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乐家居,或将逼迫A股进行一场深度改革!

发布于: 雪球转发:23回复:141喜欢:60

说吧,到底怎么样,你们才愿意买买买?

1、股民希望降低印花税,他降了

2、股民希望限制大股东减持,他限制了

3、股民希望降息降准,他降了。

4、股民希望暂停IPO,他收紧了

5、股民希望加大杠杆比例,他加了.

6、股民希望降低券商佣金,他降了。

7、股民希望限制量化吸血,他限制了

现在的管理层是真心想来一场牛市,反省速度贼快,态度很诚恳。

上面领导慷慨激昂发表完大政方针,不惜拿出真金白银推动实施重大战略目标,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蹦出来,桌子一掀,上去呼呼抽领导几个耳光,领导会怎么想?

还好是公事,否则会顶在墙角掐死吧。

诸多救市政策中,最重要的救市减持新规了: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比照上述要求执行;上市公司披露为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第一大股东及其实际控制人比照上述要求执行。

我当时发文点评说,这才是本次政策的核心,如果顺利实施,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A股的土壤和气候,从一个融资市场变成融资和投资并重的市场:作为实体经济,你不是要融资吗?可以,我金融市场支持你。支持完了大家一条船上,你作为船长你不能跳船啊,不然和诈骗有什么区别?

仔细看中美核心指数基金的ROE,中国的上市公司们整体上大而不强,盈利能力差,这里面的核心就是劣质资产无法出清,僵尸企业反复炒作,金融资源无法得到有效配置,整个资本市场乌烟瘴气,坑蒙拐骗屡见不鲜,很多企业从成立以来就没赚过钱,但硬是上市了,而且是极高的估值,上市之后,股东和管理层唯一的想法就是赶紧减持,甚至清仓,实现财务自由,潇洒人生。

股权,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场游戏的筹码,他们参与游戏的目的就是为了把以毫无价值的筹码为工具,把别人钱包里面的钱放进自己的口袋。

现在限制减持了,财团巧取豪夺的游戏要实现变现就难了,很多所谓的大股东就慌了,自己的公司到底值多少钱,他自己心里最清楚,本来就是打算金蝉脱壳,走上人生巅峰,现在筹码无法变现,你说急不急?

当然,证监会的震慑还是有的,新规第二天,就有13家上市公司叫停减持计划,随后又有30多家上市公司加入了终止减持大军。

马克思曾经引用过这样一句话:“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

现在你手里有一笔筹码,卖出去,就可以从此几辈子的花不完,不卖出去,一文不值,但是现在别人不让你买,你会怎么样?

正常人肯定是想,能不能想办法避开限制卖,如果不能,那就衡量一下,如果我卖了,我能得到什么,会收到什么惩罚?

我告诉你,你现在卖出去,得到3.5亿,代价是被罚款60万,如果不卖,你就什么都得不到,我问你,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别说3.5亿,350万很多人都会豁出去干!

显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第一大股东等,都是正常人,而且远比普通人更精明。

1、东方时尚

第一个蹦出来的勇士是东方时尚,主营业务是机动车驾驶人培训和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培训,2005年成立,16年上市,七年了,融资11.5亿,分红6.6亿,2022年亏了5274万,2023年中报还是亏118万。

在减持新规发布后一天,便公然违规减持。2023年8月28日,东方时尚投资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东方时尚股份340万股。

随后,东方时尚方面还在互动平台上,对控股股东违规减持作出辩解。该公司称,《证监会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于8月27日晚发布,但大股东减持计划在此前早已安排,无法突然停止,减持从时间上十分迫切,且资金悉数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 。

该公司还称,若还款逾期,将会影响投资公司的信用,进而会影响到上市公司,最终导致各中小股东利益受到损害。

这大股东真的是太不容易了,时时处处为公司,为中小股东着想,还要把自己从股市割肉得来的钱借给公司吃利息,真不容易。

证监会和群众又不是瞎子,更不是傻子,很多监管就来了:自费买回股份,收益部分归公司所有。

2、我乐家居

有勇士开道,真正的骚货早就忍不住寂寞,这家公司17年上市,这几年就没消停过,一直在融资,也就2022年蛰伏了一段时间:

