评选的史上百位最佳运动员中,排在第八位。其在棒球界的位置,一点儿都不比巴菲特在金融圈的声望低。

在棒球运动员中,有两类击球手。

一类是什么球都打,每次击球都全力以赴,力求全垒打,但这需要耗费很多体力,很多人甚至不惜服禁药来保持体能。

另一类人则是聪明的击打者,他们并不强求全垒打,而是只打高概率的球。

世界排名前十的击球手,都是后面这类人,而泰德·威廉斯就是这类人中的高手。

泰德在其影响深远的教科书《击打的科学》中,提出一个观点:高击打率的秘诀是,不要每个球都打,而是只打那些处在“甜蜜区”的球。

他把击打区划分为77个小区域,每个区域只有一个棒球大小,只有当球进入理想区域时 ,才挥棒击打,这样才能保持最高的击打率。否则如果去击打处于边缘位置的球,击打率会非常低。所以,在比赛当中,对于非核心区的球,即使嗖嗖从身边飞过,泰德也绝不挥棒。

这种策略听起来简单,但在实际比赛中却非常难操作,特别是在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几万名观众绷紧了神经,用期待的眼睛看着你,当球飞过来的时候,如果不打,就将迎来全场的嘘声。这时,坚持“只打高价值的球”就需要极强大的定力和冷静的内心。

泰德·威廉斯说:“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击球手,你必须等待一个好球。如果我总是去击打甜蜜区以外的球,那我根本不可能入选棒球名人堂。”

受泰德·威廉斯影响,巴菲特把这种策略应用到了投资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投资哲学:只投资高价值、有护城河的公司,其他的根本不看。

故事到这里我相信很多朋友已经明白了“高价值区域”对于从业教育行业我们的重大意义,最初刚刚进入教育行业的时候, 一听少儿英语市场前景好我就心动, 一听steam教育好我也心动,一听社区教育好仍然心动,一听托管教育、编程教育、各种素质教育赚钱 我心依然为之一动,如今不管听什么我心岿然不动。

因为没有给自己一个很好的行业角色定位,所以心神总是飘忽不定,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没有在一个高价值区域去深耕,所以我在那一时期的成长速度非常慢。


03

在今天这个时代,是一个机会更多,但是概率更少的年代,我们在教育行业处处都有机会,但是处处都有竞争,越是开放的市场,越是需要专注核心的竞争力,越是开放,越是要聚焦,这是一个高手胜出的时代。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做教育,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写过一句话,一个人做了多少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做好几件事。拿我自己来说,我在来北京之前在二三线城市从事了将近4年教育,但是来北京找工作,人家帝都的教育公司觉得我就是小白,我之前做了很多事情地推、市场、课程咨询、员工培训...... 所有的一切统统都不被认可,来到北京从市场专员做起的时候,我对自己的职业做了全面梳理,我就发现以往在二三线城市虽然做的事情很杂,但是涉及面广,我的确精通一些事情,但是我的脑子里只有事情,我只会做事,不懂得从更高的维度去分析这些事情,没有结构化思维,知识没有体系。 认识到这些问题之后,一年的时间基本把之前缺的课补了过来。

发生在我身上的这件事对我后期在北京的发展思维影响很大,我以前觉得自己只要努力就好了,现在我更看重的是努力的方向,后续的技能提升与迭代。

现在我在做运营,最早以前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我此刻才明白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只需要找到高价值区域,抓住这20%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满把抓。


总结

一定要在高价值区域,着眼于长期的赢,做有长期价值的事情,这样才能有积累效应。

前几天读到杰克韦尔奇一句话:一家公司,它的客户思维是这家公司走向伟大的特质。

今天我们在教育行业也应该着手这一高价值区域,坚持做对客户有价值的事情。很多校长给我说隔壁学校开始打价格战了, 搞教育节了,天天搞百团大战招生,天天低价引流,送他一句话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我坚信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人永远要择正道而行,要在高价值区域做正确的事,一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