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整理盗印必操】“私募大佬”裘国根的投资秘笈(下)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557回复:177喜欢:2706

 以下是咱独家整理,盗印必操。类似的材料包括大神们的交割单还有很多,看心情再更。

-----------------------------------------------------------------------------------------------------------------------------

三、裘国根的投资体系框架

  1、哲学: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投资是科学?是艺术?都是。但在真正的高手看来,投资是一门哲学。是“唯快不破”,上海重阳投资董事长兼首席投资官裘国根谈及他的投资哲学:重剑无锋,大巧不工。裘国根认为,投资是一项无极限的极限运动。成功没有其它捷径,“正确的方法+勤奋”就是“捷径”。在他看来,理想的境界是:研究快人一步,投资快人半步。这一方面要求克服人性中的过度自信,另一方面,在反复检查思考、认定自己正确无误的情况下,“要学会在寂寞中坚守”。

  投资成功的第一要义是避免太亏,平庸和精彩交替的结果是惊人的复合收益率。

  技术分析的前提,未来会重复历史,市场是强有效的。我觉得这两点都是不扎实的。时代在变化,技术分析用历史的数据揭示未来。如果投资有层次的话,我觉得它是,最低层次见风使舵,第二层次是技术分析,第三是基本面分析,最高层次是投资哲学化、洞悉人性。基本面在变化,人性没有变。还是找到适合自己人性的方法。历史表明像巴菲特这样能赚钱,但巴菲特只有一个。

  觉得左侧和右侧是个伪命题。左侧和右侧只有事后才知道,顶和底也是一样,我觉得这种都是不确定的。确定的是依据宏观分析等各种分析,得出他的未来成长性等结论,不论是左侧还是右侧,都可以去买。关键是在公司深刻的理解,而这离不开对公司团队,核心竞争力,对行业,竞争对手,上下游的理解。研究是不可割裂的,我不相信对宏观、中观没有丝毫研究的人,能对公司研究的很深。

  一个人的成才,其实也可以建立函数关系,智商,情商,勤奋程度,聚焦程度等。首先要专业化,然后多元化。情商,沟通能力,很重要。Iq很重要,eq更重要。

  2、心态:追求完美和随波逐流

  生活中,幸福指数往往与欲望成反比,“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要追求完美,管理预期并珍惜拥有,方能提升人生幸福指数。

  而在投资中,必须追求完美,投资成功的核心之核心是风险管理,投资成功的要诀“第一是不要亏损,第二是不要亏损,第三还是不要亏损”;只有追求完美,才能尽可能消除盲点和误区,最大程度排除风险隐患。

  追求完美只是过程,它并不能带来一个完美的结果;即使你小心翼翼,竭尽全力地追求完美,结果一般并不完美。人性的弱点往往导致投资者只渴求结果的完美,而在过程中却选择随波逐流;正确的态度应当是追求过程的完美和严谨,对于结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一个合格的投资者首先应该具备怎样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征?在这方面我比较认可美国人做过的一个总结,那就是合格投资者在性格中最好能具备独立性(independence)、好奇心(curiosity)和诚实(integrity)三个特点。

  独立性是不盲目受别人观点的影响,投资决策是考虑各种可能性后在严谨的逻辑下独立做出的。独立性要和主观臆断严格区分开来。要取得高质量的投资决策,关键在于尽可能前瞻地预知未来,而好奇心能驱使他去探究事物的本源,从而为前瞻奠定基础。诚实是自己不欺骗自己,有自知之明,在投资中懂得扬己所长、避己所短。总为自己的失误找客观理由就是不诚实,一般的失误不足惧,足惧的是不能从失误中吸取教训而为下一次失误埋下种子。股票价值是未来收益的折现,所以成功的投资人很多是一个基于谨慎原则的乐观主义者。

  在资产泡沫和经济危机中最能体现人性的弱点。当某一类资产发生严重泡沫的时候,情绪乐观的人们总以为这次和以前不一样,这次是颠覆性的,必将极大地提升未来。而当每次大危机来临的时候,身处极度恐慌中的人们,总觉得这一次危机很难过去。事后看,泡沫总会破,危机总会过去,世界一般情况下总在曲折中循序渐进。