8月28日以来,我乐家居已连续八个涨停板,公司股东于范易及其一致行动人原本持有2244.04万股,持股比例为7.1124%。截至9月6日收盘,上述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数量降至4200股,持股比例为0.0013%,堪称清仓式减持。于范易等相关股东已于9月7日收到证监会的立案调查告知书。

而早在2021年,于范易等入股我乐家居之时,就曾在达到举牌线(持股5%)时未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并越线继续增持,其也因违规举牌先后受到上交所、江苏证监局的监管关注、警示。当时,于范易等曾向监管部门表示,将不断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学习,防止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渣男啊,惯犯啊,累犯啊。咋地,就是打你证监会的脸,有本事你罚我60万试试?我保证马上给你转账,哼。

处理措施和东方时尚一样,我不点评什么。其实这两个事情,就是顶风作案,就是给证监会上眼药,就是在打脸,怎么了?

我的感受就是,A股其实是一个角斗场,散户就是最弱小的那个,这里面哪有什么规矩,有什么底线,有什么道德,谁会把证监会放在眼里?这里就是土豪劣绅们一个各自施展才华吸取民脂民膏的舞台罢了——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大力融资。

压根就没谈怎么给予投资者回报的事情,如果有谈到,那也是为了激活资本市场,更好的融资(吸血)而已,生怕你们这些韭菜们不玩了,哈哈。

我们看看这些上市公司的发行市盈率是多少?

我们看看这些公司的关联交易是多少?

我们看看这些公司财务造假的成本是什么?

各种恶心人的龌龊事数都数不完。

但是你要是证监会没想法,那也不对,关键是对付这些下三滥手段的法律一直没有明确规定,“痛感不强”的处罚连挠痒痒就不算。

能不能对交易额按比例罚款?

能不能负刑事责任?

能不能对中小投资者直接理赔?

特斯拉马斯克,因一条推特可能误导投资者,导致特斯拉和马斯克罚款4000万美元,受损股民人均获偿1.24万美元,马斯克卸任公司董事会主席的职务,并在接下来的三年里不能再次担任这个职位。

我们很多企业财务造假很多年,很恶劣,就像一盆狗屎一样扣在监管层的头上,时刻提醒世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金融市场。

我们为什么就始终不敢把这块臭肉给剔除呢?谁在阻止这一切,或者说,谁从中得到了好处?是不是想给自己以后开便利留后门?呵呵

我们看看美国是怎么处理财务造假的,这里的典型是安然事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财务造假案。2001年美国证监会发现,安然公司从1997年以来虚报利润6亿美元,并隐瞒了24亿美元的到期债务。消息公布后,安然公司的股票暴跌,一天之内股价下跌75%,两天后又进一步缩水到不足鼎盛时期的0.3%,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调查结束后,美国证监会和司法机构给予安然公司最严厉的惩罚,安然公司及其相关的中介机构都遭到了灭顶之灾。

1、安然公司被美国证监会罚款5亿美元,股票停止交易,公司宣告破产。(这是对大股东的威慑)

2、安然公司有几十人被提起刑事指控,公司CEO杰弗里·斯基林被判24年徒刑并罚款4500万美元;财务欺诈的策划者费斯托被判6年徒刑并罚款2380万美元;公司创始人肯尼思·莱虽因诉讼期间去世被撤销了刑事指控,但仍被追讨了1200万美元罚款。安然公司的投资者通过集体诉讼获得了71.4亿美元的赔偿金。(这是对管理层的威慑)

3、有89年历史并位列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安达信因帮助安然公司财务造假,被判处妨碍司法公正罪后宣告破产,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从此变成“四大”。(我们能有、会有、敢有这样的勇气吗?)

