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3

搬运一些之前零散的记录。


1.像L6789一样高度套娃的品牌会越来越多,软硬件高度标准化的终端才叫智能汽车,OTA座舱和辅助驾驶如果要分车型、分高中低高配对于工程师是灾难。认识的一个宋车主说:只有汉(汉会OTA)叫b亚迪,唐宋元秦都不叫b亚迪。


2.终局来看行业头部有机会实现20%+的净利,高端车的整车利润、软件利润、座舱数码配件利润、充电站利润,商业模式足够好了。但时间会很长,建厂需要时间,软件版本需要时间,要有足够耐心等足够便宜的票,已经买入的回撤就回撤了,只要基本面没发生变化,管他丫的。


3.经济下行和加息周期下,估值逻辑从科技股变成制造业逻辑,科技股逻辑再次转化估计得等到W01发布、城市NOA交付、自营软硬件市场有更多数码配件和软件内容,也有可能要等到下一轮牛市。拍脑袋明年100亿净利润,10倍pe,1000亿RMB估值开始持续加仓,做好长期都是下行周期和制造业估值逻辑的准备。


4.智能化短期可感知:如果明后年蔚小理城市NOA数据飞轮像北美FSD一样转起来,一俩周更新一版,配合媒体周更的沉浸式体验视频,普通消费者开始初步感知到智能化价值,但对估值影响不大。


5.智能化长期可感知:看了几乎很多油管上FSD的视频,必须承认特斯拉领先的优势很大很大,但CNGP和FSD进步曲线再陡峭,城市场景10年内也很难做到完全脱手驾驶,而车队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封闭道路内有机会实现完全脱手驾驶,只有真正脱手才能收费、才叫生意。所以当前阶段扩大高速NGP、高速NOA和EAP的车队数量,软件战略集中于高速场景迭代速更容易率先创造用户价值。

全部讨论

再乐观的人都不敢说100亿净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