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唱空中国银行业!投资银行的本质是什么?

发布于: 雪球转发:14回复:45喜欢:12

这几天关于中国银行业的利空很多。今天传出来一个高盛唱空中国银行业合集,在各大投资微信群疯狂流传,我看了一下是英语的,看不懂,就放弃了。

虽然我看不懂,但是也不遗憾,大概率是垃圾,没什么价值。

我不是说这篇报告是垃圾,我是说高盛是垃圾,最近十年,高盛关于中国投资有成功的案例吗?经常看到一些神经病的分析,今天下调这个评价,明天看空那个,我也是服了。

关于中国银行的投资价值,我再说说。

2023年一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为397万亿,远远超过了中国的保险+券商+信托,银行业是中国金融的主体。银行和国运紧紧绑定。

中国的银行其实非常多,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等,截止2022年年末共有4567家。

龙生九子,个个不同。这么多银行,经营上肯定是有差异性,有好就有坏。

1、银行估值为什么低?

这几天传出了一个消息,一个是中国银行未来5年内将对河南省提供1万亿元意向性金融支持,一个是传出大型国有银行或向城投提供超长期存款。

后者的好处是短期接触了城投债的雷,避免了宏观经济的资产负债表收缩,避免了可能的大规模暴雷。

风险也很明显:

第一,如果机制不变,和当年房地产行业涨价去库存一样,库存去完之后,房地产公司更有安全感了,马上给你创造更大的库存。

既然城投债终究是有人兜底的,既然终究是无须监督和负责的,为什么不无限扩张呢?

这次的雷解除了,会不会马上开始酝酿更大的雷?

第二、原本城投债就快撑不住了,银行是“明知上有虎,偏向虎山行”,如果真的最后没兜住暴雷了,这个损失股东能承受得起吗?

第三、城投这部分的资金缺乏市场竞争机制,本质上是低效劣质资产,比如一条马路修十年,比如没有任何经济效益的公园等等,城投债以较低成本拿到的资金,后面还是死路一条。

一个商业行为必然涉及社会利益、股东利益和客户利益,在市场经济中股东利益才是驱动力,但是在大政府时代,社会利益才是拥有决定权的,这三种利益并不是平等的地位,股东利益是殿后的,换言之,股东是最弱势的。银行业尤其如此。这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全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是这样。

作为银行,你可以赚钱,但是不属于股东,当前的金融市场动荡和全球经济衰退,如果是理性的银行股东和管理层,只考虑自身的利益,恐怕都会选择收缩业务,保存流动性资金,这就必然会造成信用的收缩,使大量企业资金链断裂,加剧经济的下滑。

而显然政府是不愿意的,强迫大型银行减少给股东的分红,逆周期加大贷款投放,降低贷款利率,把赚的钱“让利”给社会其他行业,这显然是一种强迫式的利益转移,也是一种绑架式的风险共担。这更是一个典型的大股东占用公司资金,甚至进行利益输送的典型。

银行在经营中没有承担应有的风险识别和定价,赚的时候靠政策而不是能力,亏的时候也是靠政策而不是意愿,你以为你赚的钱是你的?那都是政府钱柜里面的保险金罢了,经济困顿的时候就拿出来灭火。

而全社会所有人都认同银行有这个责任,即使银行股小股民也没有反对,不敢反对,不能反对。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根据银行每年的利润去进行估值还有必要吗?

2、银行的投资价值分析

对于非零售银行,银行主要的收入来自于利息净收入,即资产端生息部分生成的利息收入,减去负债端付息部分生成的利息支出。我们通常将利息净收入除以平均生息资产,得到净息差这个指标,反映银行在资产配置方面的盈利能力。这是研究银行最关键的财务指标之一。

银行的贷款往往是收益前置,风险后置的。当借款人还款能力恶化的时候,投放出去的贷款会面临无法足额收回的信用风险。这会造成银行的资产减值损失。不良贷款是通过计提拨备(贷款减值准备)来影响利润表的。同样因为存在主观因素,拨备计提的比例和节奏未必和不良贷款同步。

所有的金融本质上都是和风险打交道,但是风险无法精确定价,所以其净利润都存在一定的假设因素在里面。

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想法是:

第一,对于四大行,会不会暴雷?如果四大行暴雷,约等于中国金融暴雷,中国金融暴雷,基本上99%的资产都会同样暴雷。

如果暴雷了,你持有的其他资产基本上很难避免,尤其是房地产

第二,如果四大行不暴雷,那么银行的投资价值约等于一张股息逐年递增的债券。

这里有个前提假设就是银行的分红率保持在30%左右,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保持10.5%不变,以农业银行为例,其价值就是一张股息率为6.25%,同时每年每股股息增速为X的债券。

X=GDP增速+通胀率。

所以在我看来,长期持有银行股,分红再投资还是不错的。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银行的扩张是建立在资产驱动型的,而且边际资产的效率较低,导致其核心资本充足率始终提不上去且有可能逐年降低,银行打算靠融资解决问题的,一律踢出股票池,一律踢出股票池,一律踢出股票池。

有可能确实会错过某些高成长的银行股,但是对于金融这玩意,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忽然想起一件事,前几天有粉丝问我,怎么看中国平安人寿保险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BB,而某大型国有保险公司的充足率是AAA,我就回复了一句话:我不信它的数据。

先保证安全,再去赚合理的钱钱。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建设银行(SH601939)$ $招商银行(SH600036)$ $平安银行(SZ000001)$ #

精彩讨论

雍和宫很灵验2023-07-05 22:08

中国的银行一直被老外看破产,有啥稀奇。这么多年了,不还是好好的。

全部讨论

2023-07-05 22:08

中国的银行一直被老外看破产,有啥稀奇。这么多年了,不还是好好的。

2023-07-06 12:05

本质就是你们这群持有银行股小股民完蛋了 只有我这种拥抱 灯塔买全世界最强大 拳头最硬的国家的股票的人才能赚取 看你不爽就杀了你就抢了你的东西 只有这种国家的股票才能给我带来利益

2023-07-06 11:35

所以银行只看招行

2023-07-06 09:27

靠融资解决核充率不足的,像某行,一次配股拿回几年股息还有多,能有啥价值

2023-07-06 01:41

高盛公开唱空?太好了,是底部到了

2023-07-06 12:25

中國的銀行就是政府銀行。

2023-07-06 11:15

亲爱的作者先生我想请教你,国内大部分评级机构给上市公司的股票、债券基本上都是最高级,券商们每年对行情的预判也绝大多数都是一片看多,难道就不是垃圾和神经病的分析了?

2023-07-06 08:25

敢跌我就敢买

2023-07-05 21:37

打倒高盛

2023-07-21 00:26

2000年以后,美国银行业的倒闭率超过70%,而中国银行业倒闭率小于1%还有“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加持,国内资金拿着欧美银行股的估值直接套在国内银行股上,再打个五折,还被10几年前差点倒闭的高盛唱空,够魔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