4、三大投行遭到重罚,花旗集团、摩根大通、美洲银行因涉嫌财务欺诈被判有罪,向安然公司的破产受害者分别支付了20亿、22亿和6900万美元的赔偿罚款。

这还没完,安然事件直接导致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产生。

法案强化了上市公司高管层对财务报告的责任,公司高管须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负责,提供不实财务报告和故意进行证券欺诈的犯罪要判处10至25年的监禁(注意,十年起步,这种力度在美国是非常严重的处罚),个人和公司的罚金最高达500万美元和2500万美元。

2011年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通过了一条新规,承诺向举报违反联邦证券法规的行为并提供实质性信息的个人发放奖励。如果举报信息最后导致100万美元以上罚款,举报者将可以得到相当于罚款金额10%至30%的奖金。

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完整的法治系统,一方面加大对涉案人员的处罚力度,另一方面鼓励举报获取巨额奖金,在美国证券市场造假是非常困难的。你去造假你就是市场的公敌,揭发你,获利非常大,一起造假,后果很严重。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我2022年写的文章:

今天我们看到,全球最大的资管公司贝莱德将于11月7日关闭中国灵活股票基金。这家贝莱德资基金管公司,由犹太人撑控,管理近9万亿美元,6只基金,平均净值亏损20%多,被迫亏损离场。

今天我们看到,正厅级干部,做了一辈子媒体工作的胡锡进,因为炒股在网上情绪失控,和粉丝互喷,哈哈,这市场,谁来也得崩溃。

今天我们看到,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关闭上海代表处,将新加坡作为亚洲运营中心。

今天我们看到,不管监管层如此刺激,股市始终硬不起来,是骨头没了吗?

中国有句古话:筑巢引凤,花开蝶自来; 栽树招凰,荫散水更流。我们A股发展到今天,过往的制度和法律安排,已经不适合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很难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从东方时尚我乐家居对证监会的藐视看,A股是时候刮骨疗伤,来一次深度变革,万万不可再将就了!@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我乐家居(SH603326)$ $东方时尚(SH603377)$ $中国平安(SH601318)$ #程序化交易监管加强#

精彩讨论

抱节君2023-09-07 22:24

新股高价发行的真相!与融券和量化基金也有大大关系。第一天总有一只看不的资金维护股价,直到这次量化基金的融券规则曝光,细思极恐。
量化基金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我们以前只是觉得新股高价发行,多融到钱,券商能拿到更多的承销费用,至于战略配售股12个月以后的损失在这笔费用钱也是可以承担的损失。但实际上,还有更深的套路,就是券源,谁垄断了券源,就是掌握了游戏中无上bug,大家可以看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新股,都是开盘第一天或者一周内是历史新高,然后就是一路a杀,有不少还跌破了发行价。
一,战略配售股其实可以变现流通的制度腐败。保荐人战略配售股规定是需要锁仓6-12个月,但是有一个大bug,上市第一天就可以转融通,融券卖出,科创板更有一个大bug,科创板的转融通第一天就可以交易。某量化基金大佬说他们很多仓位都在科创板,实际科创板的换手率不低,而且科创板更方便做空,因为科创板的战略配售股应该是最多的,不缺券源。这是一个巨大的规则腐败于情于理都无法说通,既然是锁定期就不可以流通,如果转融通融券等于是变相卖出,券商完全可以左手倒右手,自己的券源借给自己的自营盘做空,等于第一天就可以流通,亏的是不知道这个后门的普通投资者。
二,引申出的券商腐败。以上看到,新股的券变成了稳赚不赔的金矿,谁掌握了新股的券就等于是股神的外挂器。理论上,新股的券商不一定会借给自己券商的自营盘,或者全部借给自己的自营盘,更有可能是券商老总和利益相关人的合法暴富工具,只需要将券借给自己的利益相关人,就能无风险获取暴利。将新股几十倍,几百倍市盈率的发行后,又翻倍的利益根源找到了,背后总有这样巨大的利益驱动,拉得越高,最后跌得越狠,借券越赚钱。纪检委完全可以从券借给了谁,去查其中有没有利益输送的腐败。
三,外挂和小金库。量化基金只是其中一个环节,他们也许就是负责爆炒新股的主力部队,也许只是跟风部队,但是能拿到券的,肯定才是最大的王。这里边有没有利益输送,比如回扣,返点,需要有关部门查实。另外这样高的利润一般是不会留给公开量化基金,可能是另外的自营小账户才能拿到新股次新股的券源。最大的利润总是留给自己,而不是私募基金投资者。
四,新股炒作是最大的骗局,从高价发行新股到新股爆炒,背后的资金能量惊人,炒作的目的肯定是为了短期获取暴利,但长期看新股走势,大部分长期做空市场,让投资者巨亏,加深了社会矛盾,和中央共同富裕的精神背道而驰。新股发行上市炒作,是一个系统性的腐败
散户对这些工具和漏洞完全不懂!而券源又成了某些势力的独有工具,可怕!
散户要为自己努力发声,转发了

