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第二篇,3年时间,投资框架的迭代和一些坚持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Q1投资收官,你赚钱了吗?#

21年,在3月份写下了第一篇雪球文章,当时收益10%,最后当年实现了25%的盈利,其后两年分别是-18%和6.6%。

来到2024年3月,3年时间后,对自己先做一个回顾,看看哪些变了,哪些没变。

1.初心:投资之路的目标:收益与价值

"挖掘自己的潜力,释放自己的能力。再本质一些,希望真的了解来过的这个世界,在怎么运转,并通过市场兑现价值。落地一些,就是赚自己认知内的钱。"

这一目标三年未变,求知精进是投资的第一动力,收益只是记分卡。

2.回顾:投资之路的评判:稳胜于高

"稳定的真实收益,是我评判是否自我价值实现的指标。如果非要定一个具体数据,就先复合收益率每年20%吧。总之,稳定>高收益。"

现在回看,21年执行不错,实现了持仓集中,油服和光通信提供了80%的当年盈利。

22年虽然准确预判了春节后的市场转折(还在年前开启了期权尝试,节前做空,节后平仓,小有盈利),但回调幅度确是没有概念,认为转向初始速度应该很快,但是不会很深,所以,过早的基金定投,提前布局疫情后的通胀,押注可选消费都因过早建仓,导致成本过高。唯一受益是逐步加减仓,从而控制了整体亏损的幅度,并在年尾扩大了电子相关持仓,为23年盈利打下基础。

23年,准确判断了疫情解封带来的复苏预期并不持久,4月AI高点平仓了电子相关持仓,收益一度站上20%。可惜下半年开始,错判了宏观形势,预期年尾行情下,开仓碳纤维,加仓可选消费,最终带着重仓硬接了年尾的下跌。

一路走来,好的是盈利的果断兑现,差的是对资金的利用率一直不高(证券、基建的底仓三年未动,拉低收益率)。回看,稳定是主旋律,但是超额做的并不好。

3.总结:投资之路的方法:客观与主观并重

重视"慢思考"中对行业周期和公司生命周期的理解,努力获取α收益,以及"快思考"中的投资组合管理和资金配置能力,适当增加β收益。前者还决定了投资方向的准确性,后者又影响了收益的最大化。对电子行业、可选消费领域的周期理解不足是亏损产生的主因。组合管理和多头资金配置(还有一部分量化配置)也适当拉平了收益曲线。

欣喜的是框架未变,还在优化中,就算找不到投资里的长坡厚雪,起码可以做到让自己走在知识的长坡厚雪中。

4.展望:坚定的多头,期待蜕变

坚定初心,用更深的认知,做最简单的投资。继续看好电子、碳纤维,就是谁能指导下我,宏观经济降速、贸易区域化的背景下,可选消费复苏的契机在哪里。。。。保险免税,说的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