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告】2018年ETF市场年终盘点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4回复:4喜欢:21

2018年,过去市场关注度不高的ETF市场异常热闹。国内ETF的总规模和增长速度都创造了新高,投资者投资ETF的热情高涨。ETF市场迎来了新的玩家,市场竞争加剧。细看下来,MSCI入摩为ETF市场添了一把火,代表创蓝筹的华安创业板50ETF成为爆款产品,央企结构调整ETF一发行就成为巨无霸,Smart Beta ETF为投资人提供了传统指数ETF之外的优化选择。如果说2004年是ETF的创立元年,那么2018年将成为ETF的发展元年。

一、ETF规模暴增

2018年,ETF的规模和发展速度都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出人意料地成为了全市场的明星产品。全年新增ETF35个,ETF规模增加1434亿元(不含货币ETF),增幅高达62%;份额的增长更是惊人,全市场非货币ETF份额达到了2419亿份,相比年初增长160%,是史上ETF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

数据来源:WIND,华安基金,截至2018/12/24

从ETF发行情况来看,2018年全年共发行ETF 40只,总发行规模860亿元,不论是发行数量还是规模都创造了历史之最。

数据来源:WIND,华安基金,截至2018/12/24

从单只ETF的角度来看,今年规模增长最多的多为大盘宽基ETF,跟踪标的为中证500、沪深300、上证50等,此类ETF一方面有期权、期货等衍生品,另一方面发行时间比较早,具有先发优势。值得一提的是华安创业板50ETF,借助创蓝筹的概念,规模不断翻番,全年份额增长超过70倍,规模增长超过45倍,成为本年度ETF市场最大的黑马。

今年增长规模增长最多的前十大ETF为:

数据来源:WIND,华安基金,截至2018/12/24

二、市场结构

目前市场规模以宽基ETF为主,占比67%;其次是主题型ETF,其他类型的ETF产品规模相对较小。

数据来源:WIND,华安基金,截至2018/12/24

从前十大ETF的排名也可以看出,目前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是上证50、中证500、沪深300、上证180等具有市场代表性的大盘或中盘指数ETF。这些ETF普遍具有期权或期货标的,发行时间也相对较早。在今年市场估值下调的过程中,受到较多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数据来源:WIND,华安基金,截至2018/12/24

从基金公司的排名来看,今年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的ETF规模都获得了比较大的增长。前十家基金公司管理的非货币ETF的总规模3194亿元,占ETF总规模的85%,市场高度集中。

数据来源:WIND,华安基金,截至2018/12/24

三、ETF行业竞争加剧

2018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开始发力布局ETF,部分基金公司将布局ETF产品线提到战略发展的高度,竞争越发激烈。据Wind统计显示,截至12月24日,今年以来共有20家基金公司新成立了共38只ETF产品,另还有6只ETF正在发行未成立。其中,华夏基金、广发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今年均新发行超7只以上相关产品。借助平安集团的战略支持,平安基金今年以来大力布局ETF产品。此外,更有新参与者如汇安基金、南华基金、方正富邦基金、申万菱信基金、新华基金、中融基金、中信建投基金均选择在2018年发行了第一只ETF产品。对比而言,去年全年23只ETF基金发行,主要来自12家基金公司,2016年发行的ETF基金数量更少,仅为9只,主要来自于6家基金公司。不难看出,2018年是ETF市场爆发的元年,基金公司布局ETF产品的意识开始觉醒。

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ETF市场在2018年迎来了爆发式发展的一年,不仅新产品成立只数创历史之最,指数基金的跟踪标的也日趋丰富。据统计,目前ETF基金(不含货币)的跟踪标的共计177只,其中宽基指数成为各家基金公司争夺的宠儿,跟踪中证500指数、创业板指数及沪深300指数的ETF产品共计27只,其中中证500标的ETF就有11只,MSCI中国A股相关标的10只,上证50共计6只。

数据来源:WIND,华安基金,截至2018/12/24

四、投资者参与度提升

全市场ETF的持有者人数显著增多。2018年中报显示全市场ETF的持有人数增加了50%,从85万增加到了129万。趋势来看,2015年6月份股灾时持有人数显著减少,此后市场对ETF的关注渐多, ETF持有人数不断抬升,截止当前持有人数较2015年翻一番。

