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浪潮”带来新机遇,养老金融发展踏上“平安快车道”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5回复:46喜欢:5

养老是事关民生福祉、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领域。根据2022年国民经济年度报告,我国已逼近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达到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65岁以上人口达到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

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老龄化进程具有诸多“中国式”特点:包括“未富先老”问题严重,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政策尚不完备;老年人群体异质性强、需求层次多样;区域和城乡差异大,农村养老挑战严峻。

当然,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也有独特优势,这主要体现在我国具有体制和基层组织优势,在养老方面更容易发挥合力、产生效果。

这两天看到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与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式”养老发展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其中既有完善的分析框架,也有鲜活的数据和案例,立足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与现实情况,阐述了“中国式”养老的特点、困境、挑战与机遇。

报告中的一些观点给了我很深的启发,在此分享给读者。想要阅读完整报告的朋友可以私信我或是留言。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严峻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家庭呈现小型化、空巢化、少子化特征。不断加速的城镇化进程让人户分离、父子分居成为常态,中国传统文化所赞誉的的三世、四世同堂现今已成奢望,我国老年人对社会的养老需求上升。

长期以来,中国养老形成“9073”格局,即约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约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养老,约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如何在社区和家庭完善养老服务,显得更加紧迫。这包括满足越来越多的高龄老人、失能及半失能老人对照护机构护工的需求,对老人居家的物理环境进行适老化改造,以及在全国范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模式。

不难发现,养老是大问题,需要政府、企业、个人各尽所能。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后,国家已为养老产业出台了多个前瞻性利好政策,比如说从2022年10月起,开展全国城市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在社区周围建设便利店、菜店、家政网店、托儿所、老年服务站、社区卫生站等,形成“十五分钟生活圈”。同时,建设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与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智能家庭终端互联互通和融合应用;将养老托育、家政保洁链接社区周边服务业资源,建设便民惠民智慧生活服务圈。

二、养老体系建设迎来新机遇

“银发浪潮”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挑战,也催生着巨大的新消费潜能,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中国老年科研中心调查显示,我国城市中48.5%老年人有各种各样现实的养老服务要求,其中需要家政服务的占25%,需要护理服务的占18%,需要聊天解闷儿的占13.79%,目前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总的满足率只有15.9%。

《报告》从宏观政策环境、传统文化背景、老年财富积累、科学技术发展与养老产业融合五个角度对“中国式”养老可以把握的历史机遇进行了梳理。

1、政策环境方面:老龄化问题是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战略性与全局性问题,“中国式”养老的发展将会长期持续处于一个较为有利的宏观政策环境。

2、传统文化背景方面:中国传统家庭养老文化绵延数千年面,在中国的文化语境和生活情境下,家庭和社区还有其独到内涵。“中国式”养老毋庸置疑具有独到的家庭文化优势,而我们的“社区”亦异于西方,中国文化情境下的“社区”脱胎于传统邻里文化和乡土传统,是由众多家庭集汇而成的“扩大的家庭”,更接近于“社群”的概念。

3、老年财富积累方面: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若能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有效培育老年人口消费需求,就能及时把握机遇,充分挖掘未来老年人的消费潜力,促进“中国式”养老的蓬勃发展。

4、科学技术发展方面:科技发展与养老需求之间存在着正向的相互作用,人口老龄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产业自动化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反过来又会催生新的养老需求。

5、养老产业融合方面:《报告》对养老市场中的基础设施、服务机构进行深度调研发现,当前,金融、医疗、地产等跨领域在养老市场的合作已十分常见,多元主体积极参与、有机融合。

三、依托综合金融优势,中国平安为客户提供“三省”的养老服务

《报告》列举了“中国式”养老的优秀案例,其中就有我长期关注的中国平安

《报告》认为,平安作为综合金融集团的代表,凭借在医疗健康领域积累的近30年经验,已推出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模式”,代表支付方,整合与医疗、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相关的市场供应方,积累平台整合优势,形成“金融保障+健康管理+品质养老”的一体化模式,为客户提供“省心、省时、省钱”的一站式养老服务。

这个观点与我一直以来对中国平安的看法不谋而合。平安综合金融版图的发展已经超过30年,各个业务版块形成了高效的联动,这对客户来说就是能够便捷享受到“一站式服务”。

从金融产品的角度,平安积极布局“金融+养老”和“金融+健康”创新,推出个人养老金、养老年金、税延养老险、商业养老险、长期护理保险等多种金融产品,供不同类型的客户选择。