  一个好的投资人必须具备相当的抗压能力。很多人在市场恐慌和疯狂的时候不够胆魄和冷静是因为顶不住压力,因为释放压力最好的方法是随波逐流。

  3、方法:归纳和演绎完美结合

  归纳是从个体到一般,演绎是从一般到个体,最好的分析推理方法是归纳和演绎的结合。

  分析是从整体到局部,综合是从局部到整体。研究和投资中要养成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习惯,方可有大局观和战略思维,方可防微杜渐,避免江心补漏,也方可在投资中具备伯乐眼光,尽早发现早期成长型公司。

  杨振宁写过一篇文章,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探究,中国人重归纳,轻演绎。如果没有演绎,很难取得突破性的发明。真正的大师,像牛顿,爱因斯坦,没有推理的在里面,但最终证明是对的。我们的演绎有一定的推理在里面,归纳后再演绎的话,犯错的概率会降低。我强调先有些投资逻辑。看了很多报告和数据,先有逻辑,有了投资逻辑再去做实证。实证后证明你的投资思路是站得住脚的,再去跟踪行业公司,犯错的概率会降低。一点逻辑都没有,到处调研,效率会很低。

  4、习惯:要养成“疑”的习惯

  在处理亲友和社会关系时要“信”,敢于率先释放信任,不怕吃亏,不怕被人当“傻子”。在研究和投资中要养成“疑”的习惯,不要轻易相信第三方的信息和结论,不怕“错疑”。

  信息可以分为合规信息和内幕信息,大众信息和独家信息,一手信息和二手信息。我们首先要问:源自何处?是否靠谱?

  投资以研究为基础,研究以信息为基础。你获取的信息是否违背常识?是否经得起刨根问底?是否经得起从原点开始推导?这都是我们需要问的。

  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向,我们的策略提的比较多的是护城河在加深加宽有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里的龙头企业,不一定是大盘股,也无论强周期或弱周期。我们看五六年以前,无论三一、海螺还是格力,从销售、盈利能力和股价,毫无疑问是成长公司,而且都有高速的成长能力。按照我们的观点,它们肯定是强周期行业。另外一些弱周期行业,包括最近在香港跌的很惨的李宁、苏宁环球,酒类,很多企业都没了。真正的看公司,不能简单的以强周期和弱周期一概而论,弱周期行业里当然有成长公司,但强周期行业里也会有。还是要放在大的宏观背景下去看行业看公司。现在比较看好已经经历行业洗牌、没有被市场预期的、有核心竞争力的这些公司。

  5、情绪:感性和理性交织市场

  投资人的瞬间情绪是影响市场波动的最直接力量或最后力量,研究和博弈都是理性层面,但最终决定投资人买卖行为的是情绪,而情绪是感性的。

  为什么说机构投资者占比高的市场稳定性高?除了机构投资人在投资理念上相对成熟,研究力量上相对领先以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机构投资人由于其“体量”比散户大,受制于流动性,“船大难调头”,使得其投资行为“被迫”理性,不能任性,不能感性。

  以散户为主的市场为什么波动率大、投机性高?除了理念和研究力量方面的原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有感性任性的基础——船小好调头,逻辑上也符合人性。每个人都想赚快钱,都想博短差,从而实现快速致富,但如果把散户群看成一个整体,其很难实现纳什均衡,个体行为会损害别人利益——你低买高卖了,对应地,肯定有人高买低卖了。

  6、基础:独立思考和广泛交流

  投资的基础是研究,而高质量的研究需要和上市公司、分析师、同行等进行深入交流,以获取有效信息,并了解大众情绪。只有交流又是明显不够的,需要给自己留足时间独立思考,静思容易激发投资创意,也容易尽早发现风险点。

  换个角度,无论是分析师还是基金经理,交流越多,观点越容易被同化;反之,若不与同行交流,离市场太远,可保持独立,但一旦发生“群众运动”,将很被动。由于时间的有限性,基金经理要在独立思考和同行交流之间保持平衡。

  7、选择:逆人性和顺人性考验

  对于自有资本来说,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这句话一般不会出错。巴菲特被人讥笑,往往是他要大赢的信号。

  而对于资产管理行业,这句话要适当修正,要在逆人性和顺人性中间找平衡。投资要选择差异化之路没错,但客户的心理承受能力未必像基金经理一样强大,且基金经理心中有底的策略,客户未必心中有底,这就要求基金经理在逆人性和顺人性中找到一个平衡。