数据来源:WIND,华安基金,截至2018/12/24

从结构来看,ETF持有份额中,74%属于机构客户持有,26%属于个人客户持有。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18年12月24日

2018年机构客户份额较2017年增加了32%,个人客户份额增加了48%。持有份额的变化的情况与持有人数变化情况有所不同,ETF持有人数呈现一个缓慢回升的态势,而ETF持有份额是在2015年下半年出现大幅增加,其中机构客户份额环比增加了169%,个人客户份额环比增加了149%。从投资者的增仓表现来看,机构投资者于2015年大幅抄底,随后不断的减持。从2018年中报来看,机构投资者的持仓份额再次出现增加。

数据来源:WIND,华安基金,截至2018/12/24

五、ETF业绩分化

以ETF为代表的指数基金份额和规模大幅增长的同时,收益却不甚理想。年初至今,全市场已上市ETF平均收益为-20.10%,仅债券型ETF和商品型ETF录得正收益,分别给投资者带来了4.28%和2.80%的平均收益。

受制于权益市场的疲弱表现,股票型ETF几乎全军覆没,平均跌幅为-22.23%,其中宽基类和行业类跌幅最深,均超-24%。跨境ETF下跌9.13%,业绩呈现两极分化,跟踪纳斯达克100的两只ETF年内盈亏基本打平,而另一只跟踪中证海外互联的ETF年初至今却下跌近30%。Smart Beta ETF受益于其因子策略,在下跌市中具备较明显的防御属性,平均收益为-19.10%,普遍跑赢作为基准的宽基指数。

数据来源:WIND,华安基金,截至2018/12/24

六、“创蓝筹”崛起

如果要说今年ETF市场中的亮点,那不得不提华安创业板50ETF(159949)。作为全市场唯一一只跟踪创业板50指数的ETF,该基金年初仅2.88亿份,最新份额已超202亿份,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激增70倍,是2018年当之无愧的爆款基金。

据悉,目前全市场共有8只创业板ETF,除华安创业板50ETF跟踪的是创业板50指数外,其余7只基金均跟踪创业板指。随着权益市场震荡下行,以创业板为代表的主要指数不断触及估值的历史底部区间,大量资金借道ETF布局创业板。创业板50ETF作为“创蓝筹”的代表,受到了资金的格外青睐,份额增速远超其他创业板ETF,位居市场第一。

数据来源:WIND,华安基金,截至2018/12/24

二级市场成交量也持续放大,日均成交额从1000万元增长到最高超10亿元,投资者场内买卖的热情十分高涨,“创蓝筹”一夜之间成为资金竞相追逐的对象。

数据来源:WIND,华安基金,截至2018/12/24

七、MSCI指数ETF的混战

MSCI作为一个境外的指数公司,在国内刷足了存在感。从2013年开始的一年一度的A股纳入审议就吊足了国内投资者的胃口。去年宣布将A股纳入其新兴市场指数后,MSCI发布了并调整了一系列的指数,如“MSCI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MSCI中国A股国际大盘指数”“MSCI中国A股指数”,再加上之前就有的“MSCI中国A股国际指数”和更名的“MSCI中国A股指数(在岸)”,看得大家眼花缭乱,就连专业的投资者都很难分清楚这些指数的区别。

据MSCI披露,全球跟踪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外资有1.7万亿美金,在万亿外资通过指数投资A股的美好预期下,基金管理公司纷纷向MSCI申请指数来发行ETF或指数基金。MSCI来者不拒,目前,共有13家基金管理公司发行纳入概念的MSCI指数,其中ETF有10个,总规模78亿元。

但是,因为这些跟踪MSCI指数的ETF发行时市场仍处于调整时期,在基金发行后市场又遭遇了下跌,很多上半年发行的ETF损失惨重。目前跟踪MSCI指数的ETF中,成立以来收益率最高的是较晚成立的华安MSCI中国A股国际ETF。