从养老服务的角度,平安发力“居家养老”及“高端康养”,基于集团金融医疗科技整合优势,打造出“保险+健康管理”、“保险+居家养老”、“保险+高端康养”的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其中居家养老服务已经覆盖全国40余城,高端康养在深圳蛇口、广州荔湾、上海静安等一线城市落地颐年城项目,并针对新一线城市如佛山等推出逸享城项目。

从保障机制的角度,平安创新数字化应用,拓展医养服务的深度、广度,让医养创新、养老金融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凭借多年积累的综合金融优势和医疗创新技术,平安建立起“到线、到店、到家”的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一站式的医疗健康服务,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做出应有贡献。截至2022年9月末,已有超过1.46亿的平安个人客户使用了医疗健康服务。(平安2022年报暂未发布,尚没有2022年完整的数据)

四、养老服务有望成为平安的第二增长引擎,发展潜力巨大

不难想象,未来国人对于养老的需求,肯定是依托在品质之上的“积极养老”。由于养老与保险天然契合,基本可以推测,养老服务将成为险企的第二增长引擎。

目前,我国险企中养老服务的案例经验还较为稀缺,仅有平安等少数大型险企作为先行者在探索此类服务供给。但如果大家有关注老龄化程度较高、养老服务普及程度较广的日本和英国市场,就会发现海外有不少可供参考的公司,比如英国保柏、日本损保控股、日本生命控股等。上述保险公司参与养老业务的核心优势是在于其通过长期积累建立起来的医养结合能力。

日本损保控股(SOMPO)是其中的代表。公司自2012年进入养老业,一直将养老护理业务作为公司核心战略。除了收购疗养院、老年人服务性住宅、阿茨海默老人护理公寓等养老基础设施外,该公司还拥有500多家提供居家护理服务的事务所、以及58家托老所服务中心。

目前,日本损保控股的养老业务年收入已近2000亿日元,在日本所有的上市养老企业中排名第二。保险公司进军养老产业大有可为,养老服务能力也将给保险主业经营带来正向反馈。

先行者,也很大可能是先赢者。养老作为确定性需求,险企越早布局,越能抢占市场份额,获得NBV增长新动能。国泰君安指出,预计2022-2035年养老服务将为中国保险行业带来1904亿NBV,为2021年NBV的1.24倍。

从总体来看,我国养老服务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与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发展形势、老年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相比,还存在诸多短板,比如说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有待提升,尚难满足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近年来,在加快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背景下,中国平安等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已成为完善养老服务保障体系的重要参与力量。对金融机构来说,无论是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还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切身需求,都应该结合国外成熟经验和国内发展现状,充分发挥银行体系、保险行业和资本市场的不同优势,加强行业协同与资源整合,通过养老领域金融产品创新,更好地在养老领域提供多元服务。

在此过程中,作为综合金融集团代表的中国平安,毫无疑问已经有了巨大的优势。随着居家养老服务能力的不断完善,平安将形成独特的竞争壁垒,获得穿越周期的盈利能力以及更高的估值溢价。

我们拭目以待。

@雪球达人秀 @今日话题 $中国平安(SH601318)$ $中国太保(SH601601)$ $中国人寿(SH601628)$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2023-03-11 14:53

股票重仓中国平安,保险买平安,未来养老用平安居家服务,算是平安忠实粉丝了

2023-03-11 09:19

看好平安养老产业布局

2023-03-11 12:33

分析的很好

2023-03-10 20:05

前景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希望最后不要为他人做嫁衣

2023-03-17 14:08

算是对老龄化大赔付到来的对冲吧,让钱回流到自己体内

2023-03-12 13:48

大富翁可以把报告分享给我看看么

2023-03-12 09:37

医疗+养老是平安的第二曲线,医疗需要时间,金钱,政策,其中政策是最难点,很难形成全国性规模。养老门槛相对较低,现阶段加大投入有机会成为先行优势,全国铺网形成口碑!

2023-03-12 07:18

作者做足了功课,分析非常到位,具体,有理有据。

2023-03-11 21:51

点个赞先,挺努力

2023-03-11 19:08

中国平安越跌越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