  8、标的:什么是理想投资标的

  有四类投资标的:赢面大+收益率高;赢面大+收益率低;赢面小+收益率高;赢面小+收益率低。对于稳健或风险偏好度低的投资人,1和2是优选。对于激进或风险偏好度高的投资人,1和3是优选。无论如何,4不是理性投资人的选择,因为4不符合可逆原则。

  我个人属稳健或风险偏好度低的投资人,在2和3之间,会选2,因为2的可逆性比3好。

  纵深如何理解呢?当自己的中短期投资策略与市场走势不吻合,但坚信自己长期的策略是正确的时候,考验自己策略是否具备纵深感的艰难时刻就到了。

  什么是理想投资标的?

  其一,是把握成长、周期和价值。不能简单将成长和价值两者严格区分。最好的价值是成长,持续的成长必然体现价值。成长和周期也不能简单区分,任何成长都是有周期的。短期看呈现出周期型特征的公司,长期看也可能是成长的。

  其二,是把握宏观与微观对接。宏观是整体,微观是局部;宏观政策影响微观主体运行效果,微观主体运行状况反衬宏观政策是否切中要害,是否对症下药。在研究和投资上,追求宏观和微观的对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对接。

  其三,是制定差异化投资策略。当前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策略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也是导致此次股市异常波动的原因之一。而差异化策略一般是基于:资金的抗风险能力不同;资金的时间长度不同;资金的抗波动能力或风险偏好不同(是波动还是永久损失?)

  最后,要把握好确定性、流动性与收益率。确定性越高的证券,其收益率越低。债券如此,股票也是如此。在成熟市场,流动性和收益率不一定呈同向波动;流动性好的证券,收益率不一定高;收益率高的证券,流动性不一定好。背后的原因是,流动性一般代表大众对该证券的认可度,该证券对应公司成为白马后,其流动性必然提升。

  总结来说:什么是理想化的投资标的?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好行业+好公司+好价格!

四、裘国根提醒的投资误区

  误区1:很多投资人都想一鸣惊人

  很多人都想一鸣惊人,其实这一点很难。时间是我们这一行最好的朋友。例如巴菲特,现在已经80多岁了,如果之前去世,那就比较难成为里程碑式的人物。我们应保持平常心态,一步一步的积累。一鸣惊人很难长久,时间会检验一切。我们这行有过很多点石成金的人物,但最终大多死掉了。所以投资最终还是看结果的,一个做投资的人,你敢说自己成功,起码要符合下面两点的其中一点,一个是你已经死了,死前是成功的,第二个是你退出这个行业了,退出之前是成功的。所以很多东西还是需要积累的。跟别的行业不一样。有时候,短期的成功很可能成为你长期成功的敌人。

  误区2:对波动做简单的线性分析

  比如今天这样行情,很多人问什么原因。这也是人性使然。我自己也思考,股市是很多变量的函数,最重要的是经济基本面。其实这远远不够。除了基本面,还有社会收益率水平、地缘政治、自然灾害、人的情绪等等,最终决定因素还是通过人的情绪。但人的情绪的认识太难了。对波动不要做简单的线性分析。长期看股市的决定因素还是估值水平和供求关系。最重要的是这两个。短期看,多种因素造成了市场的波动。所以看待市场,还是要多维的视角来看,不要给股市波动找简单的理由。

  误区3:风险和收益分析的绝对化

  投资学基本原理,风险和收益是孪生的。好的投资人要做相对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我们投资人很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比如现在很多人看到的大多是风险。很多卖方的分析报告,提示的风险,大多一笔带过,我觉得还是应该对风险和收益做系统的分析。对风险的分析分三个层次,第一是概率层次,第二个是,期望值的计算,第三个层次是对黑天鹅和小概率事件的预防。好的投资人活下来,用比较小的风险博取较多的收益,肯定会成功。

  误区4:先尖端后基础、头重脚轻

  我们这一行门槛太低了,干我们这一行的人,他们在研究的都是尖端问题,但对财务、行业的ABC可能都不太懂,基本功不扎实。我也这么告诫自己,我们上学的那个年代,没有系统的教材,我发现这个问题后,其实我还在补课,我还在学习。我觉得还是把基础打好,在往尖端发展,肯定是有用的。

