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棋局中如何精准落子——《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医药股投资方向

发布于: 雪球转发:39回复:81喜欢:21

旧岁已去,新年已来,尽管整个生物医药寒冬仍未消退,股价一跌再跌,但我认为现在已经不用过度悲观了。

持续下跌之后,不少企业的估值已经相对合理。如果从中长期看,差不多进入可以关注的区间,试着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

这一轮下跌,很核心一个因素是政策的扰动,大家出于对创新产品商业化前景的担忧,从而引发信仰崩塌。

这再次提醒我们,尽管医药属于朝阳行业,但无论短、中、长期投资,大的原则还是尽量避免政策扰动,从政策免疫角度入手,选择政策支持的方向,寻找温暖的避风港。

关于这一点,实际上我们可以从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来观察。因为《政府工作报告》,相当于是国家每年的工作计划,里面提到的内容,基本都会落实。去年提到的“三胎政策”,目前看已经成为市场主线。

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我认为三个领域值得关注,分别是:

1、新冠特效药

2、心脑血管病、癌症防治

3、产业链自主可控

接下来,我们具体看一看。

1、新冠特效药

新冠依旧肆虐,特效药的研发也越来越受重视。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便提到,要“加大对病毒变异的研究和防范力度,加快疫苗和特效药物研发”。

过去两年,新冠疫苗是主线,接下来,我认为新冠口服药将会是主流,值得长期关注。

因为新冠病毒无法被彻底消灭,只有疫苗+口服药才能构建坚固防线。而小分子药物有着价格低、可及性好、对变异株有效等多重优点,称之为新冠终结者也不过分。

目前,海外主流国家获批的新冠口服药仅有两款,分别出自辉瑞默沙东;国内还没有新冠口服药获批。

差距背后也正是机会所在。

新冠口服药主要是路线之争。目前,入局最多的是辉瑞的跟随者——3CL蛋白酶抑制剂。

前沿生物先声药业、广生中霖/药明康德、众生睿创都有布局,其中前沿生物进度较为靠前,处于临床Ⅰ期。

另外一条路线,是吉利德新冠神药瑞德西伟的改良版,主力选手是君实生物/旺山旺水的VVV16。

VV116是根据瑞德西韦结构改造而来的。它与瑞德西韦的区别在于,前药设计改为全酯化设计,然后碱基部分将氢换为D。这种前药设计使得VV116能够以口服给药的形式发挥作用,根据临床前数据,VV116要比瑞德西韦强不少,也算是看点之一。

需要提醒的是,任何新药研发,最终都是要靠临床数据说话。新冠口服药机会很大,但风险也不小,大家都还处在早期,存在较大变数。

2、心脑血管病、癌症防治

比起新冠特效药,我对心脑血管病、癌症防治更感兴趣。尤其癌症防治。

细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会发现,国家医保在“保基本、广覆盖”的基础上,正努力迈向高质量、精细化的轨道。比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医疗补助标准再提高,加强医保支付能力”,更强调要“逐步提高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防治服务保障水平,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

显然,报告中提到的这几个领域,也将会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我之所以更关注癌症防治,是因为它的确定性更高。

首先来说“防”领域。由于晚期癌症尚未被攻克,因此肿瘤的早期发现非常重要,这是提高肿瘤生存期的必要手段。

作为健康中国重要行动之一,癌症防治一直是两会关注的重点话题。今年也是如此,包括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等多位代表委员谏言癌症早筛。其中,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花亚伟提到,呼吁建立癌症早筛体系,建议全面建立癌症筛查机制。

与往年不同,随着技术的发展,今年居家早筛也成为了代表委员提案的重点。王贵齐主任建议,推动内镜前初筛和检测技术,鼓励引导高风险人群居家早筛。

实际上,癌症早筛产品还是传统临床路径非常关键的补充者:一方面可以起到“分流”作用,让居民在家就可以做到检测,提高检测的覆盖率;一方面可以起到提高“分级诊疗”的作用,提高检测的效率。

与此同时,国家正大力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癌症居家筛查未来如果被纳入医疗结构的认证体系,老百姓看病会更简单,医生看病效率也能够提高。

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肿瘤早筛市场的前景不必担忧。更重要的是,比起特效药研发的不确定性,这一领域个别头部玩家,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例如诺辉健康在研发、临床注册以及商业化等多个层面,都已经证明了自己。

研发端,诺辉健康结直肠癌早筛产品常卫清关键指标全球领先,灵敏度95.5%、NPV99.6%、漏检率0.4%,不逊于“金标准”结直肠镜95%的灵敏度。

临床端,常卫清通过大规模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拿到国内首个国家药监局的“门票”,临床推进和注册能力可见一斑。

商业化层面,公司线上线下齐头并进,最终也在业绩层面得到体现。自产品上市以来,公司营收一直在持续高增长。2021年,总营收预计在2.05亿元—2.17亿元之间,较2020年同期增长在190.8%至207.8%区间。