相约来世2023-09-07 21:56

不可能做如你所愿的事的,绝无可能!

克鲁斯x032023-09-07 22:44

印花税都舍得降,把这个猴杀了,让股民见识下决心

全部讨论

新股高价发行的真相!与融券和量化基金也有大大关系。第一天总有一只看不的资金维护股价,直到这次量化基金的融券规则曝光,细思极恐。
量化基金只是其中一个环节,我们以前只是觉得新股高价发行,多融到钱,券商能拿到更多的承销费用,至于战略配售股12个月以后的损失在这笔费用钱也是可以承担的损失。但实际上,还有更深的套路,就是券源,谁垄断了券源,就是掌握了游戏中无上bug,大家可以看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新股,都是开盘第一天或者一周内是历史新高,然后就是一路a杀,有不少还跌破了发行价。
一,战略配售股其实可以变现流通的制度腐败。保荐人战略配售股规定是需要锁仓6-12个月,但是有一个大bug,上市第一天就可以转融通,融券卖出,科创板更有一个大bug,科创板的转融通第一天就可以交易。某量化基金大佬说他们很多仓位都在科创板,实际科创板的换手率不低,而且科创板更方便做空,因为科创板的战略配售股应该是最多的,不缺券源。这是一个巨大的规则腐败于情于理都无法说通,既然是锁定期就不可以流通,如果转融通融券等于是变相卖出,券商完全可以左手倒右手,自己的券源借给自己的自营盘做空,等于第一天就可以流通,亏的是不知道这个后门的普通投资者。
二,引申出的券商腐败。以上看到,新股的券变成了稳赚不赔的金矿,谁掌握了新股的券就等于是股神的外挂器。理论上,新股的券商不一定会借给自己券商的自营盘,或者全部借给自己的自营盘,更有可能是券商老总和利益相关人的合法暴富工具,只需要将券借给自己的利益相关人,就能无风险获取暴利。将新股几十倍,几百倍市盈率的发行后,又翻倍的利益根源找到了,背后总有这样巨大的利益驱动,拉得越高,最后跌得越狠,借券越赚钱。纪检委完全可以从券借给了谁,去查其中有没有利益输送的腐败。
三,外挂和小金库。量化基金只是其中一个环节,他们也许就是负责爆炒新股的主力部队,也许只是跟风部队,但是能拿到券的,肯定才是最大的王。这里边有没有利益输送,比如回扣,返点,需要有关部门查实。另外这样高的利润一般是不会留给公开量化基金,可能是另外的自营小账户才能拿到新股次新股的券源。最大的利润总是留给自己,而不是私募基金投资者。
四,新股炒作是最大的骗局,从高价发行新股到新股爆炒,背后的资金能量惊人,炒作的目的肯定是为了短期获取暴利,但长期看新股走势,大部分长期做空市场,让投资者巨亏,加深了社会矛盾,和中央共同富裕的精神背道而驰。新股发行上市炒作,是一个系统性的腐败
散户对这些工具和漏洞完全不懂!而券源又成了某些势力的独有工具,可怕!
散户要为自己努力发声,转发了

2023-09-07 21:56

不可能做如你所愿的事的,绝无可能!

2023-09-07 22:44

印花税都舍得降,把这个猴杀了,让股民见识下决心

2023-09-07 22:08

一切都是利益,改革本就是利益的博弈和重新分配!

2023-09-07 22:36

就这种场子还有那么多融资的散户,不知道是不是水平特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