  误区5:无意中对自己和别人苛求

  你可能无意中会对自己和别人苛求,但这是违背常理的。比如经常会抱怨,我为什么不空仓呢,我为什么没有规避这个陷阱呢。但如果你总能规避的话,你就是神仙啊。有时候我对投资人也是这样,这个机会你怎么没有发现呢。其实呢这是苛求了。有十个机会,抓住一两个就可以了,大的机会尽量抓住就可以了。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干我们这一行,要反过来说,是“机可失,时再来”。你要是都抓住了,你会发现,整个社会的财富都到你的腰包里了。不要对自己和团队太苛求,否则整天后悔莫及,会死的很快,成不了巴菲特。首先让自己健康的活着,有积累,然后才能成为高端人才。

  误区6:片面强调科学性或艺术性

  投资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很多人,我也有很多朋友总是想把投资量化,像美国上世纪90年代之前,据我所知,将投资的科学性发挥到极致。夏普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B-S公式,已经发挥到极致。但这也有反面的案例,如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过分强调投资的科学性,以为可以用模型数据解决一切,这是不可能的。量化,金融工程,可以作为重要的工具,但是不能作为全部的依据。很多人认为用金融工程解决一切问题,我认为是不可能的。美国也从对金融工程的过度研究转到行为金融学上。行为金融学更多的在强调人性,投资的艺术性。但也不能过度强调艺术性。否则同样也是很危险的。做投资做研究最好还是两者结合。平常工作中,既看到硬的一面(科学),也看到软的一面(艺术)。

  误区7:割裂了演绎归纳分析综合

  有些投资人,沉浸在自己的演绎中,一点归纳也没有,看看经济史,其实会觉得很可笑。片面的归纳也是错的,最好是两者结合,犯错的概率会小一些。整体做拆分叫局部,局部到整体叫综合。局部的数据可能较为领先,也可能引导你进入误区。比如有时草根调研得出的结论就很可笑。所以要尽可能全面的考虑。正如股市的波动是若干变量的函数一样,不要一成不变。

  误区8:研究和投资定位存在错误

  个人觉得研究和投资是两项工作,定位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是很好的分析者,但不一定是很好的投资者。有的是很好的投资者,不一定是很好的分析者。研究和投资是两个活,研究是很细致的工作,需要将经济的情况、行业的情况,过去现在未来的情况,还有行业的潜力公司等等,都搞的很清楚。一个好的基金经理,他性格中反人性的因素要多一些。比如巴菲特,我感觉他性格中就有很多反人性的东西。比方说暴跌的时候,他会去买,不买会睡不着觉。一个人他如果能反人性,投资成功的概率就会多些。比如我这两天压力大,说明我反人性的地方还不够。

  误区9:忽视安全边际以及流动性

  对不同性质的资金或者投资者制定同质的投资策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投资方法,每个人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长期可持续的投资策略。不可能一个投资策略适用所有的投资者,适用所有的资金。对不同的客户,要有细分的策略。大资金管理者忽视投资组合估值安全边际和流动性的兼顾。大资金一定要关注流动性。好的组合一定是将两者结合的,一方面组合有流动性,一方面要有成长性。安东尼伯顿今年在香港亏了40%,就是这一点没做好。保持流动性使你有重来的机会。

  大资金管理者或者服务者将宏观和微观分析割裂。比如,投资报告里面,所谓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长期看,我觉得,宏观,中观,微观其实很难割裂的。如果你只看微观,你的视野是很狭窄的,未来很难管大钱。你看巴菲特,对宏观,行业公司的分析都是很全面的。一定要有宏观视野,没有宏观视野的话,很多陷阱可能躲不开。

  误区10:价值投资长期化机械化

  价值投资是比较确定的长期获得超额收益的方法,也是最有逻辑的方法,但也不要机械化。有些人认为价值投资好像就是长期持有,然后伴随公司的成长。我觉得,价值投资,如果你觉得涨到位了,或者有更好的标的,或者你发现自己错了,就应该做一个调整。价值投资要用一个接力法。不要喜欢几个公司,长期就在这几个公司里面兜圈子。我们刚才也提到了要保持学习。很多人说我持股比较集中,其实我也很无奈,我内心希望组合搞得更宽泛,协方差更低一些,但前提是不降低投资标的的品质。长期看这样是抗风险最强的。

