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几个关键点-估值的陷阱(十一)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0喜欢:1

现在散户也学会了看估值,买股票的时候也要打开股票的软件,看看一只股票二点市盈率和市净率,然后看看估值高低再决定买不买。如果只是简单的看一下是市盈率和市净率,然后就决策,容易陷入估值的陷阱而不自知,现在说说一些常见的估值陷阱,避免做出简单的决策。

1、由于非经常损益导致的市盈率很低。一家企业看着当前的市盈率很低,但是仔细的阅读年报,企业当年的利润不是来自于主要业务的收入,而是来自于非经常损益。例如一家公司的业务本来没有增长,扣非的净利润并没有增长多少,但是整个的利润大增,这就需要看一下利润是来自于哪里的?例如公司多年前投资的房产出售掉了,甚至将公司的厂房或者生产线卖掉了,那就是杀鸡取卵,不可以持续。所以看到年报或者季报大幅增长,需要判断一下利润是来自于哪里的,是不是主营业务的增长。

2、由于行业周期导致的市盈率很低。万物皆有周期,越靠近产业链的上游周期性越强,越靠近消费端周期越不明显。还有就是和日常消费越紧密的行业周期性越不显著,不论经济周期怎么波动,基本的衣食住行还是要维持的,弹性比较小,收入降低奢侈品可以不买,但是基本的食物还是不能不买的。这就是好多人投资消费股最大的理由。企业的周期往往受制于经济运行的周期,研究经济周期的书籍很多,很多人也感兴趣。

1923年英国经济学家基钦提出的一种为期3-4年的经济周期。基钦认为经济周期实际上有主要周期与次要周期2种。主要周期即中周期,次要周期为3~4年一次的短周期。这种短周期就称基钦周期。

1860年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的一种为期9~10年的经济周期。该周期是以国民收入、失业率和大多数经济部门的生产、利润和价格的波动为标志加以划分的。

1926年俄国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一种为期50-60年的经济周期。该周期理论认为,从18世纪末期以后,经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长周期从1789年到1849 年,上升部分为25年,下降部分35 年,共60年。第二个长周期从1849年到1896 年,上升部分为24年,下降部分为23 年,共47年。第三个长周期从1896年起,上升部分为24年,1920年以后进入下降期。

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库涅茨提出的一种为期15-25年,平均长度为20年左右的经济周期。由于该周期主要是以建筑业的兴旺和衰落这一周期性波动现象为标志加以划分的,所以也被称为“建筑周期”。

1936年,熊彼特以他的“创新理论”为基础,对各种周期理论进行了综合分析后提出的。熊彼特认为,每一个长周期包括6 个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短周期。短周期约为40个月,中周期约为9~10年,长周期为48~60年。他以重大的创新为标志,划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长周期从18世纪80年代到1842年,是“产业革命时期”;第二个长周期从1842年到1897年,是“蒸汽和钢铁时期”;第三个长周期从1897年以后,是“电气、化学和汽车时期”。在每个长周期中仍有中等创新所引起的波动,这就形成若干个中周期。在每个中周期中还有小创新所引起的波动,形成若干个短周期。

对于现代的社会,可以通过公布的统计数据来判断所处的经济周期阶段,但是数据往往有滞后性,股票市场往往领先于实体经济,当企业由于经济周期的原因导致业绩大幅增加,市盈率降低的时候,好多时候企业的盈利是处于顶峰了,到达顶峰之后只能是维持或者下滑了。当发现这样的低市盈率的股票,往往股票的价格是处于巅峰,如果死板的依据低市盈率来买家,亏钱的概率很大。对于周期股来说,往往是市盈率很高的时候买入,市盈率降低的时候卖出,当然了这不是一个一般的原则,重要的是还要观察行业和企业的周期,发现处于哪一个阶段比较重要。

3、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导致的低市盈率。目前中国神华的市盈率不到10倍,众多银行的市盈率更是远远的低于10倍。如果参照以往的数据,回到2007年,中国神华的市盈率能达到70倍。理解这个问题也很容易,就像考量一个人的发展,年轻的时候一切皆有可能,自然会给予很高的期望,前途不可限量。但是对于身处暮年的老者,就很难寄予厚望了。对于企业也是如此的道理,当一个行业或者企业发展到很成熟的阶段了,市场占有率很高,其行业的天花板一眼就可以看穿,也就是很难再有快速的发展了,自然就会给出一个较低的市盈率。所以需要观察一家企业发展的前景是非常重要的,就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是估值一直很高,因为聪明的钱都投向这个方向了,大家都看好的东西,仅仅是刚刚起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好东西自然不会卖的便宜,市盈率自然一直高企。

4、高杠杆企业的低市盈率。高杠杆经营一家企业,就像上杠杆炒股一样,行情好的时候,自然赚的盆满钵满。但是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市场行情下跌,可能一次就将前面很多年赚的钱一次亏光。借的钱总是要还的,好多时候是火上浇油,而不是雪中送炭。所以投资的时候要关注一下企业的负债率,短期有息负债和长期有息负债。市场是很高效的,但是有时候由于行政的干预,扭曲了整个市场,例如08年的大到不能倒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目前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


$上证指数(SH000001)$ $深证成指(SZ399001)$ $创业板指(SZ39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