数据来源:WIND,华安基金,截至2018/12/24

这些跟踪MSCI指数的ETF你方唱罢我登场,使得2018年上半年ETF市场异常热闹,客观上也确实增加了整个ETF市场的一些规模。热闹过后,这么多高度同质化的ETF将面临着如何在竞争中生存的问题。

八、另辟蹊径:央企结构调整ETF

在今年规模异军突起的ETF产品中,有一种类型剑另辟蹊径,那便是央企结构调整ETF。8月底,华夏、博时、银华旗下三只中证央企结构调整ETF同步发行募集,引发市场极大关注。

在此之前,类似的以国企为标的政策性品种要追溯到2016年成立的汇添富中证上海国企改ETF,当时首发规模突破150亿元,也是当年成立的ETF中规模最大的产品。

上述三只央企结构调整ETF于今年10月底陆续成立,合计募集规模超过480亿元人民币。从披露的募集金额及户数可见大部分为机构客户。目前三只基金均处于建仓封闭期,尚未挂牌上市。

数据来源:WIND,华安基金,截至2018/12/24

利用ETF发行阶段可以使用股票换购的特征,满足国有资本流动性管理的需要,基金公司也借机做大规模,实现双赢,在ETF竞争白热化的时期,为基金公司做大ETF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以及想象空间。

九、Smart Beta的兴起

Smart Beta指在传统的指数投资基础上,通过系统性的方法,对指数中选股方法和权重进行优化,获得超越基准的收益或控制组合风险。Smart Beta是对传统市值加权指数投资的改善,是对投资组合收入来源的认识深化的结果,是兼具主动和被动投资特点的投资方式。2000年,BlackRock发行了全球首只Smart Beta ETF。从2012年起,全球Smart Beta ETF的年均增长规模超过了25%。

国内市场Smart Beta起步较晚,Smart Beta ETF也很少受人关注。但是,一方面主流指数ETF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投资者也希望能够获得超越指数基准的超额收益,因此基金公司纷纷将目光瞄向了Smart Beta这片“蓝海”。

2018年全市场共发行了5只ETF,除了华安沪深300低波ETF正在发行之外,其他4只ETF合计发行规模22亿元。这些发行的ETF不约而同地都选用了低波因子。其中华安基金发行的300低波ETF和500低波ETF是国内首只对标沪深300和中证500的低波动单因子ETF,从历史数据来看,相对于基准指数,低波动因子指数具有降低风险、增强收益的特征。

十、全球ETF持续增长

2018年全球ETF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18年11月,全球ETF数量6222个,比2017年底增加911个;总规模4.9万亿美元,全年增长6%。

数据来源:ETFGI

从资金流动来看,今年以来仍然以流入股票市场为主,其中流入美国,日本和中国地区的ETF居多。具体来看,股票ETF流入3808亿美元,债券ETF流入1186亿美元,而商品流出11亿美元。

数据来源:Bloomberg,华安基金,截至2018/12/24

分国家来看,资金倾向于流出欧洲而流入美国与中国。今年流入最多的是美国地区ETF,年初至今流入了1569.6亿美元,日本ETF流入422亿美元,中国流入275亿美元,而欧元区年初以来ETF基金流出了1201亿美元,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瑞士等紧随其后。

数据来源:Bloomberg,华安基金,截至2018/12/24


风险提示: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

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图表均为原创。对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使用本文,请联系本公司进行授权,谢谢!

@华安基金-许之彦 @不明真相的群众 @江涛 @今日话题 @蛋卷基金 @银行螺丝钉 @青春的泥沼 @持有封基 @ETF财经奶爸 @林奇 @Mario @Stevevai1983 @铁公鸡金融 

全部讨论

2018-12-28 11:58

@ETF拯救世界 

2018-12-28 11:16

华安创业板50实在难以理解,跌得明显比创业板指数要多,为啥大家这么追捧?

2018-12-28 11:15

华安创业板50实在难以理解,跌得明显比创业板指数要多,为啥大家这么追捧?

2018-12-28 10:37

说明越来越多人放弃追求更高的收益安心吃市场平均数了,有利于股市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