  如果按照基本面投资的话,股价是投票器,股价涨不代表公司的基本面真的发生变化。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一只股票,如果你抛掉之后不跌或者涨的更多,这样才是有成就感的。因为你发现了公司的价值。所以价值投资真正还是要把未来看清楚。

  对于每个投资人来说,擅长的领域是不一样的,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行业都搞清。总是有限的,应当要依靠团队的力量,依靠信任的分析师。巴菲特说分析师只有两句话之内引起他的兴趣,这样他才会继续听下去。对于别的行业,我也是这样的态度。首先对我来说,能够了解的十分透彻的行业肯定是有限的。对于基金经理来说,他要有投资人,因为他不可能对所有行业都很清楚,所以要依靠团队的力量。第二,产业在不同的国家还是有比较优势的,不能以行业论公司的成长性。现阶段很多行业还是停留在粗浅的概念阶段,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现金流上,讲故事长期来说没有意义。


【附录】“私募大佬”裘国根职业投资经历

  在中国,白手起家,完全依靠职业投资,可以积累起与做实业媲美的财富规模吗?2008年裘国根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答案从此清晰。即使不算上掀起IPO造富热议的1.5亿股招商证券,裘国根夫妇的资产也已超过20亿,这是中国证券市场起步20年生长出的传奇。依靠1996-1997和2006-2007两轮大牛市中的大幅回报以及两轮牛市间的平稳收益,裘国根创造了在中国完全依靠投资而成为福布斯富豪的传奇。

  传奇激动人心,主角始终低调。一位同行回忆初识裘国根:朋友们去登山,一群人中,裘国根和大家一样随意地背着个包,且行且聊,有人提及,这是位福布斯上榜富豪,众人皆惊忙,他依然再普通谦逊不过。

  40岁的裘国根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平水镇,父亲是退伍军人。1987年,他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投资经济系。这个热门的专业并不教证券投资,其课程主要是项目评估、招投标等,中国的国有经济正在从计划体制转轨,这方面需求极大。

  1991年,裘国根考进本系研究生,一件影响他至深的事发生了。一入学,老师陆中云找他组织人写书,这本书叫股票债券全书,计划300万字,是经济研究所的博士吴晓求策划的,主编金建栋,这时候,上交所和深交所刚刚运营,市场上还没有同类书籍。

  裘国根花了5个月时间,每天泡在图书馆里翻找资料,在没有电脑和网络的时代,假期里常常一天写上八九千字,一个人完成了近100万字书稿。尽管是编写,但自己先要理解这些知识,书的体系构架完备,裘国根由此系统地掌握了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1992年底,裘国根和师兄代表系里去深圳做项目,第一次听同学描述了鲜活的股票交易,此时,沪市和深市交易的股票总共不超过50支,但经过写书,他早已深感兴趣。

  裘国根的第一份工作却没有立即投身证券业。1993年,提前毕业的裘国根被政府背景的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录用,分配到发展部做项目,这在当时令人称羡。不久,特发和君安证券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君安的总裁张国庆爱人才,把他要走了。从响当当的特发到刚成立一年不到的君安,虽然不乐意,但裘国根的投资生涯就这样从君安自营业务的交易员开始。

  毕业时,裘国根怀揣3万元积蓄,除了那100万字的稿费,还有些办班兼课收入,这在当时是笔巨款。他回乡和高中里就认识的骆奕结了婚,到了深圳,这笔钱已经被他花得只剩1万余元,在绍兴乡镇企业当会计的姐姐把3万多元积蓄交给他打理,这5万元就是裘国根个人投资的起点。

  1993年至1994年,中国股市经历了大扩容,新股大量发行,指数亦暴涨暴跌。到1995年底,裘国根有了一定积累,决定辞职创业。1996年底,他在深圳注册了衣马投资,在熟人圈内接手资产管理业务,公司的名字由他和妻子骆奕的姓拆字而得。

  在裘国根的回忆中,中国股市只有两次行情称得上大牛市,分别是1996-1997,2006-2007,他幸运地抓住了这两次机会,财富在其间得到爆发式增长。第一次大牛市,他获得近20倍增长其后8年,增长8倍2006年到现在,他的财富又增长了近20倍。