在研发、临床和商业化都打通的背景下,我认为诺辉健康还是非常值得关注的。

除了“防”领域,“治”领域更不容忽视。

一直以来,肿瘤药物都是全球最核心的创新药市场。目前,国内也涌现了百济神州信达生物恒瑞医药等一批实力玩家。

不过,创新药领域变数更大。PD-1之外,各类重磅靶点层出不穷,讲究人无我有,人有我快,竞争格局变化较快。要想真正脱颖而出,主要看全球化能力和源头创新实力。

目前,国内玩家谁能最终跑出来,我认为还需要持续关注。

3、产业链自主可控

产业链自主可控,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着力培育“专精特新”,推动制造升级: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医药领域“卡脖子”环节众多,即使是CXO都不能独善其身。此前,因为存在被“卡脖子”风险,药明系股价一度崩溃。

因此,产业链自主可控,即国产替代也是我认为值得关注的领域。

医药“卡脖子”环节主要集中在上游,包括培养基、生物反应器、色谱填料/层析介质、mRNA原料、IVD原料等。目前相关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较少,这里简单介绍两个我关注的领域。

色谱填料/层析介质

已上市的企业有纳微科技蓝晓科技楚天科技等。其中,纳微科技是色谱填料——纳米微球的主要玩家。

纳米微球孔径以纳米衡量,常规孔径大小在5-200纳米范围内。要想生产纳米微球上品,要做到粒径、孔径大小和分布都尽量均匀;且不同用途色谱填料还需控制不同参数,导致其生产难度极大。

再加上起步较晚,导致国内这一市场基本被海外玩家占据。纳微科技是近年来为数不多打破巨头垄断格局的企业。根据招股书,从各项性能指标看,纳微科技产品质量已经不输海外巨头。

mRNA原料

已上市的企业有金斯瑞蓬勃生物、诺唯赞近岸蛋白键凯科技等。

mRNA疫苗的原理是将mRNA(信使核糖核酸)传递给人体细胞,mRNA包裹在由特定脂质体组成的脂质纳米颗粒(LNP)中。mRNA制备和LNP原料是研发疫苗的前提。

诺唯赞是我国首批mRNA疫苗原料国产供应链企业之一;金斯瑞子公司蓬勃生物是国内最大的质粒供应商,与多家mRNA新冠疫苗研发公司合作;近岸蛋白正在IPO,是沃森生物mRNA疫苗项目生产用酶主要供应商之一。

在卡脖子领域,目前主线的逻辑就是国产替代。未来国内企业应该会有较大机会。

4、总结

以上,是我阅读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些投资思考。我始终认为,医药投资就是要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新冠口服药、肿瘤创新药都是机会很大的领域。

但就我个人来说,更偏向于关注肿瘤早筛和卡脖子领域的国产替代机会。如果你有其他建议和逻辑,欢迎补充交流。@雪球达人秀    @今日话题    $诺辉健康-B(06606)$    $恒瑞医药(SH600276)$    $复星医药(SH600196)$   #

精彩讨论

全部讨论

癌症防治是个大课题,经久不衰,毕竟这个全世界公认的重大疾病之首,谁也逃不掉啊

2022-03-09 11:18

分析的不错哈 
整个医药我觉得接下来几年最有看头的是医药产业链的并购整合。前两年科创板和港股给了很好的退出渠道,估值也高,每家都觉得自己能做出来研、产和销一体的大公司,但是2021年下班开始一级市场不是真创新或者快速metoo的融资出现问题,二级百济上市,还想搞bigpharma基本上不太可能了,不知道很多新兴的biotech到时候得打几折卖给恒瑞之类的老牌药企

2022-03-09 11:11

三胎政策前几天还火了一波,感觉哪个板块和热点都不持久啊,政府报告还是给了长期方向,参考参考

2022-03-09 11:00

感觉现在哪哪都是不确定性啊…地缘问题搞的现在就能源黄金热,疫情都不算啥了,世界和平了肯定还得是回归消费、医药、科技吧

2022-03-11 03:55

内部人士称,前沿生物3CL小分子内部临床数据优于辉瑞口服药,由于疫情防控压力较大,药监局已启动前沿在国内临床试验,1期三月底公布,拭目以待!

2022-03-09 14:40

听报告没毛病,不过现在还是多看少动吧

单纯从疾病防治角度来说,防的意义必然大于治。因为一针疫苗的接种成本,可能只需几块钱或者几十块钱,能够为后端节省的治疗成本是不可估量的。这也是疫苗备受关注的原因。

回到肿瘤等疾病领域,目前虽然做不到“防”,但早发现是非常有可能的,早发现的意义不亚于疫苗对于某些疾病的防护效果。所以,如何做到早发现,这是各国政府都在努力推进的事情。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早筛做的比较好,所以癌症5年期生存率都非常高。未来国内也会像海外发达国家靠拢,整个“早筛“产业链的发展机会是非常确定的。$诺辉健康-B(06606)$

2022-03-09 11:45

防比治要重要,早发现,肯定能提高治愈率和存活率。而且物质基础好了,就会关注健康检测

这一波医疗行业下跌,让人真的难受。但这已经不仅是医药行业的原因了,整个市场都崩了,医疗行业本身就很脆弱,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跌的更惨。坚信一点,机会是跌出来的。这一波恐慌式大跌,不少优质医疗企业,真的进入可以关注的区间了。像信达、康方这类创新药企业,以及诺辉健康、微创机器人等医疗器械领域的头部玩家,感觉长期发展并不会存在什么问题。$诺辉健康-B(06606)$

2022-03-09 11:22

口服药商业化落地是个中短期的热点,只不过最近被大势所干扰了