  裘国根总结,投资依靠复合增长,但增长并非均速,机会来了能抓住,没有机会时能守住,才能在长期取得满意的复合增长。而在机会来的时候收益幅度十分重要,他认为自己的成功在于没有只重视频率而忽视幅度,10次投资,有些投资者可能赢了9次,但总收益率只有15%,而有些投资者输了8次,只赢了2次,可能总收益率却有70%。

  两次牛市中,裘国根都有清晰的思路和主线。首先,判断什么是牛市,他认可的经典牛市是伴随业绩成长的价格上升,投资者反复赢利,赚钱示范效应明显,市场气势如虹。其次,牛市或经济向好,最终通过投资于公司来实现,落实到在主线中发掘公司。

  1996-1997那次,他的主要投资品种是深科技A000021.SZ、四川长虹600839.SH、深发展A000001.SZ。而2006-2007的那次,他的主线是券商、金融、地产,投资了吉林敖东000623.SZ,广发证券影子股、长江电力600900.SH、白云机场600004.SH、招商银行600036.SH、工商银行601398.SH等,其中仓位最重的是万科A000002.SZ。

  在裘国根看来,牛市中获取超额收益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熊市中守好胜果,并在平衡市中获取正常利润。但绝大部分投资者很难两全。两次牛市之间的8年,裘国根的成绩是近30%的年复合增长率,他还做了件重要的事,在2001年注册了上海一格资产管理有限公司2006年更名为上海重阳投资有限公司,把自己的事业中心从深圳迁到上海。

  即使在没有好机会的时候,他也要求自己跟市场保持近距离接触,这样才知道机会什么时候再次光临。非牛市场中他不期望超额收益,比如眼下,在下次牛市来临前,他觉得20%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就非常出彩,因为随着中国经济和证券市场的成熟,早期那种暴利机会不复存在,业界平均的投资收益也肯定会下降。

  但他相信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一个优秀投资者的功力将能不断提高。裘国根把2003年视作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在这以前,市场中的研究力量是股评家在这以后,行业投资人成为市场的主要研究力量。裘国根自己,也是在2003年后,开始重视行业研究,非常想把基本面搞清楚。

  2003-2005年,他抓住中国出口高速增长的基本面,投资了深中集A000039.SZ和深赤湾A000022.SZ,收益颇丰。对于自己投资风格的描述,他比较认可的是价值基础上的博弈。他十分重视投资中的心理因素,性格中的独立性,总是在羊群之外,是他做投资的天生优势。

  裘国根的投资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块是法人股。相比刘益谦2000年就拍得952万股琼能源法人股并接连出手,裘国根大规模进入法人股领域远在2005年底。2000年,他曾通过柜台交易在STAQ系统里买过200万股海南航空600221.SH,当时只是意识到同样的东西必须买便宜的。2005年初,股权分置改革出现再次启动的迹象,尽管许多人怀疑股改是否能搞成,裘国根果断地决定进入。

  他喜欢领先于人家,但是不要领先太早,因为那样可能影响收益率。此时收购法人股已不如早年容易,经历了大半年的谈判,一无所获,终于在年底,裘国根赶赴东北,竞拍得到了吉林省交通投资开发公司所持的1,000万股招商银行,数月后,招行股改方案出台。

  2006年初,裘国根向持有招商证券4%股份的深圳华强集团提出收购这些股份的意向。当时,券商经历了漫漫熊市和整改,业绩低迷,一些法人股东视为鸡肋。但经历过君安的繁荣,见识过券商的高额利润,裘国根认定,中国证券市场尚处成长初期,未来券商的利润必将上一个大台阶,证券行业属强周期行业,景气波动不可避免,但波动平台较以前高了很多,以前像是在横断山脉以东的海拔起伏,未来像是在青藏高原上起伏。深圳华强听了裘国根的一番逻辑后,没有把手上的招商证券股份卖给裘国根。

  数月后,招商证券决定缩股,再由现有股东以现金方式增资扩股,40余股东中只有7家愿意参与,深圳华强认购了2.1亿股。8月,方案得到证监会批准。9月,深圳华强与重阳签署协议,将其中的1.5亿股以每股1.03元的价格卖给后者。2006年底,裘国根又拍得5,000多万股国泰君安证券的法人股,较2005年每股0.58元的市价,3.2元的拍卖价没有让他退缩。

  日前,招商证券上市,发行价为31元。这笔外人看来裘国根最成功的交易在他而言有些意外,当时预期只是五六倍的收益。2007年初,深圳华强收购贵糖集团,因为触发要约收购,邀请上海重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裘国根夫妇与绍兴企业家虞阿五父子合资参与,后者以每股3.5元的价格接手了贵糖集团持有的2,420万股S贵糖,并在限售解禁期后套现获益。

  2007年底,裘国根家族的第二代蒋菲以家族资金在广州拍得4,200 万股白云山A,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在市场对蒋菲身份猜疑下,限售解禁后,裘国根将减持后股份通过大宗交易转由重阳持有。

  裘国根有意识地把他的投资透明化,因为他想要第二次创业。2008年9月,信托基金重阳1期发行,裘国根正式现身于阳光私募业。从本质上来说,裘国根1996年创业以来从事的都是私募业,但这一次是一种全新架构,客户跳出熟人圈子,投资决策和风控机制更为完备,业绩公开。

  随着重阳1期在市场上快速站稳脚根,裘国根在2009年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扩张队伍,找到了在公募基金成绩斐然的校友李旭利合作,新招募了4名高级职员二是搭建新平台,成立了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自己和李旭利占有大部分股份。这家新公司的注册资本只有3,000万,在裘国根的设计中,这样可以留出空间给未来更多的合作者入股。

  为什么在拥有巨额财富后还要投入阳光私募这样一件极辛苦的事裘国根简单地解释为:一个40岁的男人还想做些事。他认为未来中国资产管理公司间的首要差异不在于是公募还是私募,核心竞争力同样都是业绩和品牌。早在3年半以前对大学毕业生的招募宣讲上,重阳就对业务这样描述:在具备条件的时候,开展私募基金管理业务在时机合适的时候,投资有潜力或有价值的共同基金管理公司。

  裘国根总是能踏对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节拍,时机上也堪称完美,重阳1期在谷底发行,数月后市场大反弹,流动性充足下,重阳快速将信托产品的规模扩张到近30亿元,成为目前管理资产规模最大的同类公司之一。

  裘国根还准备逐步把自己的资产通过信托的方式划归新公司管理。他在慢慢适应自己的新角色,比如在投资上要承受更多的压力,比如学习做一个公众人物。他着手研究波动率,虽然波动率和收益率有时会矛盾,但太大的波动会造成不必要的压力。而天生的坦诚、谦和让每一个新认识他的人印象颇佳。裘国根好交朋友,尤其热衷于人大校友间的交往,这在过去也给他带来不少机会。他还组织了一个读书会,三月一会,登山读书。

  早年的君安生活在他身上留下不少影响,这群人喜欢开好车、穿名牌、打高尔夫。因为太费时间,他在5年前停止打高尔夫,改为登山和每晚慢跑。他对车也不再那么在意,依然喜欢精致的衣服和舒适的住处。他说自己是个花钱随意的人,但不刻意地花。他对自己的投资生涯也不想勉强,如果到了心力交瘁华发陡生的那一步,他肯定会放弃。

  眼下裘国根显然享受于2个月走访十几家公司的忙碌生活,有时遇到好公司半夜里也会起来做功课。他对自己与生俱来的投资天赋十分自信,就好像青少年时代,父亲给这个老来得到的幼子只是浇灌自信,因为他从来是个自律的孩子。█

$上证指数(SH000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

附被雪球屏蔽的置顶帖:网页链接

本帖持续整理“民间股神”的炒股秘笈及交割单,所有人物及战绩俱经过市场检验。这里记录的每一位人物,无论资金规模还是炒股技术,都足以秒杀网络上任意选手。投资十年,咱从不追逐潮流迷信大V,只选择相信淹没在时光里的经典,悄悄跟随前人的脚步。整理十年,素材众多,本帖结合市场走势会不定期更新相应心法绝技,以供交流参考。

全部讨论

2017-02-08 04:00

留存

2016-12-30 11:20

zhuan

2016-12-08 10:18

这个我也不懂啊……

2016-12-07 18:38

抽风哥,我想问问龙虎榜上榜条件里“偏离标准值7%中选前三”是指所有当天与对应大盘的偏差大于7%的股中,选成交金额的前三 对吗?

2016-10-28 13:36

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1,也推荐给你。

2016-10-27 22:40

2016-10-26 23:22

谢谢,太晚了,只能明天再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